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时间:2018-12-06 03:10:02

相关推荐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企业:

《呼和浩特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呼和浩特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是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竞争力,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突破和提升发展的要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为突破口,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产业格局,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一)发展基础

1.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年均达到9. 6%,服务业增加值增速8. 8%,增加值总量接连跃上两个台阶,突破1000亿元,突破2000亿元,达到2097.2亿元,是的2.2倍,三次产业比重为4.1∶28.0∶67.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的58.7%提高到67.9%,占自治区服务业增加值的28%,居全区各盟市和五个少数民族省会城市第一。

2. 行业发展稳步推进。金融、文化、旅游、云计算、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5400亿元、6046亿元,同比增长15%和18%;三大云计算数据中心完成投资累计将近80亿元,服务器能力达到66万台,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浪潮、搜狐、上海证券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数据中心;沙良物流基地、城发恼包物流园区等一批大型物流项目加快推进;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旅游总收入500亿元,同比增长21%;举办大型展会92场,参展企业1.5万余家,成交额及达成意向协议总额超过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的890亿元增加到1360亿元,年均增长12.4%,总量多年保持全区首位。

3.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服务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8%,服务业实现税收136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65%;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8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9%、比提高3个百分点,较增长21%,服务业已成为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和拉动就业的主要渠道。

4. 企业素质逐步提升。截至末,全市共有服务业市场主体20万户、同比增长28.8%;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8家,研发机构232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31家;央企及外阜企业驻呼分支机构共计1852户,其中,央企分支机构92户,占总数的5%;外阜企业分支机构1760户,占总数的95%;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05个,上市和挂牌企业19个;民族、维多利、三千浦等3项商标进入中国驰名商标行列,昭君、东鸽、先行等21项商标列为自治区著名商标,服务业企业竞争力逐步提升。

5.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到底,全市铁路营业里程24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22公里,呼和浩特高铁动车所建成使用,城市快速路、三环高速、呼包集高铁动车正式运行,呼张快速客运专线、呼准鄂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迁建顺利推进;白塔国际机场开通国内航线129条,白塔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27%,达到744万人,形成了铁路、公路、民航等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固定宽带用户数达到50万户,普及率达到60%,为加速客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提供了条件。

6. 集聚态势初步显现。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如意总部基地、内蒙古大学科技园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具规模,美通商贸、万达广场、金海商圈等一批核心商圈和商业中心已逐渐形成集聚效应。16个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共入驻企业3487家,从业人员6.4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86.8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中央商务、科技创业、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以及市场交易等六类集聚区形态,促进了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市流动,呈现出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区域优势突显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7. 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投资5316.8亿元,从的572.3亿元提高到的1217.2亿元,扩大了2.1倍。按照“建成开业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批一批”的要求,全市先后组织实施了152个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10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0个,云计算、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城市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建成营业并发挥效益。其中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公铁联运物流园区沙良物流基地全面投入运营,已入住及签订入驻合同企业12家;城发恼包综合物流园区、内蒙古电子口岸跨境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批项目推进顺利,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云计算数据中心装机运营,大青山前坡休闲旅游度假区、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神泉黄河文化旅游园区、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快速推进并部分建成。

尽管我市服务业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城市相比,与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要求相比,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总量水平偏低。,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排16位,在西部十二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4位,比西安市服务业增加值少近1130亿元。二是服务业投入相对不足。与农业、工业相比,服务业投入相对较少,特别是在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搭建、服务业产业化等方面投入较少。三是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国务院、自治区及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部分优惠政策执行落实难,比如在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服务业与工业在政策落实上仍有差异。四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比较粗放、质量水平不高、个性化供给严重不足。亟需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二)发展环境

1. 政策环境优化为服务业发展增添新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国家已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35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40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3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发改经贸〔〕1949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发〔〕26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自治区也出台了《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内政发〔〕9号)和《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作的指导意见(内政发〔〕61号)等相关政策措施。同时,国家各项深化改革措施也在有序推进,现代服务业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全面实施,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并延长期限,切实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逐步推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随着一系列政策效应和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将明显增强。

2. 消费潜力扩大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支撑。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比“十一五”增加了470亿元,总量多年保持全区首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万元(1.6万美元),成为第一突破10万元大关的西部省会城市;城镇化率达到67.5%,预计到,我市城镇化率将达到70%,城镇人口预计达到315万人,新增10万人左右,将带来30亿元左右的消费增长空间。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加快实施,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人口将加速向城镇集聚,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扩张。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逐步提升,文化、旅游、休闲、健身、家政、养老、环保、信息及汽车服务等消费潜力巨大,消费热点及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空间。

