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辛弃疾流传最广的一首词 句句用典 宋词的巅峰之作

辛弃疾流传最广的一首词 句句用典 宋词的巅峰之作

时间:2021-01-25 01:35:23

相关推荐

辛弃疾流传最广的一首词 句句用典 宋词的巅峰之作

韩侂胄虽然通过庆元党禁,为自己权臣之路扫除了障碍,但是庆元党禁也让他失去了人心。

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收拢散失的人心,决定北伐金国。此消息一出,举国欢腾。

韩侂胄网罗了很多人为他出谋划策,一些原本立场不同的人,因为同样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此时已经赋闲很久,65岁的他一听朝廷要北伐, 起任他为绍兴府知府和浙东安抚使,他不顾年老体衰,毅然赴任。

韩侂胄后来又任命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辛弃疾在镇江期间,一边打造军服,一边训练士兵。担任镇江知府期间,有时间他就登高,他无心欣赏风景,而是借助极目远眺,减轻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有一天,辛弃疾登上位于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面对南宋王朝江河日下、国将不国的情形,他内心的悲愤之情奔涌而出,写下了千古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希望此次北伐可以一举收复中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北伐的态度,提醒主帅韩侂胄吸取前人北伐的教训,审时度势,不要掉以轻心。

上片意思是说:

千载之后的今天,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很难出现了。六朝的舞榭歌台还在,那些英雄人物已经成为变成尘埃。

夕阳残照,杂草丛生的小巷子,人们说那是刘裕曾住过的地方。想当年,刘裕挥师北伐,收复失地的气势何等雄壮。

辛弃疾饱读诗书,他讲读过的书全都融汇到自己的词中。孙权、刘裕都是六朝时期不世出的杰出人物,孙权巩固江东政权,三分天下占据其一,刘裕从一个普通人在京口起兵,先是平定桓玄之乱,后来又北伐南燕和后秦,建立功勋。

对前人丰功伟绩的描写,是对当时人才凋零的一种慨叹。同时也是辛弃疾对自己功名未立的一种哀伤。

下片的意思是说:

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听从朝臣王玄谟的北伐之策,仓促北伐,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战于长江北岸,结果铩羽而归。我虽然已经南归四十三年,可当时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还是历历在目。

怎么忍心回忆,当年拓跋焘的行宫被百姓当作祠堂来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欢呼雀跃。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当年刘义隆北伐失败,就在于贪功冒进,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用此来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虽然自己来到了南方已经四十三年,但是收复中原的决心没有改变,尤其是昔日的拓跋焘行宫已经变成百姓祭祀的祠堂,百姓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在金人的统治之下,被他们的文化驯服,所以北伐不仅要收复失地,还要重塑金国占领地区的文化。

结尾三句,辛弃疾借廉颇自比,表示他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有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情。

这首词通篇用典故,却不显累赘,利用古今的对比,抒发了辛弃疾的爱国之情。后人对这首词评价很高:

杨慎认为这首词当为辛词第一;陈廷焯认为这首词“句句有金石声音,吾怖其神力”。

这首词写完的当年秋天,辛弃疾又被弹劾,这一次打击太大,直接浇灭了他心中的火。不论后来朝廷如何重用他,他都称病请辞。1207年,辛弃疾带着遗憾走完了一生,享年六十七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