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时间:2022-05-27 21:25:36

相关推荐

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今天跟大家聊聊一本有关商业思维的畅销书,书名叫《这次会用批判性思维了》。这个书名儿,看上去非常接地气儿。我跟编辑聊了一下,书名果然是为了能多卖书才另外改的。

本书封面

书是日本顾彼思商学院的系列教材之一,之所以选读这本商业书籍,除了承蒙编辑赠书之外,最主要的是想了解什么叫做批判性思维。

拿到书后,粗略翻了一下,果真没有令人失望。全书内容有两种,一种是思维方式,一种是商业案例。其中跟多思维方式和模型,不但能用来做商业论证,也可以用来说服别人,或者用来写作,形成有逻辑的文本。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的适用范围不应该仅局限于商务人士。

那么,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读完书后,我认为所谓的批判性思维,说到底还是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有了这些思维,合理地运用到商业行为中,自然就是批判性思维。可能从书的销售和包装,甚至回到商业课程的销售和包装来说,你如果去跟人家谈基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大概就没有人要听了。因为很多人会觉得离自己太远。这也是我们现在泛教育当中的一个尴尬的情况:明明是一些好东西,可是名字比较俗,供应者非得要弄成一个比较酷炫的东西,搞得就有点奇怪了。

这本书一共分为五章,外加序章。序章独立出来,还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两章,第二部分包括三章,第三部分没有分章,是案例分析。作为非商业人士,我自然是不读案例分析的。

序章

序章讲批判性思维是什么。除序章外,后续正文就很少再提到“批判性思维”这个词了。这也刚好证明了我前面讲的那种的困境。这本书比较尴尬的地方在于非要拿正常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去套批判性思维。

咱们看看作者怎么套的。

回答批判性思维是什么,先说思考的重要性,然后实在包不住了,正面回答定义的时候,还是回归到“逻辑”“全面”“客观”,不过额外加了“批判精神”。这仍然是个小文字游戏。除此之外,还强调了跟商务活动结合。后面又重新讲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进而细分到三大态度和三大方法论。

其实这些东西,全都是寻常思维课程都要有的。比如说三大态度:第一,不能跑题,时刻意识到自己目的是什么;第二,你要不断地追问啊,抽丝剥茧地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第三,要意识到自己思考存在的缺点,避免这些缺点出现。这些并不专一地仅属于批判性思维,任何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都这样。

书中列举的所谓批判性思维的三大方法论也是如此。第一,在把握论题的基础上思考思维框架;第二个呢,在这个框架内正确地展开逻辑;第三,把握结构与机制。——同样是任何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都需要具备的。

这里的第三点可能有点抽象。什么叫“把握结构与机制”呢?其实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要把握不同的结构之间的关联和它们的相互作用,不能割裂地看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的观点啊?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理思绪、构建信息”。在这个部分又两章,第一章是“搭建宏观的理论框架”,第二张是“逻辑推理”。这两章直接对应了方法论的前两条。

谈第一章搭建框架之前先说一点题外话。绝大多数的写作教材里,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写提纲,也就是这里说的建立框架。尤其是议论文写作,在逻辑性上要求高,更接近本书第一部分的内容框架。先要有论点,为了支持论点要有分论点,分论点可以继续细分。论据和分论点之间需要论证,分论点怎么推出论点需要有逻辑。所以,正确的思维方式真的是个好东西,到处都用得到。

在组织框架的过程中,这本书给读者推荐了一个号称能让框架更有逻辑的小道具,叫做金字塔模型。我觉得大部分人早就在不自觉地使用金字塔模型了:塔尖是论点,下一层是几个分论点,分论点的再下一层可能是以分论点的分论点或者论据;分论点与论点和分论点与论据之间依靠论证连接;这一切都要有逻辑关联。——好像很多人一直就是这么思考问题的。

第二章讲逻辑推理,比较有意思。谈的都是基本的逻辑入门知识,比方说逻辑分为演绎和归纳法,两者的区别等等。带着商业例子把这些讲完,作者还很贴心地加上了一个小节叫做“核对点”,其实就是逻辑中经常犯的错误。

比方说我们在讲话的时候经常容易忽略掉隐含的前提,再比如我们经常会有些跳跃性的思维,典型的例子就是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你说“下雨了。”连贯的逻辑应该是:下雨了,车走得慢,或者路上很堵,耽误了时间,所以迟到。直接回答“下雨了。”显然是逻辑的跳跃。类似的“核对点”错误在这里一共给了六个。

