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53天奋勇战疫 清零!——武汉市第七医院最后一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治愈出院

53天奋勇战疫 清零!——武汉市第七医院最后一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治愈出院

时间:2023-01-09 17:45:22

相关推荐

53天奋勇战疫 清零!——武汉市第七医院最后一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治愈出院

图为3月14日下午医疗团队给最后一批出院患者送上礼物和祝福(资料图片)

“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3月14日下午15点,随着武汉市第七医院最后一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治愈出院,这家最先开诊的武汉中心城区首批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完成了阶段性的使命。

从1月22日22点开诊至3月14日24点,该院累计接诊发热患者17613人,共收治住院患者656人,其中危重症患者占4成,出院492人,近3天集中转院96人。最新数据显示,该院住院患者人数“清零”。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1万7千余名患者的生命、是近800名医务工作者的勇毅、是53个不舍昼夜的辛劳、是所有默默付出的人们为希望而战的竭尽全力。

危急时刻 奋不顾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市为方便市民群众看病就医、控制疾病传播,实行发热病人集中就诊的“7+7”模式,安排7家三甲医院对口帮扶7家定点的二甲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安全。1月21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临危受命,接过重任,对口帮扶武汉市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七医院)。

按照市防疫指挥部要求,中南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了七医院发热患者定点集中诊治领导组,下设医疗救治组、院感防控组、物资供应组、数据信息组、后勤保障组、标本检测采集组、综合协调组。

疫情严重,时间紧迫,困难重重。物资供应不足尤其是医疗防护物资极度短缺、医疗区域硬件设施条件有限、人员紧缺等对医院管理团队提出严峻挑战。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开诊,缓解发热病人就医难,中南医院支援团队顶住巨大压力,迎难而上,和七医院团队共商对策,现场调查,布局规划,因地制宜,紧急施工,1天之内完成了发热门诊、重症监护病房和隔离病区一病区的准备工作。

1月22日22时整,七医院成为首家正式开诊的“7+7”模式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开诊当晚23时30分,隔离病区一病区率先开始接收病人,第一批24位患者入院。“我们早一分钟,患者就多一分希望。”中南医院首批支援队员、隔离病区一病区主任付学东说。

开诊初期,七医院的日门诊量最高达1300余人,比往常多了近十倍。

“大年三十的晚上,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排着长队的患者立在雨中等待就诊,我就叫上一个同事和一名保安,三个人硬是把一个近10平米的遮雨棚给一步一步扛着走了近100米,为寒冷冬夜的患者送去一丝温暖。”年过5旬的中南医院支援队院感防控组组长朱小平回忆。

“当时防护物资确实缺乏,借了半天才从其他科室借了一个N95口罩,没办法,人山人海的患者堆积在门诊,克服困难也要往上冲。”首批支援发热门诊的王欣医生感慨道。

“记得有天特别忙,我穿着防护服给病人打针,连续忙了七个多小时才停下来吃饭,里里外外的衣服全汗湿了,匆匆吃口饭,又穿上防护服接着干活,当时一心想着快点做事,快点帮到病人。”首批支援发热门诊的95后护士王丹说。

条件有限,任务艰巨。医院领导小组带领后勤保障组在完成医疗废物暂存地、新病房楼缓冲区、扩建病区的布局流程优化工程的基础上,持续配合重点科室的布局规划调整,为医院扩建病区、持续改善提供硬件保障。

隔离病区二、三、四病区相继于开诊第二天和第三天开放,中南医院支援队员高亚东、万静、马义辉分别担任病区主任;重症监护病房从开诊当晚设置的4张床位,逐渐增加到15张,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周青担任主任。几位主任带领团队从改造病区、调配设备、培训人员、安全防护、规范诊疗等方面循序渐进,边收治、边改建、边提升。

多方驰援 精诚合作

为缓解抗疫初期人员紧张的压力,中南医院持续派出精兵强将,共有167名医务人员增援七医院,同时,领导小组积极联系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省内外医疗队资源予以支援。1月25日,国家卫健委委派院感防控专家茅一萍教授入驻七医院指导院感工作;1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2人组成的医疗队入驻七医院;1月27日,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先期部队凌晨驰援武汉,会同后续抵达人员共150人定向支援七医院。

为了充分发挥四支医疗团队协同作战优势,医疗救治组主动总结前期防控经验帮助新加入的两支医疗队迅速了解七医院防控局势,采取“先融合过渡、后包干病区、全程统一调度”的策略加快四支队伍的磨合;通过后勤服务无盲区、诊疗讨论有计划,促进全体医务人员更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状态;同时建立防控工作联络群,实时协调工作安排、交流诊疗心得,着力提升临床诊疗质量。

