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上海国际艺术节|《共同家园》首演 俄罗斯三角琴对话中国阮

上海国际艺术节|《共同家园》首演 俄罗斯三角琴对话中国阮

时间:2020-11-14 06:18:36

相关推荐

上海国际艺术节|《共同家园》首演 俄罗斯三角琴对话中国阮

南亚塔布拉鼓、爱尔兰锡笛、西班牙吉他、俄罗斯三角琴、非洲鼓……上海民族乐团以往的民族音乐会从未有过如此色彩繁多的世界民族乐器,然而在新作《共同家园》里,它们与中国民族乐器共聚一堂,碰撞出了色彩斑斓的新世界。11月5日-6日,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项目,《共同家园》将在上海大剧院世界首演。《共同家园》音乐风格定位于“世界音乐”,以“和”为主题,将海派民乐与五大洲多国民族音乐融合在四个篇章,呼吁全人类携手共建开放、包容、共享的地球家园。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世界音乐的范围如此宽泛,世界民族乐器的种类又如此繁多,如何筛选曲目和乐器,让它们与中国民乐器碰撞出火花,是最难的地方。也因此,第一章《万物之源》花的时间最长,因为第一章的音乐风格决定了整部作品的气质、定位和走向。作曲家们用了大半年时间寻找风格,找不到感觉时甚至有两个月没动笔,在听了上千首世界音乐的素材后,才终于锁定日本尺八、非洲笛等,与中国民乐器共奏出《风吟》《水行》《火舞》三曲。

《传奇》作曲家黄磊说,不同民族乐器相互碰撞,不一定会引起共鸣,也有可能引起排斥,这就需要演奏家们去反复试验。比如第三篇章《和合相谐》里的一曲《踏浪》,它是中国琵琶与西班牙吉他、弗拉明戈舞蹈的对话,需要演奏家们对东西方文化有渗透性的理解,也因此在创作过程中,琵琶演奏家俞冰与西班牙吉他演奏家昂瑞克·塞兹·帕拉宗进行了不计其数的磨合。为了音乐会,民乐团还专门购置了一批新乐器,需要演奏家们从头学起。比如《水行》一曲里的日本尺八,为了熟练尺八,吹惯了中国笛和箫的演奏家金锴甚至被带跑偏了,“有一次他要吹箫,走台时我老觉得他声音不对,老是吹破,头还有点歪,他解释说是这段时间尺八练多了。”罗小慈笑说,“尺八和箫虽然都是竖吹的吹管乐器,但两者的口风和气息的运用差别很大,你如果不偏着头,尺八就出不来这样的音色。” 在《天籁》一曲里,打击乐演奏家王音睿还练起了从未打过的南亚塔布拉鼓,“这个鼓很难打,我说太难了就请外援吧,他要我给他一点时间,从早练到晚,练到手脚抽筋,最后终于拿下了。”罗小慈解释,“大部分打击乐器用的是手腕的力量,演奏家们上蹿下跳、神采飞扬,身体语言非常丰富,但塔布拉鼓的力量是在手指尖上,强调的是手指的灵活性。”在《相遇》一曲里,编曲者刘畅还以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卡琳卡》为素材,让俄罗斯三角琴和中国阮来了一次美好的碰撞。

《相遇》今年5月,阮族乐器作为中国民乐器唯一的代表参加了莫斯科民乐节,受到俄罗斯当地观众热切欢迎,这也给了上海民族乐团刺激,有没有可能把俄罗斯三角琴和中国阮放在同一方舞台上?“俄罗斯三角琴有高音、中音、低音这样一个完整体系,如果把这两个组合搁到一块,一定特别有意思。我们请刘畅写出了谱子,让阮族开始排,定好初稿后,再把乐谱、视频、录音寄给俄罗斯演奏家,他们根据我们的谱子进行微调,如此来回了好几个月。”罗小慈说,这一趟合作下来,双方已经有了深度合作意向,明年打算联手举办一场俄罗斯三角琴和阮族的专场音乐会,既有原创音乐,也会有中国和俄罗斯脍炙人口民歌的改编。“乐器是生命的,不同的乐器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技术的克服只是表象,演奏家们打破常规挑战自我,更大的收获在于触摸和感受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丰富他们的艺术积淀。”这一台音乐会做下来,罗小慈感触最深的是,中国民乐的当代化和国际化的空间是无限的,《共同家园》只是打开了一个小口,“民族音乐、国际表达、当代气质,这条路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中国民乐不仅要自信,更重要的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