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俄罗斯衰弱时 远离其本土的加里宁格勒 为何没趁机独立?

俄罗斯衰弱时 远离其本土的加里宁格勒 为何没趁机独立?

时间:2020-08-30 23:46:11

相关推荐

俄罗斯衰弱时 远离其本土的加里宁格勒 为何没趁机独立?

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之中,这个谚语同样非常适用。90年代初苏联解体时,俄罗斯一度走向了衰落。许多谋求独立的地区,便试图趁此机会脱离俄罗斯的控制。不过,俄罗斯虽然一度走向低谷,但仍拥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因此,那些存在独立隐患的地区,最终都仍在俄罗斯的控制之下。加里宁格勒,便是其中的例子。

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的一块飞地,距离俄罗斯本土400多公里。这块土地,最初属于古波罗的海土著民族,中世纪时为德意志人所占。德意志人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大批城镇,最著名的当属哥尼斯堡。二战结束后,此地根据《波茨坦宣言》,划归苏俄版图。故而1946年起,加里宁格勒便成为了苏俄管辖下的一个州。

苏联解体前,立陶宛等国都是苏联的加盟国,加里宁格勒与俄罗斯本土并不存在沟通上的困难。苏联的解体后,立陶宛等国成为了主权国家,加里宁格勒孤悬在了海外。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国力大幅度减弱,境内诸多分裂势力抬头,但加里宁格勒却没有在此时独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俄罗斯老早就采取过措施,主要有两条。

第一,军事控制:建造军事基地

对于俄罗斯而言,波罗的海这片海域,极具军事价值。雷帝伊凡就曾说过:“波罗的海的海水,值得用金子衡量”。历代俄罗斯领袖,都非常注重波罗的海区域的军事防务。加里宁格勒濒临波罗的海,又是结冰期极短的“不冻港”,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所以苏联在掌控这个地区后,就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建设。

苏联时代,加里宁格勒是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甚至一度还是波罗的海沿岸军区的总部。苏联在加里宁格勒修建了大量军事设施,以供诸多苏军部队在此屯驻。苏联解体后,加里宁格勒仍是俄联邦军事化程度最重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欧洲军事设施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长久以来的军事化控制,确保了加里宁格勒的向心力。

第二,民族控制:改变民族结构

二战前,加里宁格勒地区(哥尼斯堡与东普鲁士)处在德国的版图之内,当地的人口也以德意志人居多。二战后,苏联接管了该地,当地的德意志大多迁走,致使其整个地区出现了人口真空。在此情况下,大批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迁居于此,填补了该地的人口空白。苏联解体时,俄罗斯族人已占当地总人口的70%以上。

此外,迁居加里宁格勒的俄罗斯人,有很多是军人、军属以及其他公职人员,他们在附近的军事基地工作。众所周知,这一部分人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事务中的话语权也较大。苏联解体后,这些俄罗斯人,自然不愿脱离与母国的关系,同时,他们也有能力决定地区的归属。在此情况下,加里宁格勒自然倾向于留在俄罗斯。

其实,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还有其他的原因。例如,苏联解体后,加里宁格勒的工业产值一度下降了70%,农业产值则一度下降了50%。在经济形势如此恶化的情况下,又贸然断绝与本土的归属关系,岂不是自寻死路?总的来说,加里宁格勒没能自立,是由诸多因素综合造成的,但俄罗斯的两大举措,显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刘纪尧

参考资料:《苏联史》、《俄罗斯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