3. 扩大对外开放为提升我市服务业水平带来新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有序开放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逐步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随着这些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国际服务业将加快向我国转移。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给我市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有利于我市深化与俄罗斯、蒙古等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加快我国北向国际贸易通道、对外服务窗口及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推动我市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对接和承接国际服务业的发展。外资服务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将带来资本投入,增强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也将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营销手段和创新技术,对内资企业形成倒逼机制,促进我市服务业的业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我市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总体上看,我市服务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夯实基础,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全面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依托各地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区域特色和交通条件,按照“重点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原则,以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着力点,围绕“五个发展目标”,实施“六大重点工程”,着力推进“十大专项行动”,经过三年努力,推动我市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我市服务业发展总体目标是:总量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贡献进一步提高,集聚进一步提升,企业进一步壮大,将呼和浩特打造成为立足首府、服务全区、辐射西北、面向俄蒙,民族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1.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投资增速年均增长20%以上。

2.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5%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

3. 集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建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0家,其中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0家。

4. 贡献份额明显加大。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力争达到67%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力争达到55%以上。

5.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培植100个主营业务突出、具有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服务业企业,力争更多企业进入全区重点服务业企业行列。

三、重点领域和工作要点

围绕目标任务,实施服务业十大专项行动,推动建设100个重大项目,实现重点行业率先突破,引领和带动全市服务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一)金融服务业创新行动(分管领导:刚布和,牵头部门:市金融办,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

发展目标:到,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5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150亿元和8000亿元,增长10%,保费收入达到152亿元,年均增长20%,成为区域性重要的金融中心。

主要任务:增强金融业发展的活力和整体竞争力,不断扩大融资规模,满足经济加快发展的资金需求,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全面提升金融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支撑能力。

1.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继续做好域外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积极引进外埠银行入驻我市;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鼓励金融机构联合民营企业加快设立村镇银行;争取中国进出口银行入驻,三年新增各类金融机构20家。

2. 加快金融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模式开发创新业务,推动创新型网络金融机构发展,引进和培育互联网龙头企业,支持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多元化合作,着力推动发展第三方支付、小微金融业务、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争取设立2家民营网络银行,发展规范的P2P企业10家。

3. 加强资本市场融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企业上市融资激励政策,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培育更多企业实现挂牌上市,争取三年内新增IPO上市企业5家,新增新三板上市企业19家,使我市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30家;鼓励和支持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壮大股权交易市场,全力推动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快速发展;支持国有出资的融资担保公司发展,使国有出资或控股的融资担保公司达到10家以上;大力发展基金业,三年内私募基金达到20只,交通发展基金、城市发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达到15只。

4. 推动地方金融改革。支持地方银行业机构提质增效;推进中小企业私募债融资,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成立10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通过重组等措施,使小额贷款公司得到发展;推进大宗商品交易,探索成立土豆期货交易。

专栏一:金融服务业创新行动“两个支撑”

重点企业: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银行、呼和浩特金谷银行、恒泰证券、内蒙古交通投资集团公司、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重点项目:呼和浩特市民营网络银行、口岸银行、内蒙古农业保险公司、呼和浩特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引导基金、城市建设基金、美丽乡村建设基金、引进中国进出口银行、平安银行

(二)总部经济壮大行动(分管领导:孙建华,牵头部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市工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金融办、各旗县区政府)

发展目标:到,新引进50家企业总部机构,全市区域性总部企业达100家以上,总部企业数年均增长15%以上;如意总部基地总部企业数年均增长20%以上,将我市打造成为呼包银榆经济区企业总部基地。

主要任务:依托呼和浩特区域中心城市和首府城市地位的作用,坚持创新发展、高端发展、特色发展,着力推进楼宇载体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化、产业化的总部集群,提升总部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1. 发展传统优势民营本土总部。扶持综合实力强的本市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市场前景广阔、规模效益明显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优势总部企业,支持我市优势企业积极拓展异地业务,通过资本经营、战略合作和业务重组等方式,积极“走出去”,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 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总部。研究出台《关于支持总部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政策措施,以如意总部基地为核心,以更为发达的交通物流、商务会展、现代金融、科技研发、信息交流为引擎,打造呼和浩特市最具高端服务功能的总部集聚区,形成全市综合性总部基地。