我读很多讲逻辑的书,也都要告诉读者一些常犯的逻辑错误。这里讲得并不全面,大概是为了照顾商业应用的需要吧。这一章可以单独拿出来仔细阅读,对提高逻辑素养很有帮助。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情况分析”是我阅读本书最后一个部分,分为三章,分别是“把握现状”,“因果关系”,“补充论述:假说与验证”。这部分有点接近商业的课程的需要。

第三章讲把握现状,那么,为什么要把握现状呢?目前的商业理论非常多,大部分理论也高度自洽,可是不同理论之间难免有些矛盾。这就造成一个状况,绝大部分的商事活动中,决策者不知道该采用那种理论,无法把现状跟最合适的理论结合起来,这就导致经营中的决策没有那么精准。所以,把握现状是非常重要的。

咱们说人这一辈子,要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内在和外部环境。那么公司作为法人,是不是也需要认清自己呢?这个认清自己,也分为内外,总括起来就是认清现状了。

重要性讲完,自然要讲方法论,也就是如何把握现状。书里给了几个基本步骤,分解构成要素,把握分析对象啊,把握整体以及构成要素各自的特征形象等等。我个人感觉虽然有例子,但这部分的方法论讲得实在是过于大而无当了,基本都是谁人都知道的哲学理论,约等于是废话了。这个没办法,肯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嘛,没有具体情况的时候,便只能说这些流于表面的空泛的理论了。

第四章讲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中,非常重要的功课。尤其是在社科研究中,当你发现两个事情具有相关性的时候,你要先确定两者有没有因果关系,更进一步的,你要确定谁是因谁是果。

比方说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崔永元到美国调研,发现随着草胺磷除草剂用量的增加,癌症患者的人数也在急剧增加,两者曲线很近似。于是他得出结论,说就是草胺磷导致癌症,那为啥用这个除草剂呢?还是转基因啊,所以转基因该死!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可以试着再增加一个看似相关的曲线,随着崔永元年龄的增加,草胺磷的用量在增加,同时癌症患者的人数也在增加,那是不是说崔永元才是罪魁祸首呢?那肯定不是!因为你可以把崔永元换为任何一个人。所以,曲线相关或者近似,并不能代表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另外,即使两者有因果关系,仍要分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比如某本经济学科普读物讲过,犯罪率下降和堕胎上升之间的关联。这就要分清,到底是因为堕胎率提高了,犯罪率才降低;还是因为犯罪率降低了,堕胎才增加。

表面上看,堕胎率跟犯罪率的曲线一个升高一个降低,关联性不如崔永元寻找的“证据”。可最后学者们发现,原来真的是堕胎率提高,导致很多潜在的未来的罪犯没有没有被生出来,所以犯罪率降低了。

可是反过来说,似乎也能给出一个解释。比如犯罪率降低了,说明社会治安好了,是不是父母们很放心让青少年出来玩了?青少年出来约会,一不小心怀孕了,自然要堕胎。核心逻辑是:犯罪率下降,治安变好,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做爱做的事情。看上去很有道理,然而这不是真的。

跟第二章逻辑推理一样,在第四章因果关系里,也专门有一个小节讲“正确解开因果关系的关键点”。在这个小节里提到了因果关系中常犯的错误判断,这正是很多人在寻找因果关系中常掉进的坑。

第五章讲假说和验证,这是科研中常用到的思维,非常重要,也特别联系实践。比方说,你总结了很多数据后,提炼出一个模型或者一个假说,这些新的理论,怎么能够让大家接受呢?肯定需要对它进行验证。一般步骤是要在你构造的系统中输入一个变量,在输入之前,你应该能够预测系统的输出结果。如果输出的结果跟你的预测一致,你提出的新东西才是有可信度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在他之前,已经有非常多的人发现了类似的规律,德国化学家迈耶尔在1868年编制周期表跟门捷列夫1869年发表的版本几乎完全一样。但门捷列夫是第一个大规模预测周期表中空缺元素的化学家,这就说明只有他抓住了元素周期律的核心规律。所以他是当之无愧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

在商业活动中很多决策或者解决方案这类实操性的结论都需要验证,这样看起来,第五章谈假说与验证就很有必要了。这章先讲了什么是假说,什么是好假说。在商务活动中,假说的意思其实就是最终的解决方案或者决策。如何验证?当然是通过实践来验证。第三次的,在这章里有单独的一节专门讲验证中的“注意点”——还是那些常见的坑。

大家有没有发现,所有的内容,其内核都在讲理性的,科学的逻辑思维。这就是为什么我愿意去读这本书的原因,即便我几乎没有机会去做一个商务人士,但我去了解这么一本有关思维的书,仍然大有裨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