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与孔子 孟子 朱子 并称 还是一派学术祖师 明朝传奇王阳明

与孔子 孟子 朱子 并称 还是一派学术祖师 明朝传奇王阳明

时间:2023-06-12 15:09:11

相关推荐

与孔子 孟子 朱子 并称 还是一派学术祖师 明朝传奇王阳明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 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 自号阳明子,故后世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 王阳明生于书香世家,祖父王天叙、父亲王华皆是士之名流,其父龙山公更是成化辛丑之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 年) 生。 据史料记载, 王阳明降生之时, 因其祖母梦见神人驾云送子而来,故祖父竹轩翁为其取名为云,但五岁不能言,后经高僧点化更名为守仁。

成化十八年(1482 年), 11 岁的王阳明随祖父由越进京。次年始读圣贤之书,并由此确立了“学为圣贤”的人生理想。

成化二十二年(1486 年), 15 岁的阳明只身出游关外,考察北疆形势,慨然有经略四方、指点江山之豪情壮志。 明朝中叶, 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虽然少时的王阳明豪迈不羁,但却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孝宗弘治元年(1488 年), 17 岁的王阳明到江西洪都(今南昌)迎娶夫人诸氏。 不料合卺之日他居然外出与一位道士畅谈养生而忘他。留居江西期间,阳明曾一度痴迷书法并小有所成。次年,在归余途中因拜谒娄谅(明初大儒吴与弼的弟子)而坚信圣贤可学而至。 此后废寝忘食,文字功夫日进。

弘治五年(1492 年), 21 岁的王阳明举浙江乡试,但两次会试却接连落等,但他对此事却十分坦然。

弘治十二年(1499 年), 28 岁的王阳明得中二甲进士, 但因不被朝廷重用不久便告病归乡。在此期间,他在绍兴的阳明洞中修行神仙导引之术,后来又感其非正道而作罢。

弘治十八年(1505 年), 34 岁的王阳明开始授徒讲学, 并以昌明儒学为志。

武宗正德元年(1506 年), 35 岁的王阳明因抗疏救人而遭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先是险些丧命,后是被贬谪到荒蛮落后的贵州龙场驿任驿丞。在此期间,王阳明受尽了奸宦刘瑾及其走卒的迫害和凌辱,但也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挫折之旅,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正德十一年(1516 年), 王阳明 45 岁。 贬谪期满后,因政绩卓越, 王阳明一度升迁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短短几年间,王阳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陆续将江西、福建和湖广边境一带的农民暴动一一平定,并通过各种改革措施加强了行政统治,缓和了万方数据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社会矛盾,极大地扭转了当地长期以来的混乱局面。因事功赫赫,王阳明曾一度被远近传为“神人”。正德十四年(1519 年), 王阳明 48 岁。 奉命勘处福建叛军后, 得知宁王朱宸濠反叛之事后, 王阳明不待君命,率 8 万精兵直捣南昌,双方在鄱阳湖地区发生激战。 王阳明仅用三十五天便大败叛军,收复失地并生擒朱宸濠等官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平定了这场震惊朝野的大叛乱,挽救了大明王朝的悲惨命运。 遗憾的是,此等丰功伟绩非但没有让阳明加官进爵,反而招致了朝中奸臣的百般嫉妒和陷害。对于朝臣内部的明争暗斗,王阳明早已深恶痛绝。他曾屡次上书乞归,但都被严词拒绝。

正德十六年(1521 年),王阳明 50 岁。 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世宗嘉靖元年(1522 年),王阳明 51 岁, 龙山公病逝。 此后直到嘉靖六年(1527年),王阳明一直在余姚聚徒讲学,致力于致知之学,参悟圣道并阐发心学,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心学体系。

嘉靖六年(1527 年), 王阳明 56 岁。 因广西思恩、田州发生动乱,朝廷不得不再次启用王阳明总督两广平定叛乱。到任后,王阳明因地制宜,先是采取各种招抚之策,思、田之乱不战得平。在王阳明的统筹规划和有效治理下,西南边陲最终得享安宁。

嘉靖七年(1528 年),王阳明 57 岁。 因病情加重,咳喘不已, 11 月 29 日,王阳明卒于江西南安,享年五十七岁, 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归越途中,沿途士兵民众哭声震地、 如丧考妣。次年二月, 丧至故里,门人每日来吊唁者百余人。令人悲愤的是,王阳明一生事功显赫,即使是在生命的尽头仍然鞠躬尽瘁为国排忧。可就在他刚刚去世后,朝中奸佞便发出异议,以至于“爵荫赠谥诸典不行,且下诏禁伪学”。

嘉靖八年(1529 年) 十一月,千余门人麻衣衰屦葬先生于洪溪。 后朝廷念其功勋卓著,诏赠新建候,谥号文成,赐予世袭伯爵,后又下诏从祀于文庙。

我国明代历史上彪炳史册的传奇人物,精通儒、佛、道三家之说,能统军作战且事功显赫, 正所谓文事武备,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王阳明。《明史·王阳明传》中这样写道:“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陈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 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中这样评价,“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