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总部。依托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鸿盛云计算产业园区、金川、金海、金桥、玉泉等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围绕信息技术,积极推进云计算等新兴软件服务业态,重点发展软件服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区。

4. 发展健康服务业总部。依托银宏健康产业园区、国际蒙医院、东城怡康园,加快研发创新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建设,以生物医药、生物工程、健康产业等为方向,着力引进研发机构、营销中心和生产基地为主的智能型总部,建设健康服务业总部经济区。

5. 发展文化创意企业总部。依托大盛魁文创园、蒙西文化产业园区,大力引进和培育民族文化、工艺美术、动漫设计、广告业等文化创意总部企业,形成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区。

6. 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依托金桥开发区、金山科技城、自治区大学科技园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园区,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围绕技术转移、技术创新服务重点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总部企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经济区。

专栏二:总部经济壮大行动“两个支撑”

重点企业: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内蒙古银行、恒泰证券、内蒙古电力集团、中石油呼和浩特公司、中石化呼和浩特公司、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中国移动内蒙古有限公司、内蒙古银宏生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国际蒙医院

重点项目:如意总部基地、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自治区大学科技园、金川电子商务产业园、金海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金山科技城、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区、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玉泉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三)云计算产业应用行动(分管领导:蔡裕东,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局、和林县政府、新城区政府)

发展目标:到机架达到20万台,各类服务器数量达到300万台,互联网接入端口增加48万个,达到184万个,光纤到户网络基本覆盖城市家庭;引进和培育10户以上云计算服务龙头企业,100户以上创新型大数据应用企业,将我市建成立足内蒙古、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的云计算产业应用基地和绿色云计算产业基地。

主要任务:以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以大数据及云计算开发应用为核心,以构建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为目标,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建设一批领先水平的应用示范,突破与实施一批主导产业的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引领发展的云计算服务平台。

1. 整合提升云计算产业链。依托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鸿盛云计算产业园区,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企业力度,争取将我市列为全国大数据示范基地;组织举办呼和浩特第二届云计算产业博览会和第三届呼和浩特云计算产业高峰论坛;积极推进国家骨干网直连点建设,设立国际出口局;积极对接京津冀地区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国家相关部委,争取我市成为京津冀地区大数据备份中心。

2. 推动云计算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政府在云计算服务应用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基于云计算的政务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加大政府采购云计算服务的力度,运用云计算技术逐步整合改造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和软硬件资源,建设和完善基于云计算的网上办事大厅、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重大信息化项目,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集中部署和共建共用。

3. 推动云计算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制定实施“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面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环保、金融、旅游等各领域的行业云市场,支持开发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鼓励建设面向中小企业共性发展需求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低价的信息资源服务,推动云计算在多个行业的应用和落地。

4. 推动云计算在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搭建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统筹规划部署云计算在社保、医疗、教育、养老、就业、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区服务等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增强民生领域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水平。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云计算产业人才引进政策,成立互联网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快引进互联网经济专业技术人才和机构;全面推进云计算应用示范中心、云计算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吸引优秀人才来我市参与云计算的研究建设。

专栏三:云计算产业应用行动“两个支撑”

重点企业: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中国移动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浪潮集团内蒙古分公司、东华软件内蒙古分公司、中国科学院云计算技术研究所、内蒙古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万德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北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立信集团

重点项目:中国电信(内蒙古)信息园、中国联通西北(呼和浩特)基地、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市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系统、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市水利水务信息系统及管理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智慧产业研究院、浪潮云计算中心、国家(内蒙古)云应用检测中心、呼和浩特市智慧乳业项目、中国航天工业网、中兴通讯智慧呼和浩特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应用项目、中科汇通内蒙古大学科技园“园中园”建设项目、城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工程

(四)现代物流业提升行动(分管领导:刚布和,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质监局、规划局、城乡建设委、工商局、邮政管理局、公安局、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发展目标:到,我市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15%左右。打造服务呼包鄂、连通京津冀、面向俄蒙欧的西北地区现代物流中心。

主要任务: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促进现代物流创新,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积极发展国际国内采购分拨、中转集拼及保税物流,积极构建以产业物流、专业物流和商贸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体系。

