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南怀瑾』从韩愈弟子李翱问道药山禅师 到张商英评李翱禅宗公案里 你有所参悟吗?

『南怀瑾』从韩愈弟子李翱问道药山禅师 到张商英评李翱禅宗公案里 你有所参悟吗?

时间:2022-06-09 17:04:14

相关推荐

『南怀瑾』从韩愈弟子李翱问道药山禅师 到张商英评李翱禅宗公案里 你有所参悟吗?

我们打坐还觉得有身体在,还有气脉的感觉,就说奇经八脉都在通啊!放光动地啊!证明你还没有忘身。就算是你忘掉了身体,还只是初步,这个肉身还没有脱胎换骨。能脱胎换骨变化了以后,就算是老人的身体,也会骨节柔软得像婴儿。有些学密的人,不承认督脉与中脉的关系,但是瑜珈术不同,瑜珈术认为中脉在背脊骨这个骨髓的中心,细如牛毛,讲得有形有象。真正脉轮通了的人,不要闭眼,自己身体内部都看得清清楚楚,那叫做内照形躯,也叫内视。内视就是反转来看自己,透视自己的血液流动,以及内部各个地方,都看得清楚。

1、中国讲修道还有一个名称,“长生久视之道”。所以这几年我叫你们赶快修白骨观,释迦牟尼佛传的这个密法有很大的深义证验。我们一般人,年纪大了眼神神光落地,所以魂魄就向下走了,这并不是说神仙堕落了。因此我们附带讲到禅宗,禅宗的法门素来不谈工夫,因为谈工夫就不是禅宗了。可是禅宗处处是工夫,譬如说云门祖师讲,“我有一宝,秘在形山”;又譬如临济祖师说,“人人有一无位真人,天天从面门出入”。这些都是在讲工夫,可是一般人不了解。

2、说到眼神,我们提一个公案,与这个是连起来的。宋朝有一位宰相叫张商英,在禅宗里很有名,他是大彻大悟、在家成就的,临死的时候威风凛凛,真了不起。他苦读出身,考取状元,开始是反对佛的。他的太太是富人家的女儿,喜欢研究佛,学问也很好。他看到太太读的佛经就很生气,因为古代佛经所谓“装潢严丽”,装订得非常好,用布包起来。他对太太说,我们圣人孔子的“四书五经”就马马虎虎,那个外国人释迦牟尼,他的书却包得那么好!他气不过,要想写一篇无佛论来反对佛。太太说相公啊!既然没有佛,又何必论他呢?他听了就把笔放下了,对呀!这一棒打得很厉害,所以会当太太的用不着跟丈夫吵架。有一天他太太在看《维摩诘经》,他跑到后面看看,这个太太就抓到机会说,相公,你也看看人家讲些什么嘛。他一看就放不下来啦,从此信佛修道了。

3、与前面这则公案类似的是唐朝的儒家李翱,他是韩愈的弟子,写过一篇《复性书》,讲心性之学大大有名。李翱最初也是跟着老师反对佛的,后来被派到湖南当太守,就是湖南省长。他听到有位禅宗祖师叫药山禅师,名气很大,所以就去看他。唐朝的太守比现在的省长权大多了,有生杀之权,是一方的诸侯。他到了山上庙子里,这位老和尚坐在太阳下面看佛经,太守站在后面,老和尚头都不回,故意不理。李翱个性很急躁,站了半天看他头都不回,很生气,拂袖而去,讲了一句话“见面不如闻名”,等于我们现在人讲“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不过如此”。

4、这时老和尚回头对他说话了,太守啊!你何必“贵耳而贱目”呢?老和尚反击他一下,太守你何必把你的耳朵看得这么宝贵,看不起你的眼睛呢?这个李翱一听,吃惊了,赶紧回头请教,谈了很多,就向他求道。药山禅师没有讲话,手向上面一指,下面一指,就完了。李翱不懂,只好问了,师父啊!这个不懂,你明白告诉我好不好?药山禅师就讲:“云在青天水在瓶。”看起来是一个文学句子,这个里头就是工夫境界了。

药山禅师讲了这句话,李翱就懂了,当时就写了悟道的偈子: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林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5、“练得身形似鹤形”,由这句诗了解药山禅师人很高很瘦,是脱胎换骨了。“千株松下两函经”,松树下面摆了经书在那儿看,好一幅画面! “我来问道无余话”,药山禅师指上又指下,因为李翱不懂,师父只好在文学方面引导他,“云在青天水在瓶”。我们大家不要给他骗了!药山禅师真的只讲这个意思吗?不完全是这个意思,“云在青天水在瓶”,差不多,还不是那个道。

6、李翱认为自己悟道了,所以写了这首诗给师父,然后问药山,师父啊,假使悟到这个程度,后面还有事没有?后面还有工夫没有?然后药山禅师又吩咐李翱两句话,是说下山以后如何修持:“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后世道家认为人身这个海底,究竟是不是禅宗祖师讲的这个海底呢?这是个大问号。禅宗不给你说明,非要你参不可,所谓要自证自肯,那是靠悟得到的,不然没得力量。以普通的道理来讲,“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就是儒家中庸所讲的“极高明而道中庸”。见处要高,可是工夫要踏实,要从做人做起,从戒、定、慧基本做起。这两句话同后世的道家,佛家密宗、显教做工夫有密切的关系,诸位可以自己去研究。引用王阳明的一句诗,“道是无关却有关”,你说是不相关吗?有相关;你说有相关嘛,不一定相关。药山禅师又告诉李翱:“闺阁中物舍不得便为渗漏。”换一句话说,男女情欲这一关不过,永远不成功。等于《楞严经》上说,淫根不除要想得道,是像蒸沙成饭一样不可能。

7、相隔差不多两百年左右,宋朝的张商英悟道了以后,看禅宗的书看到这一段,认为李翱没有大悟,没有得道,所以他写了一首偈子:

云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随指落深坑。

溪花不耐风霜苦,说甚深深海底行。

我们讲了半天就是为了引用这一句话,所以费了很多时间。“眼光随指”,眼光跟着指头“落深坑”,落在深深的坑里头,落下地狱去了。张商英的诗很高明,批评李翱没有证道。“云在青天水在瓶”,一般人把这个境界当成与气脉通相等,有人打坐学佛到达这个境界,念头空了,“万里青天无片云”,想永远定下去,以为对了。张商英认为这真是笑话,是“眼光随指落深坑”。

8、人要死的时候是眼光落地的,因为神散了。修道要神凝气聚,如果神凝不住,气就散了,所以“眼光随指落深坑”,可见神凝不住收不住了。自己神不凝气不住,道没有修成功,就没有办法出来弘道。所以我经常说修道容易成道难,成道容易行道难,行道容易弘道更难。所以张商英说“溪花不耐风霜苦”,你经不起那个魔障,像百花碰到秋冬天气,生命就萎缩下去了,你有什么资格说“深深海底行”!

《我说参同契》

一称南无佛:感谢百度百家号平台、广大网友,支持中国文化发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