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武夷山的下梅村 状元村里弄茶忙

武夷山的下梅村 状元村里弄茶忙

时间:2023-11-22 07:12:52

相关推荐

武夷山的下梅村 状元村里弄茶忙

关注一方水土,游客也对本地的高考信息感兴趣。武夷山的下梅村,一个小小古村落,吸引游客常来不衰的理由,从古至今,下梅村一直是福建状元的产地,先后出产了文、武状元77位。

走近下梅村, 正是七月十五日的上午,骄阳当头,炙热难忍。

在村头的菜摊,要了两支莲蓬,那是武夷山的荷香。扳开硕大的莲蓬外皮,每一颗莲子饱满水润,莲子咀嚼起来稍有甜味,新鲜的,不似下梅村那样的古老。

站在村头的亭子里,举目朝前,当溪的古桥林立,两岸鳞次栉比屋舍,沿着当溪两岸,建有凉亭阑杆美人靠,宛如走进一幅水墨淡香的古意江南小镇。

当溪是一条人工河,穿村而过,长1000多米,河面不宽,此时河水很浅,刚刚遮住河底,也许水量充沛时,也仅仅让两只竹筏迎面而过。康熙年间,茶市繁荣,为了运行方便,商人们便规划修建。沿河设了九个埠位,旺季时来来往往的竹筏有三百多艘

一个山间小村落,茶香萦绕,人丁沸腾,有着宋人的"清明上河图"上的商贾繁荣景象。不得不让人神往。

下梅村依溪而建,当溪如一条中轴,房舍建在两岸,守护着这条茶商的命脉之河。

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点缀其间;铁匠铺、米粉坊、豆腐坊、剃头店......这些早已消失在上个世纪的手工作坊,藏匿在沿河两岸的明清建筑中,与古风淳朴的民俗风貌媲美、

酷暑时节, 眼前简陋的铁匠铺,炉火正旺,那叮咚声煅烧敲打的声音,一直要伴送你走出很远。

下梅村从隋朝起就有了村落,因为茶香,唐朝设驿道,宋朝开始形成街坊,从明朝开始有了较大规模的民居建筑群,清朝时村落达到鼎盛。是历代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

下梅当年因茶市兴,水道是下梅的命脉。七月,我们看到的这些埠位,因为雨水的稀少,溪水枯黄,沧桑的面容裸露在骄阳下,沾满尘灰,裸露了它的饥渴,离水位有点远,浅浅的溪水,即使能为了一口水折腰,那腰弯的比虾米还厉害,河底,成了几只鸭子的嬉戏好地方。

当溪两岸有南北二街,临溪的街边的靠栏,美人倚虽然刻满历史的风雨沧桑,有点风烛残年,依稀可见,依然看得出当年的隽秀婉约。

那年早春,雨水绸缪,徐徐的凉风扑面,宛若云鬓花颜的女子,凭栏轻摇团扇,临水照影,顾盼自怜,缠绵的目光,追随南来北往的竹筏,恋恋不舍地看着风流倜傥的茶商,带走武夷茶香,而让武夷的女人,看着傲在竹筏的茶商,顺着小溪缓缓远行,将下梅村头一行幽幽的目光,定格在美人倚,把一路茶香,与溪水一样悠远出武夷。

如果说当溪是下梅的血液,当溪两岸各色建筑民居便是下梅的骨骼,撑起下梅村的灵魂。

下梅周村的建筑,是以邹氏,程氏、彭氏、陈氏、方氏等成为下梅富户后,大兴土木,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那般建筑以当溪为中轴线,枕溪而建,有巨商的豪宅,有官宦的府第,有隐士的别业,有儒生的学堂书阁,功能以居住为主,辅以教育,集会、休闲、娱乐设施等场所。好些建筑在历经风雨后荡然无存,现存下来的祠堂民居还比较完整,如邹氏家祠、方氏参军第、隐士居等。

下梅村的兴旺,状元郎们的功劳亚于茶商。在下梅村凝聚了民间匠人精华的建筑的70余幢的建筑里,只有陈氏儒学正堂、程氏隐士居,方氏参军第等当年文武状元府邸,建筑还完好地保留着,三进,四进的门庭,可以窥见当时的兴旺景象。

最为可惜的,是一座没有完工的宅院。他的主人,16岁考中状元,可谓少年得志,18岁被雍正卿点,昭告天下,此人可以作为朝廷重用的补人员。那天,他去皇宫谢主龙恩,却不巧与三位当朝的大员不期相遇,张廷玉,怡亲王允祥,大学士蒋廷锡三人,见到了明齿皓月,俊秀挺拔新科状元,不仅满腹经纶,还一表人才,喜爱之心不由荡漾。想着家中待嫁在闺的女儿,三位大人同时相中他,要招纳他为乘龙快婿。

三位大人不约而同地许诺他,成婚之后的高官厚禄。年轻的状元郎左右为难,前途是大,性命更忧,得罪不起任何一位大人,不知道娶了谁家的女说,把一生前程给耽误了。

状元郎没有官位,宅院一直保持初建时的样貌,在建筑群中孤单地支撑着,状元郎回家光庭门楣,最终成了泡影。

在下梅村现在保存的建筑里,就属茶商邹茂章4兄弟为首的邹氏家族建筑为首,每一处宅院,都是按照明清时期建造,规模宏大,布局考究。

下梅村四面环山,按易经八卦布局,外人进入村庄,犹如进入一个迷宫,没人引领,难以出村。现尚存完好的民居仅属于邹氏的,有邹氏祠堂、邹宅闺秀楼、西水别业、邹氏大夫第,以及施政堂、陈氏儒学正堂、程氏隐士居等民居近40幢,它们多坐北朝南,有二进、三进、四进,东设书阁,西置厢房,书屋楼台,天井花园,一应俱全。

邹氏大夫第是下梅村众多古民居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为清代建筑,因屋主曾获朝廷诰封“中宪大夫”而得名。宅第大门口地面由青石铺设,两旁的拴马石和旗杆石仍保存完好。

大门面壁全部用砖雕装饰,题材丰富,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手法以浮雕和透雕相结合,层次分明,构图得体。两厢的隔窗均饰以木雕,分别雕刻蝙蝠、花卉、几何图形等,把屋宇烘托得富丽堂皇。

整个建筑宽敞明亮,无不显示主人公的富有与显赫地位下梅村民风古朴, 留存着前朝的风韵,独特的风情会让你找到300前民间的梦境。是集 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和墙头彩绘为一体的奇葩。

让下梅村村民得意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巴切科夫,建筑大师杨廷宝,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都曾参观考察过下梅村,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下梅古村残存的风雨桥,经历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傲立。坐在遮风挡雨的风雨桥内,想起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望着远处青山如黛,随你想什么都没人惊醒你的清梦。闽西北大地上的这座古镇,秉承闽人的坚韧与倔强,似不卑不亢的儒生,迎风直立长衫飘飘,姿容虽老迈,意气却不懈,用不着半点拿捏,任何人都可以平易地走近。

七月的下梅村,十足的悠闲。当溪的长廊,女人们或唠嗑,或打小牌,连小狗都卧在墙根打盹。游人三三两两,无法打扰古镇的宁静,只有对这个神秘村落的好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