1. 完善物流快递基础设施。做好统筹规划,以“两港三区”为核心,以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网点为支撑,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总体布局。加快沙良铁路公路物流港建设,推动铁路、公路、海运多式联运的发展,加快建设铁路口岸和无水港功能区;推动白塔机场海关监管仓库建设,推进城发恼包、亿阳、金河物流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建设配送终端网点和村镇配送服务站,完善城乡配送体系;推进呼和浩特快递电商产业园(城发恼包)、快递服务网点和快递服务站三级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2. 推动物流运作模式创新。积极推广应用供应商管理库存、准时化生产模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引导配送企业入园集中仓储、分拨,实现物流要素的集聚共享,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配送效率。

3. 提升通行服务水平。制定物流配送车辆通行管理办法,明确配送车辆分时、错时和分类停车要求,引导企业对配送量大的商品开展夜间配送;制定物流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办法;支持快递物流企业购置新能源车。

4. 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吸引国内外著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进驻;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成熟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快建设集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等功能的城市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5. 促进物流业区域联动。积极推进物流业的跨区域交流与合作,打破区域壁垒,引导物流资源跨区域整合,建立统一开放、通畅高效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重新启动“如意号”呼和浩特至法兰克福国际集装箱专列,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国际调配运作能力的国际物流基地;加大城市快递物流的发展,积极对接“四通一达”、顺丰、德邦、京东等快递企业和国内大型电商企业,打造西北快递物流集散中心。

6. 推动快递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支持快递企业参与电商企业园区合作运营,组建电商仓储配送联合体。支持快递产业园同步建设与电子商务交易供应链相配套的功能区。打造快递工业品牌,快递业面向制造企业提供公共仓储配送、拼箱运输、信息接入等多样服务,积极向综合型物流运营商转型。以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等旗县被列为电子商务示范县为契机,启动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培育我市“电商+”样板区、示范地区及“快递+”特色农畜产品样板项目。

专栏四:现代物流业提升行动“两个支撑”

重点企业:呼铁外经集团、呼和浩特城发公司、内蒙古云峰能源物流有限公司、新畅铁路储运有限公司、内蒙古华蒙通物流控股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市国通仓储物流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物流内蒙古分公司、内蒙古北方药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中储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重点项目:沙良公铁综合物流园区、“呼和浩特市快递电商产业园(城发恼包公路物流园区)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托县嘉禾煤炭物流园区、赛罕区内蒙古新华文化产品物流园区、华蒙通物流园区、呼和浩特金河农副产品集散物流中心、城发亿阳南绕城公路物流中心、兴盛综合物流园区、传化物流智能公路港建设项目

(五)商贸会展业转型行动(分管领导:蔡裕东,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质监局、食药监管局、工商局、供销社、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发展目标:到,成功培育年成交额超100亿元的专业市场2个,超50亿元的专业市场3个,全市每年举办6个以上知名品牌展会,10个以上大型展会,展览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引进市外优秀会展公司3家,培育有发展前景的本土会展龙头企业3家;会展经济消费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达到200亿元以上。将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会展中心。

主要任务:优化商业布局,增强商贸流通服务业的辐射能力,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提升会展业发展水平,促进会展业与旅游业、商贸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1. 推进零售行业转型升级。支持重点零售企业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或跨区域经营,提升零售企业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加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培育和发展,扶持达到销售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升级限额以上企业。鼓励零售企业申报国家级知名商号、自治区级著名商标,支持培育品牌建设。引导商超百货、专业市场、建材家居、餐饮娱乐等传统商贸企业利用线上销售渠道发展壮大。

2. 积极扩大连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连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参股控股或输出商标、商号和经营管理技术等方式发展特许经营,整合社会商业和服务业资源,提高中小企业组织化、规模化及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连锁经营业态结构的合理化和多样化。重点推进民族集团、美通集团、利客超市等一批大型连锁百货、商场超市发展统一配送,跨区域拓展经营业务。鼓励具有我市特色的餐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推进餐饮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3. 创新会展业运行机制。逐步建立“政府规划引导,会展企业具体承办,行业协会协调自律”的会展运行机制,推进会展市场化进程。成立专业博览会公司,加大营销策划力度,扩大我市影响力,带动我市产业转型发展,不断强化产业优势。做强做大中蒙博览会,将中蒙博览会培育成为集经济贸易洽谈、文化交流、理论研讨于一体的展会品牌,广泛吸引国内外商家前来参展、参观。

