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麦熟一晌 回想儿时收麦的场景

麦熟一晌 回想儿时收麦的场景

时间:2019-04-18 11:38:07

相关推荐

麦熟一晌 回想儿时收麦的场景

和煦的南风一夜间将地里的麦子吹成了金黄,正应了那句俗语:麦熟一晌。

又到了家乡麦收的季节。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收麦子是一件十分高兴的事情,虽然从小就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但因为麦收时会改善一下生活,故而对于麦收总是心向往之。

家乡麦子成熟的季节,学校总是要放半个月或二十天的麦假。让我从六七岁就成了家里的“劳力”。

最早感受劳动的艰辛,是为生产队“复收”麦子。所谓复收,也就是在大人们用镰刀将一垄一垄的麦子割完,装车后,再由小朋友在一名老者的指挥下,手提竹篮,瞪大眼睛,肩并肩地向前,捡拾那些少得可怜的“漏网”麦穗。一晌午下来,我们弯腰弓背,累得满头大汗,只是盖住篮底,但却能帮家里挣半个人的工分。

除了帮生产队复收麦子,有时还到土地相对较多的邻近村拾麦子。一大早,我和姐姐和一群大小差不多的伙伴结伴而行,一路上又唱又跳,不知不觉就走出八九里路。来到目的地,有时并不能马上投入战斗,我们要等对方将一方麦子收完,复收过一遍,“解放”了,才能够进去拾。

在等待“解放”的间隙,我们小伙伴总是有各种游戏打发这难捱的时间,踢瓦片、丢方、弹琉璃蛋、打纸牌、斗拐等都是我们乐此不疲的游戏。

拾麦子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哪里落下的麦穗多,哪里人不集中,要靠眼力和一定运气。我的诀窍就是进入麦地,首先选择主人刚才打铺装车的地方,因为哪里往往掉下的断头麦穗较多;再就是往人少的地方去,因为自己可以占领相对大的面积。也正是因为这些小窍门,一天的收获我总是能够超过年长的姐姐,得到爸妈的夸奖。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每家每户按人口分得一定的土地,农民种庄稼的积极性、责任心要比大集体时强多了,收成也直线上升。每到麦收,都是大人孩子最忙最累的时节,收割、拉运、上垛、打场、扬场、晒粮、合垛,全靠人力。整个麦收过程要持续20多天。

麦收开始后,每天清晨,我们总是早早地被父母从睡梦中唤醒,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会揉着惺忪的睡眼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因为谁家收得慢、收得晚了,可能一场大风会将熟透的麦子吹落,有时也会因为连阴雨使麦子烂在地里。因此,麦收就像战斗,需要连续作战。我们经常会带上水、带上干粮,直到将一块麦子收完、拉运完才收工。

收麦子由使用“镰刀割”到使用“铲子抢”是一大进步。因为抢麦子可以站着,而不像割麦需要弓着腰,劳动量虽然没有减少,但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效率却提高了很多。年少的我,有时也会偷点懒,磨铲子是偷懒最常用的办法。偶然有卖冰棍的从田间地头经过,父母有时也会给我们兄弟姐妹每人买一只,5分钱一只的冰棍是夏天最美好的记忆。

相比抢麦子,上垛、摊场、翻场、扬场才是真正的体力活。白天将麦子运到场里,首先要摊开晾晒,晚上则要将一天的收成打铺、合垛,有时需要干到深夜,累得我们有时就不知不觉睡倒在了场地里。

麦子需要打三遍,直到每一颗麦粒都被碾压干净,将麦秸合住了垛,打下的麦子扬净晾干,运回家里,整个麦收才算真正结束。

麦收的这段时间里,有一个重要的节日——端午,我始终记忆犹新。因为这一天,妈妈总会炸油馍。早早打好一大盆软软的面糊,用筷子绕起一团抻开,丢在下面冒着红火苗的油锅里,等面团从锅底翻起,一个黄灿灿的油馍也就出锅了。等到中午,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总是谁都不愿意看场,急匆匆地跑回家里,狼吞虎咽的将肚子吃得滚圆。

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忙碌,回家帮助收麦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实在忙得脱不开身,就会带点啤酒、蔬菜水果啥的到家里呆上一天,即使帮不上忙,但是对于麦收的情结依然萦绕在怀。

岁月荏苒,如今的麦收,再也看不到过去人拉肩扛、畜力劳作的场景了。伴随着麦收的是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大小型机械化设备,颗粒归仓、秸秆还田。麦收三五天就可以告终,已完全失去了儿时记忆里的那种美好的场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