为进一步提升患者救治水平,1月28日,医院成立了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中南医院高亚东、杨亦斌和河北省医疗队袁雅冬担任专家组成员,负责指导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专家组还针对七医院实际情况编写了四版内部诊疗指南;1月31日,四支医疗队领队及各病区负责人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商讨、解决医务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

四支医疗队同心同德,相处融洽,在忙碌的救治工作中也建立了深厚战友情。

“刚来武汉病房时的感觉就如在战场上子弹在头顶上飞,可七医院的战友们没有人当逃兵,我最感动的是听到战友们说他们连续很长时间不能休息,也不愿休息,满眼的排队住院患者,都是父老乡亲啊,他们的无怨无悔感动着大家,就这样我们融入了七医院,漂浮的心也落地了。”河北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第二组副组长、来自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邵东风主任深情回忆道。

“驰援医疗队逆行来汉,雪中送炭,我们非常感动和感谢,他们来了,我们的战斗力就加强了,中部战区方庆主任团队来以后就接管了二病区,我就转到了新开辟的五病区,床位逐渐增多,使更多的病人得到尽早救治。”五病区高亚东主任说,袁雅冬队长带领的河北援鄂首批医疗队专业精湛,严佑琴院长带领的七医院战友工作作风勤恳务实,赢得队友的尊敬和患者的好评。

铜墙铁壁 坚持坚守

精准有效的临床诊疗需要各项工作协同作战、持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持。

院感防控制度的规范落实、后勤服务的系统化保持了团队的战斗力,截至3月16日,支援七医院的三家医疗队共计339名工作人员零感染;

信息化系统升级、及时客观的数据信息上报,使政府和医院及时调配抢救危重病人所需的医疗设备、合理配备医疗人员和防护物资、形成多学科诊疗团队、开展个性化医疗、精准施治,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中南医院指导七医院建设的应急状态下的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体系于2月19日投入使用,满足了七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核酸检测的需要,缩短了核酸检测的报告时间;

在中南医院党委指导下,七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于2月19日成立,党建及文化建设增强了医疗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常常有人问起:一线工作辛苦吗?累吗?苦吗?答案是肯定的。常常有人问起:这么苦这么累,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想答案就藏在每位医务人员都知道的希波克拉底医学生誓言里,藏在每位党员在加入中国共产党所宣读的入党誓言里,藏在平凡而又伟大、质朴而又真诚的瞬间里。查房时患者期待的眼神、真诚的感谢、温暖的祝福、出院时的合照……何止是患者,医疗队林军书记的殷切叮嘱和关怀、战友们的相互鼓励和帮助……每一个瞬间都能让人泪目。”中南医院支援队肖建涛医生在抗疫日志里写道。

图为在七医院开科时部分战友合影(资料图片)

50多天的坚持坚守,让医疗团队最欣慰的莫过于看到患者的康复。

2月2日,七医院出现首例治愈出院患者;2月18日,七医院首次达到入出院平衡,开始出现“床等人”现象;3月14日,七医院最后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无论是医者,还是患者,这一路都走得异常艰辛,所有的辛苦、希望和守候,最后都化作了彼此间深深的祝福。

3月14日下午,医护人员们为最后一批出院患者送上礼物,并合影留念。“你们也要保护好自己!早日结束战斗,平安回家!”39岁的聂先生反复叮嘱医护人员,他说想起了自己住院期间被医生护士叮咛时的情景,“像亲人一样的感觉。”

65岁的朱先生和老伴是五病区住院时间最久的患者,14日下午,老俩口同时出院。“我们住院一个多月,在这里受到很好的照顾,感到很安全,以后不知会怎样。”朱先生的老伴说。见到老人家有些担心,医护人员连忙安慰她,直到老人露出笑容。临上车,朱先生又转身,郑重地向医护人员说声:“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老人的感谢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热了眼眶。

医护人员目送最后一批患者乘坐的大巴离开转往集中隔离点,将最后三名重症患者送上转运救护车,至此,宣告这家首批首家开诊的定点医院将准备逐步恢复正常诊疗秩序。

目前,医疗团队仍在七医院做有关医疗信息和数据的整理交接工作,继续围绕“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这一中心和“全力以赴精准施策救治病人”、“做好医务人员院感防控及关怀”两个着力点统筹推进“关键阶段”防控工作,部分队员前往雷神山医院继续支援。

01:17

-021-16

(经济日报记者 周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