4. 培育民族特色展会品牌。充分挖掘 草原文化 品牌价值,结合我市乳业、草业等特色产业经济,突出草原文化资源和优势打造国家草业博览会,打造世界品牌、中国名牌展会。

5. 壮大会展业规模。继续支持引导20场传统展会发展壮大,巩固提升内蒙古国际食品博览会、内蒙古建筑建材及装饰材料博览会、汽车展览会、中国北方马铃薯电商交易会等一批消费类会展,提升品质、扩大规模。

6. 培育引进优秀会展企业。大力培育发展从事会展策划、设计、展览等业务的本土会展公司,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打造龙头展览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引进外地品牌会展公司,鼓励外地有实力的会展公司、策划公司和配套服务企业、投资商来呼设立会展分支机构或成立会展公司。

专栏五:商贸会展业转型行动“两个支撑”

重点企业:内蒙古民族集团、内蒙古维多利集团、呼和浩特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内蒙古振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商贸城)、内蒙古食全食美集团公司、内蒙古金盛国际家居有限公司、内蒙古润宇装饰城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金海置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利丰实业有限公司、颐高集团内蒙古公司、内蒙古大宗畜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内蒙古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重点展会: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内蒙古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内蒙古国际农业博览会、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展、呼和浩特年货博览会、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中国呼和浩特国际汽车展览会、内蒙古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新能源汽车展、中国草业大会、全国医药保健品交易会、中国(呼和浩特)云计算产业博览会、内蒙古乳业博览会、内蒙古食品博览会、内蒙古广告产业博览会、呼和浩特房车联展

(六)电子商务拓展行动。(分管领导:蔡裕东,牵头单位: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供销社、质监局、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发展目标:到,培育、引进行业特色电商平台20个,培训电商人才万人以上,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0%,到超过3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00亿元以上。把我市打造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中蒙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和最具活力的区域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主要任务:以推广普及电子商务应用为重点,完善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培育电子商务特色产业集群。

1. 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深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和林县、托县、清水河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金川、玉泉、盛乐、鸿盛、金桥等电子商务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优化电商服务链,促进电商产业集聚和企业孵化。

2. 发展一批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围绕食品乳业、农畜产品、旅游文化等我市优势产业,率先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区域性电商品牌企业,重点培育航天工业云、大宗畜产品交易所、中国薯网、食全食美配送平台等一批行业特色平台和企业发展;鼓励伊利、蒙牛、民族等行业类电商平台发展;积极培育绿色食品、大宗农畜产品等现代农牧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3. 扶持一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加快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通过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及本地区域特色专业电子商务平台等形式,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建设一批综合性、专业性电子交易平台,推动本地特色产品走出去,重点培育内蒙古淘智电商、内蒙古清研、爱放牧、i创筹、大白鲨等电商配套服务企业。

4. 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国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功能优势,规划建设集信息发布、业务洽谈、检验检测、产品认证、报关报检、国际结算、国际物流、结汇退税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吸引和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全面配套支持;积极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海悦通、恒鑫源、邮政速递等跨境电商企业加快发展;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专栏六:电子商务拓展行动“两个支撑”

重点企业:内蒙古民族集团、内蒙古维多利集团、内蒙古振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商贸城)、内蒙古食全食美集团公司、颐高集团内蒙古公司、内蒙古大宗畜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内蒙古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金珂投资有限公司

重点项目:民族跨境电商项目、食全食美生鲜配送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国际商贸城“商贸购”项目、华美汽配城、内蒙古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项目、俄蒙通跨境物流电商平台项目、互联网+粮食大宗交易信息平台项目、内蒙古电子口岸平台项目、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国际毛绒跨境交易一体化平台、内蒙古乐村淘电子商务项目、金川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金海电子商务基地、玉泉电子商务园区、金桥电子商务园区、呼和浩特电商服务外包中心项目、金海五金机电城跨境电商交易平台项目、航天云网项目

(七)科教服务业升级行动(分管领导:王恒俊,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质监局、农牧业局)

发展目标:到,全市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2万人,建成自治区级骨干专业25个以上,建成15个以上产教深度融合、富有鲜明特色的职业实训基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培育国家级工程试验室4个,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打造全国性特色产业研发服务中心。

主要任务: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着力构建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低成本、便利化的创客空间。

