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与篆刻 篆刻艺术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与篆刻 篆刻艺术发展

时间:2021-01-14 13:45:51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与篆刻 篆刻艺术发展

本文乃作者姜莹说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篆刻与书法都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清代著名书画篆刻家赵之谦曾经说过:“古人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他这话说得极为深刻中肯,道破了篆刻艺术的精义,值得我们很好地领会。刻印既然叫做篆刻艺术,那么,顾名思义,它所采用的书体,自然是以篆书为主。因为篆书的结构变化较多,富于装饰趣味,并饶有古朴、浑厚、茂密、宛转等特色,用这种书体入印,能产生图画般的效果。

如果采用隶、楷、行各体入印,也未始不可,但其艺术效果必然要差得多。所以,有志此道的同志,仍应先从学习篆书入手,才是正确的途径。目前有些人采。用楷书或美术字体入印,其弊病与学书法采用新隶书新魏体相同。

篆书

根据考古材料看来,印章的制作,大约始于春秋战国之际。这时候的印章,主要是私人姓名印,官印还不多。它所使用的文字,都是各国自己通行的“古文”,不易辨识。印章的质料,以铜为主,金、银、玉、陶等次之。这时期的印章,大小没有定制,或大至数方寸,或小至数分。其文字奇诡,章法错落变化,活泼多姿,具有浑穆古朴的趣味。我们通常称这些印章为先秦古玺,以区别于后世的其它印章。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印章上的文字也得到统所谓秦书八体,第五体叫做“摹印篆”,就是专门用于印章上的。就其书体而言,仍是小篆,并非另为一体。秦代印章的制度,皇帝使用的叫作玺,以玉为之,故后世都称皇帝的印章作玉玺。臣民的印章,或称印,或称章,但也有称玺的,都以金属制成,以别于皇帝的玉玺。

印章

汉代是印章制作的极盛时期,其文字之精美,章法之变化,纽制之多种多样,在历史上实为首屈一指。按其用途和性质,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大类。皇帝、皇后、诸侯王、列侯、将军、卿、大夫、守、令、长、尉等印章,都属于官印。其质料有金、银、铜、玉等。其大小不过方寸上下。其纽制多种多样,龟、蛇、驼、螭、 辟邪、鼻、瓦等都有。其制作的方法,王侯及文官的印章,多为铸成,将军印多为凿成,世谓之“急就章”。其印文皇帝、皇后、诸王称玺,列侯、文武百官称印或称章。私印以姓名印为主,此外还有生肖印、吉语印等。私印的质料多数仍为铜质,也有玉的。印纽也是多种多样,并无定制。无论官私印章,其书体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大都方正句曲,绸缪凑会,又能体字画之意,有自然之妙。”因此后世刻印的人,都以师法汉印为正途。

汉代是印章制作的极盛时期

两晋、南北朝的印章,基本上沿袭汉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文字和制作已逐渐草率,不及汉代的精美。唐、宋是印章的衰落时期。这时期的官印,一反汉制,大至三、四方寸。印文也由优美的“缪篆”改变为盘曲堆砌的“九叠文”,还有采用楷书和隶书的。私印也不太好,其篆文每每臆造,不合“六书”的标准。到了元代,吾丘衍提倡以汉法刻印,篆刻艺术稍稍得到复兴。元末,王冕以浙江处州丽水县花乳石自刻印章,是为文人刻印的先驱。在此以前,印章都是由工人制作的。

六书

明代嘉靖年间,长洲文彭于书画之余,自治印章,其篆书力矫宋、元以来的乖谬,出以方正,开创了文人治印的宗派。继起的有它的弟子新安人何震,刀法苍劲,胜于文彭,世称“皖派”之祖。传何震之学的有扬州人梁裘、新安人苏宣、休宁人朱简、婺。源人江缟臣、歙县人程林、黄山人汪关等十多家。

清代乾隆以后,古器物、古印、封泥等出土的日多,刻印风气为之大变,把篆刻艺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中断了千多年的汉印优秀传统,从此又得到继承发展。当时重要的篆刻家多集中于安徽、浙江两省,于是遂有“歙派”、“浙派”等不同的流派。

明代嘉靖年间

“歙派”的开创者程邃,初以文、何为宗,其后合大小篆文入印,自立门户。传其学的有巴慰祖、胡唐、董洵、王声、汪肇滢、黄吕、江恂、江德量等人。它们善模仿秦汉古印,用刀沉着,妙合古法。“浙派”以杭州人丁敬为首,与蒋仁、黄易、奚冈并称为“西冷四家”,又与稍后的陈鸿寿、钱松、陈豫钟、赵之琛为“西冷八家”。“浙派”刻印,以汉印为宗,而又有所变革发展,能自出新意,一洗纤巧柔美的习气,对后世影响极大。

丁敬的印以古拗胜,蒋仁以朴拙胜,黄易以淡雅胜,奚冈以逋峭胜。陈鸿寿、钱松、陈豫钟、赵之琛师法丁、黄,也都能自标风格,各有成就。此外,还有富阳人胡震,吴江人杨渊、翁大年,杭州人陈祖望,长洲人陆泰等,都是“浙派”传人。“皖派”到了清代,以邓石如为代表。他师承梁裘,而能自出新意,独创家法,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风格。由于他精于篆隶书,故其印文刚劲浑朴,丰满圆润。泾县包世臣、扬州吴熙载等传其学。

模仿秦汉古印

清代后期,浙、皖两派印学,虽然还有很多人师法,但多数都是陈陈相因,逐渐僵化。尤其是学“浙派”的,刻出来的印章,大都千篇一律,锯齿燕尾,令人生厌。惟会稽赵之谦毅然崛起,力振古法。他刻印初学邓石如,也受到“浙派”的一些影响,能自出机杼,以权量诏版及泉、布、砖、瓦文字融合入印,白文茂密浑厚,朱文绮丽多姿,给后学开启了广大法门,可算篆刻艺术的中兴功臣,对近百年印学产生了极大影响。杭州钱式、无锡朱志复、鄞(yin)县赵时桐(gang)等传其学。

较赵之谦稍后,有安徽黟(yi) 县人黄士陵,师法赵氏,而挺拔通峭,快刀直入,别饶意趣,号称“黟山派”。黄氏曾校书于粤中广雅书院,故他的印学在广东影响较大,东莞(guan)邓尔雅、广州蔡寒琼等都是继承他这一派的。

参考资料《中国书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