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创作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京召开

“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创作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京召开

时间:2019-08-12 22:49:05

相关推荐

“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创作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京召开

“现实主义与当下的文学创作——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创作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于本月10日在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

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编审张陵,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程光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陈福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执行主任李林荣,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中华读书报》总编辑助理舒晋瑜,《光明日报》“光明文化周末”副主编、副编审饶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杨庆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张慧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刚以及媒体人员20余人参加会议。研讨会由北京评协主席、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主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文学界涌现出大批反映时代呼声、展示社会生活多元画卷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品。这些作品直面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传达人民心声,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与会评论家全面总结了新时期以来北京文学的发展经验, 重新审视了文学四十年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现实主义与当下文学创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对四十年文学的总结评价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孟繁华指出,四十年来北京文学地理纷繁丰富。无论题材、体裁、人物和故事,其丰富性远远超越地域性。这是北京作家、作协、研究机构、传媒界共同努力的成果。由于秉持“大北京”观念,北京文学疆域得以极大地拓展,让那些在京的、体制内外作家有归属感和依托感。今天的北京,已成为像圣彼得堡、巴黎、伦敦、布拉格一样的世界文学之城,她因文学而闪烁得浩渺、博大和无限诗意,犹如哨鸽弥漫在北京的清晨黄昏,使千年古都风韵犹存无边魅力。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现实主义是北京文学最厚重的传统,是一条主线、一个底色、最大的基础。这是北京的首都功能所决定的。北京文脉深厚,养育了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以老舍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写北京底层人,构成北京文学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在80年代初被恢复并一直延续。但专家们也指出,现实主义写作在当下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四十年文学创作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从宏大叙事向日常关注转变。与此同时,文学的担当在削减,对现实的批判和干预力度在削减。这种变化不仅是时代潮流使然,更因为作家们面对社会巨大变革不能把握好主要矛盾而采取回避策略。

现实主义写作存在普遍的困境。评论家张陵认为,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己个人的生活,到人民大众的生活里,才能找到真实的生活,才能认识把握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力量的和伟大时代相称的优秀作品。舒晋瑜则表示,当下书写现实难引读者共鸣是因为不触及社会问题。程光炜提出,现实主义之所以困难是因为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古典主义世界观所强调的总体性已衰弱或基本消失。青年评论家饶翔认为,现实主义写作困难来自一种普遍的对社会和世界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与文学失去了和时代互动关联,失去了读者反馈的危机有关。

学者们一致呼吁重新学习、继承、开拓现实主义。学者张柠认为,如果以千年为单位去看文学史,现代主义实际上是一个意外,但是现实主义一定是必然。张陵认为,现实主义更多地是指一种文学的创作方法,文学的价值取向和文学的精神。李林荣则表示,现实主义作为理论批评的术语,在今天的中国文坛,是一个应运而生且刻不容缓必须推动起来的潮流。

研讨会上,很多学者都谈到,今天经过多次文学运动后,现实主义也在变化。张清华认为,它有可能和现代主义的思想互相融合,构成当今中国最广阔的文学现实。杨庆祥认为,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都在区域化和地方化、民族化。而一切概念都是历史的产物。他呼吁要创造新的概念,否则,无法和我们当下的生活进行对话。徐刚则提出,今天重新强调现实主义,要追求一种具有思想性、更加朴素刚健的新美学没有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创造一种新的文学,一种新的美学,这种新的现实主义美学要内化现代主义和先锋派文学,使现实主义更具有文学的质感。张莉则强调,现实主义是反映社会变革的一面诗意的镜子。我们在强调作家认识世界的能力的同时,不要忘了强调表达能力的问题,强调它的文学性。青年学者张慧瑜则认为,当下现实主义、非虚构写作和新闻写作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互相启发。他认为这个时代可以产生比较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只要作家愿意深入生活,对于文学来说就是好的时代。陈福民认为,当下亟需客观描述大时代当中形形色色人物,在作品背后可以看到社会的结构和脉络的走向,审美感情和道德感情上可以打动、激励读者的现实主义文学。

会上,学者们对近年来北京文学界在开拓现实主义写作上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如宁肯的非虚构文学《中关村笔记》,展现了中关村锐意求新,解放思想,创造历史,重塑价值的进程,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伟大精神。石一枫的小说敢于正面强攻,直面当下中国精神困境和难题。以陈金芳为代表的典型形象开启了北京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新的传统。大家希望,北京作为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和高地,继续发挥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上的引领作用。

今年,北京市文联开展了“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系列研讨活动,截至目前已围绕美术创作、话剧民族化、非遗保护与传承、现实题材电影、小剧场戏曲、新时代的网络音乐等文艺热点开展了7场专题研讨,此次研讨会是第8场。下一步,北京市文联将结合深化改革,加强对当下文艺热点现象问题的研究,推动营造健康、良好的创作氛围,发挥文艺评论的重要作用。

日前,第三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隆重开幕,此次研讨会将与“北京十月文学月”各项活动形成联动,搭建起共同发展的大平台,为北京文学创新发展进一步凝聚力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