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深度阅读》:掌握“共振阅读法” 阅读速度与阅读效果双管拿下

《深度阅读》:掌握“共振阅读法” 阅读速度与阅读效果双管拿下

时间:2019-08-01 02:04:51

相关推荐

《深度阅读》:掌握“共振阅读法” 阅读速度与阅读效果双管拿下

每当拿到一本未接触过的书,我的身体就会事先告诉我,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如果书不错,我的心跳就加快,一定翻开看看;如果书不太好,就没什么感觉。这就是身体对书的感觉反应,而感觉来自书与读者心理上的共鸣。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共振阅读法”就是阅读者自己与作者所写的书之间产生了心理上的共鸣,进而完全陷入进去,形成了精力全投入的心流状态。这就是“共振阅读法”定义,重点在于“共振”两个字,而“共振”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即频率相同。它在声学中称为“共鸣”,是指物体因共振而发生的现象。在阅读方面,“共振”还可以用心理学上“心流”这个词来形容,即心理学中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种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关于“共振”的理解,每个学科也许会有专属的定义,归根到底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集点才能发生作用。可以简单地把它分为内在与外在两种,内在共振可以理解为心理上的共鸣,外在的共振就是现实世界实物之间发生了同频效应。无论是内在的共振,还是外在的共振,都是在短时间内让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东西产生了共鸣。而“共振阅读法”属于内在共振,也可以称之为“心流”阅读法。

“心流”:挑战与技能匹配的关系图

心理学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而“心流”的产生往往符合三大原则:①.目标清晰; ②.即时反馈; ③挑战与技能匹配。在这三大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挑战与技能的匹配”,也就是说“心流”的产生是依赖于个人能力与这个事件挑战难度的匹配。当我们自身技能水平较高时,对事情会有“掌控感”,处理起来轻松自在,游刃有余;当我们自身技能水平处于中等时,面对挑战水平高的事情,会被“唤醒”、激励,有紧张感、兴奋感。而面对挑战水平低的事情,会觉得太无聊;当我们自身技能水平处于较低时,所面对挑战水平中偏高的事情,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担忧、焦虑,对挑战水平低的事情又做不好,容易陷入“彻底的无感”状态。

“心流”:挑战与技能匹配的关系图

“共振阅读法”用“心流”的原理解释非常透彻,对书的阅读感觉就是“心流”产生的过程,要能够产生这样的效应,在阅读过程中也必须符合上文提到的“三个原则”。共振阅读的效果与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密切相关,阅读根基深厚的读者更容易掌控“心流”效应,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读者与书产生的共鸣效果不佳,或者很难产生“共振效应”,甚至无法引起反应。然后,能够掌控“共振阅读法”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阅读速度与阅读效果两大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并且具备以下3大特点。

1.在接触到书的一瞬间,身体就能获得能量,对书产生感觉反应

“身体在接触到物体的阶段,就能了解其本质”这种想象说明了与物体产生了“共振效应”,其内在的表现信息传递到接触者的身体,并让接触者获得内在的能量。当我们所读的书足够多,或者有一定的积累量,遇到陌生的书籍,拿到手上的那一刻,我们的身体在0.1秒的时间内也能完成“阅读”,接收到书籍所传达的能量与信息,此刻的我们就是与书籍产生了“共鸣”,从而与书产生感觉反应。

因此,当我们遇到一本好书的时刻,触碰的瞬间就会感觉到热血沸腾,一定要翻开看看,完成阅读;当我们遇到的书籍没有任何感觉的时候,说明书与我们自己没有产生共鸣,也就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好的书籍总是会给我们传递震撼人心的信号,鼓励读者去阅读。每个人对书籍所产生的感觉反应是不同的,当你对一本书产生非常强烈的感觉反应,或许别人对此书没有任何感觉,这种状况源自自身的技能水平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

2.无论多块地翻书,大脑都会留下信息,增强我们阅读的兴趣

大脑是有记忆的渴望,希望将见到的知识储存进去,快速地翻阅即激发了大脑的“无意识存储”功能,因此就会在快速翻书过程中,留下主要的信息,并让我们产生阅读的渴望。这也是“共振阅读法”的一种表现,书中的内容与大脑产生共鸣,在快速翻阅的同时不断给我们的大脑传递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反应,也会引发我们去深入阅读的兴趣。

利用快速翻阅书籍获取主要信息,实际上利用了书与大脑之间产生的共鸣,从而达到快速存储信息的目的。共振阅读法不仅可以提升阅读速度,还可以增强阅读的效果,即使阅读速度再快,也会留下我们所需的信息。因此,我们拿到一本未接触过的书籍,运用“共振阅读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合理利用“共振关系”颠倒阅读顺序,会产生意外的惊喜

按顺序阅读有时都很难记住书中的内容,如果颠倒过来那岂不是更难接受了?其实,合理利用大脑与书形成的“共振关系”,颠倒快速阅读效果非常不错,甚至还会超越顺序阅读的效果。我们都习惯把书从前往后翻阅,却很少尝试过把书从后往前翻阅,这种颠倒阅读顺序的做法其实不会影响我们的理解,还会对大脑起到进一步开发的作用。

当然,我们使用这种颠倒快速阅读的方式需要建立在具备深厚阅读理解能力之上的,对于初学者而言需要少用。有经验的读者,理解能力会比较好,快速翻阅书籍的时刻就与大脑形成“共振关系”,充分调动了大脑与各器官的联系,能够快速记忆信息,并将之存储起来。相比没有经验的读者,更有优势,与书籍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快速翻阅书籍的好处

结语:

共振阅读法,也就是“心流”,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才可以产生的感觉效果。对于很多“老书虫”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新手读者则需要多加练习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读者与书籍之间产生的共鸣,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同而不同的,面对同样的书籍,别人或许很容易做到,而我们自己做起来却十分吃力。共振阅读法,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具有特异性,并非共性的概念。

在阅读过程中,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可能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阅读方法都会适用我们自己。共振阅读法也不例外,引起共振需要“同频效应”的产出,如果两者的频率都达不到一致,也无法产生共鸣,也就不适合适用“心流”阅读方法。这也是与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当我们阅读的书籍量累计到一定程度,感觉就会自然而然到来。

《深度阅读》作者:徐捷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