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启发式教学 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启发式教学 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时间:2020-05-31 00:28:19

相关推荐

启发式教学 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还原最真实的历史,解读最本质的人性,老钱读历史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长远看,填鸭式肯定不如启发式

教学方式大体分两种,填鸭式和启发式。填鸭式能快速增肥,启发式可以开启智慧。填鸭式治标,启发式治本。填鸭式用时短,提分见效快,可是学生很难真正消化吸收,只是被动记忆,靠大量刷题提高解题能力,结果只是提高了考试能力,素质却无法真正提高。启发式用时长,见效慢,但学生可以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并把知识变成实用的能力,考试分数自然也不会低。大体上,高考工厂式的学校喜欢填鸭式,培养精英的学校喜欢启发式,一个死学,一个活学。从长远的角度看,当然是启发式教学更好。

启发式再好,也要看学生的自觉

启发式教学虽好,但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于启发式教学。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于启发式教学呢?教师又该如何选择恰当的时机启发学生呢?教师行业的祖师爷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读如匪)

孔子治学的观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儒家文化历来被认为博大精深,但放到现代社会,则显得糟粕居多。从孔子所谓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宋儒所谓三纲五常即天理,儒家文化已然变成了奴才文化,自五四以来一直备受世人所诟病,但儒家文化中有关治学和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应该感谢教师行业的祖师爷——孔子。

孔子在教育上确实很有见地,比如有教无类,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等等,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些观点放在今天也不过时,甚至比现在好多应试教育下的教学还要先进得多,就像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

何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段话出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如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苦思凝想,郁结于心的样子。悱,郁结于心,不知如何表达的样子。愤悱,就是学生经过努力思考,眼看要得到答案,却求之不得,就差那一层窗户纸却无法捅破而备受煎熬的样子,这时候只需要做老师的稍加点拨,则会豁然开朗,一切云开雾散。

思考至头脑欲裂,才是启发的最好时机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他的学生未思考至头脑欲裂时,他是不会主动启发学生的。从这一点上看,孔子确实是教学的高手。因为如果学生不去认真思考,只想吃等食,无论你怎么启发都是没用的。只有他在心中通过苦思凝想,左冲右突,趟出好多路来,可是不知哪条路是通往正确答案之路,此时你再一点拨,他立刻就会找到答案,而且经过这样一番思考、苦斗,学生得到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如何找到答案的方法。掌握了这样的方法,其他类似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所以孔子接下来才会说: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隅,墙角。一间屋子通常有四个墙角。每个墙角的样子大致都相同。孔子用四个墙角类比同一类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我已经教会了你一个问题,那么和这个问题相似的一类问题,你就都应该能解决。此处的三是虚指,泛指多数。此所谓举一反三。

爱思考,举一反三的学生才适合启发教学

不经过深入的思考,是不可能举一反三的。而不愿意深入思考的学生,也是不可能学通学透的,不会成为真正的人才,也就没有必要再教下去了,所以孔子说;

“不会举一反三的学生,我就不再教他了。”

号称有教无类的孔子也不是谁都教的。不喜欢思考的学生,不适合启发式教学,只能去做填鸭。

喜欢思考,能够举一反三的学生才是教师最喜欢的学生,比如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就能做到闻一知十。如果颜回不善于思考,这是肯定做不到的。

人类所有文化都是智者思考的结果

思考是人类通往智慧之门的唯一途径,人类所有的文化都是智者思考的结果。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不乏思考者的身影,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爱因斯坦、霍金……。思考让我们一步步摆脱愚昧,走向光明。善于思考者,才会有所成就。

而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时,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苦思凝想而不得时,才及时加以适当点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的精华!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世界文化的精华

参考资料:《论语》

图片来自网络

单选 | 你认为填鸭式教学好,还是启发式教学好?

程朱理学,无论所谓的国学大师们怎么辩白,糟粕就是糟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