1. 加快建立职业培训体系。围绕我市先进制造业、现代农牧业、优势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体系;加快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公共实训,以及面向社会的技能鉴定与培训服务,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学院东校区10万平方米公共实训中心项目和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集团实训基地项目。

2. 鼓励支持研发平台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批科技研发型企业;大力引进国家、自治区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优质农产品专业示范中心,做强现有企业研发中心,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独立研发机构。

3. 制定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依托自治区大学科技园、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支持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充分发挥10亿元科技创投基金的作用,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4.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以检验检测、质量认证、技术评估、专利服务、产权交易、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服务;加快推进国家乳肉检验中心、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全国毛绒纤维质量检验检测与交易一体化中心和国家质检中心呼和浩特综合检验公共技术服务基地的建设,形成区域性专业技术服务新高地。

专栏七:科教服务业升级行动“两个支撑”

重点企业: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内蒙古赛科星繁育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大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航联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欣洋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内蒙古银宏生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重点项目:国家乳肉检验中心、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全国毛绒纤维质量检验检测与交易中心、呼和浩特综合检验公共技术服务基地、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盛唐国际蒙医药研究院新型研究院建设、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新型研究院建设、内蒙古金宇保灵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型研究院建设、新城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园、新城区创业社区建设项目、呼和浩特(金川)科技企业孵化器、玉泉创投大厦项目

(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行动(分管领导:白金祥、刘敏,牵头单位:市文新广局、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体育局、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发展目标:到,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有1到2个旅游景区成功升级为5A景区,5个景区升级为4A级景区,力争建设智慧景区5个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以上。把我市打造成为“京津”夏都、西北地区旅游综合服务基地和国际草原文化创意与交流中心。

主要任务:加快构建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提高首府旅游品牌影响力,扎实推进文化创意与科技、金融、制造、贸易、旅游等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链。

1. 推动地域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草原文化内涵,加快实施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二期、三期工程,建成那达慕主会场及主题酒店、戏水乐园、旅游剧院等设施;积极融入自治区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核心区,结合地方民俗特色、蒙古风情,将悠久、广阔、多元、复合的草原文化与旅游构建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多元化旅游产品。

2. 融草原马文化于旅游。大力发展马产业,弘扬马文化,编制出台促进马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建成大青山前坡万亩草场和草原马汇,加快建设奥威蒙元马文化产业园,推进现代的国际马管理经验与深厚的蒙元文化相结合,打造从育马到赛马、从骑马游到马术的马产业链。

3. 融城市历史文化于旅游。依托大召—大盛魁文化旅游综合体,进一步推动塞上老街整体改造和大南大北街街景升级改造,建立大召—大盛魁循环交通,以环保电瓶车和步行为主;建设景观天桥或地下通道连接各景区,形成包括宗教朝觐、寺院观光、购物娱乐、风味餐饮等多种产品,推动本板块的旅游从观光向高品质文化休闲旅游转型升级。

4. 融昭君文化于旅游。提升打造昭君文化旅游品牌景区,以保护“青冢”为核心,建设和改造昭君博物院、昭君文化旅游区演艺中心、昭君文化旅游区商业服务步行街、匈奴文化博物馆、和亲园等文化旅游设施,形成“和”文化展示轴、观演娱乐区、青冢保护区、文化体验区、集散服务区的“一轴四区”发展新框架,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5. 融黄河文化于旅游。依托黄河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黄河湿地休闲观光带、神泉生态旅游区等旅游资源,加快神泉、广宁寺、瑞沃葡萄酒庄园等文化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黄河“几”字弯精品旅游线路。

6. 以旅游促进文化创意。加快蒙元世界草原文化产业园、内蒙古民族影视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以及国家级新媒体产业园、呼和浩特市大剧院、蒙亮演艺广场、青城音乐厅等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充分发挥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的带动作用,培育精品剧目,将演艺娱乐与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展现祖国北疆生产生活、反映草原文化、体现民族特色的电视系列片、自治区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佳作和有影响力的民族歌舞作品,使影视娱乐成为草原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创新旅游发展业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冬季旅游、区域旅游一体化,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在旗县区和重点景区设立长期演艺中心等娱乐场所,打造文艺演艺精品;培育一批自治区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村、示范户,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从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

专栏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行动“两个支撑”

重点企业: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内蒙古草原豆思文化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托县神泉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蒙亮民贸有限公司、内蒙古奥威蒙元马文化有限公司、苏鲁锭民族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世纪康辉国际旅行社、内蒙古春秋国际旅社有限公司、内蒙古中国旅行社、呼和浩特奥淳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太伟休闲旅游公司、呼和浩特草原狼体育产业文化公司

重点项目:内蒙古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科技城、蒙元世界草原文化产业园、内蒙古民族影视文化产业园、蒙亮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研发展示区项目、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神泉生态旅游景区项目、哈达门高山牧场建设项目、大盛魁文创园北区二期项目、昭君博物院品牌景区新建、敕勒川文化旅游区项目、白石头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呼和塔拉草原项目、内蒙古奥威马文化产业项目、儿童探索博物馆项目、草原嘉年华生态农业观光示范项目、蒙古风情园、和林南山文化产业园、大黑河南岸文化产业园、八拜湖园中园、白塔遗址公园

(九)健康养老服务业培育行动(分管领导:白金祥、王恒俊,牵头单位:市卫计委、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文新广局、教育局、体育局、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医养融合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到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每千人口注册护士分别达到4.0人和4.8人;机构养老床位达到18300张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争取引进1至2项高水平赛事,培育建设1至3个自治区级体育产业基地。

主要任务:发挥我市作为自治区医疗保健服务中心的作用,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作用,大力发展医疗、养老、体检、健康文化等健康服务,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1. 加快健康服务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与各个医院临床信息、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互连互通的健康数据库系统,强化健康数据集成和信息集成,打造“健康云”,提供云健康医疗信息服务。

2. 积极推进医养结合。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统筹和整合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加快建设形成养老照料、康复护理、疾病救治、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多元化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3. 积极开展健康保健及咨询服务。发挥各级各类健康体检、咨询机构作用,引导体检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开展连锁经营。加快发展心理健康服务,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规范发展母婴照料服务。

4. 全面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立以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类专业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各类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培育和扶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类专业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需求服务。

5. 培育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引导企业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和医疗器械新产品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重点推动药品研发、保健食品开发、医疗器械开发与产业化。

6. 加快特色体育品牌建设。发挥草原文化影响力,以那达慕为载体,以马术运动为切入点,规划建设国家马术运动基地;加快建设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和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基地;积极开发和培育我市赛事市场,着力引进国内一流赛事活动,积极申创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以体育赛事活动带动我市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全面发展。

专栏九:健康养老服务业培育行动“两个支撑”

重点企业: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中蒙医院、国际蒙医院、内蒙古玛拉沁医院、内蒙古银宏生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重点项目:呼市第二医院迁建项目、市中蒙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市第一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市示范性老年公寓、市福康老年公寓二期项目、东城医院颐康园项目、赛罕区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养老公寓项目、内蒙古银宏生命科技养老产业园、中韩国际儿童医院项目、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基地、市体育运动学校迁建项目、国家马术运动基地

(十)家庭服务业便捷行动。(分管领导:王恒俊,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民政局、商务局、城管执法局、供销社、妇联、食药监管局、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发展目标:到,全市发展家庭服务企业20家以上,乡镇、社区居委会设立家庭服务中心,创建就业岗位10000个以上,家庭服务消费需求满足率达到90%以上;建设10个家庭服务业培训基地,年培训家庭服务业服务人员5000人以上。

主要任务: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共同发展的家庭服务市场和经营机构,初步建立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相适应的家庭服务体系。

1. 推动服务模式创新。鼓励居民家庭服务企业创新商业模式,采用团购式、体验式、上门式、配送式等线上到线下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整合各类公用设施和社会资源,统筹建设和改造餐饮、住宿、家政、洗染、维修、美发美容等居民生活服务网点,完善一站式便民综合服务体系。鼓励餐饮企业通过团购式、配送式、上门服务式等,实现外卖、订座、点餐、半成品配送、厨师上门等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创新农产品服务模式,构建布局合理,联接产地到消费终端的农产品市场网络。

2.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发展集聚家政服务企业的信息平台,向会员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引导各类家政和养老信息平台提供面向老年人的在线咨询、法律援助、健康保险、医疗护理等服务;支持洗染、维修、美容美发等行业依托已有电商平台或自有服务平台,开展上门取送、到家服务等业务,拓展营销渠道。

3. 打造家庭服务品牌。围绕构建企业间、产业间的交互、跨界和协同体系,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引导家庭服务企业多渠道、多业态地提供专业化生活服务,创建一批知名的家庭服务品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机构。

专栏十:家庭服务业便捷行动“两个支撑”

重点企业:内蒙古食全食美集团公司、呼市城发环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花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呼和浩特仁和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利冠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润和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左邻右舍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内蒙古万惠农副产品商贸有限公司

重点项目:美通连锁配送体系项目、城环便民市场体系建设项目、利客便民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美食美递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呼和浩特市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一卡通工程、北青家政O2O服务平台、华海科技社区服务平台、仆人驿站社区服务平台、新城区创业社区建设项目、左邻右舍社区便民服务项目、家庭服务公益信息呼叫平台、家庭服务网点建设工程、安达社区便民为老服务中心

四、重点工程

(一)助力产业发展,实施服务平台支撑工程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重点建设企业孵化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科技研发平台、服务外包平台等。围绕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建立工业集群配套服务中心,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农业产业园区,建立农业生产服务平台,扶持生物育种、设施农业技术、优势特色农业等发展。围绕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提供信息、人才、金融等多方面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农牧业局、市商务局)

(二)加大有效投入,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工程

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区外投资为支撑的投融资机制。充分挖掘和激活民间投资,使其成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搞好银企项目对接,争取信贷资金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市场融资,发行股票和债券。大力开展服务业专项招商活动,围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科技信息等重点行业,策划包装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抓好重点服务业项目的协调和服务,积极帮助项目单位落实相关建设条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研究国家和自治区服务业发展政策,争取更多项目获国家和自治区资金扶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文新广局、市旅游局、市金融办)

(三)增强竞争实力,实施优势企业培育工程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引导服务业企业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促使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技术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企业规模,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集中,推动骨干企业做强做大,鼓励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选择一批有上市潜力、处于成长期的服务业企业作为上市的后备队伍,推进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尽快上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四)构筑发展高地,实施集聚发展提升工程

按照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布局协调的原则,在全市范围重点培育技术领先、模式创新、集聚效应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中央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科技创业、电商快递等服务业集聚区,明确集聚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导向和空间布局,努力使集聚区成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文新广局、市旅游局、市邮政管理局)

(五)加快融合联动,实施产业融合突破工程

重视产业关联度和带动力,促进产业链条分工细化和延伸,形成高效配套的服务体系,实现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依托开发区、科技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鼓励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引导企业实施非核心业务服务外包,加快形成以服务引领制造、以制造促进服务的发展格局。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构建农业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快速提升农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农牧业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

(六)打造核心优势,实施品牌和标准化创建工程

积极推动服务企业自主品牌创建,重点培育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创建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品牌,打造商贸流通、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品牌,形成一批在全国、全区范围内有影响的服务业品牌企业。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形成一系列现代物流、金融、旅游、商贸、餐饮等服务业标准体系,创建一批自治区级及以上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服务企业完善质量管理基础,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鼓励服务业企业争创主席质量奖、市长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自治区著名商标。(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与服务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强化服务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制度,发挥好组织协调、统筹规划、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健全服务业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发展合力。(责任单位: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加大要素支撑。充分利用二、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资金投向主要用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品牌建设、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服务业关键环节和新兴领域。通过向上级争取、切块扶持、购买社会服务等形式,创新运营模式,重点支持文化创意、科技信息、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生产要素投向服务业。保障和优化土地供应。通过挖潜盘活的城镇存量土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土地指标,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腾出的土地,优先满足服务业需求。加强人才支撑。引导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强与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培养服务业紧缺人才。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实训基地。积极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

(三)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凡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简化登记、许可、立项、规划、土地、环保、建设、卫生、消防等审批验收环节和程序,取消不必要的中间流程,压缩审批时限。规范市场秩序,实现政府职能从“重审批”向“重监管”的转变,加强对市场主体和经营活动的监管。严格执行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责任单位: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四)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自治区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建设市级服务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带动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制定出台全市关于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程序、资金安排和组织保障,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价机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鼓励外资在我市兴办职业培训、高等教育、养老、社会福利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利用外资发展金融保险、科技信息、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责任单位: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五)强化统计分析。健全完善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加强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统计工作,完善对服务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统计,建立行业统计和运行监测分析季报制度,开展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统计调查,制定出台服务业集聚区统计和管理办法,促进统计信息的交流与资源共享。完善服务业发展年度考核制度,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