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浅谈陶瓷花鸟画 山水画意境的情感传达

浅谈陶瓷花鸟画 山水画意境的情感传达

时间:2024-07-24 14:30:47

相关推荐

浅谈陶瓷花鸟画 山水画意境的情感传达

景德镇陶瓷绘画源远流长,在各个时期均有优秀的代表作品。陶瓷绘画的技法不拘一格,形式繁多,但是最能体现陶瓷绘画艺术的是,以国画形式表现的陶瓷绘画,不论是材质不同的青花、粉彩、新彩或以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各种物象题材表现的作品,均有非常强的表现力。陶瓷绘画与传统的中国画,只是在材质上有所区别,绘画技法、形式、审美观念都是相同的。中国画主要讲究的是意境美。追求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国画常以意境取悦于人,意境也是绘画的灵魂。

俗话说“书言志,画传情。”文人墨客善于用诗歌或者文章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陶瓷艺术家往往会用绘画来传达自己对盛世和谐的歌颂,对愉悦心情的表达,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对未来发展的担忧。就因如此陶瓷花鸟画一般都会个性鲜明,内容丰富,不仅表达了艺术家海纳百川的情感,弘扬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也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以下是本人对于陶瓷花鸟画创作关于情感传达的一些个人见解。

花鸟画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有所发展,到了唐代中期,花鸟画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经宋、元、明、清,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花鸟大师。他们在笔墨技法上有许多新的创造。当然也有的艺术家会用绘画来寄情山水之间。寄托山水以逃避现实中的失意。比如在封建社会,由于现实的黑暗,知识分子只有寄情于山水之间。如八大山人,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 “丑八怪”固名为扬州八怪。他一生对大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其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其画笔墨简朴豪放、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

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亦擅长行书、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又如扬州八怪,经历坎坷,有着不平激愤之情,同情贫民阶层。他们以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其大胆创新之风,为后世画家所传承。他们的把书画作品平民化,因而他们是画坛上不入流的寄情山水述心声。民国时期,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邓碧山、何许人等十一人组成的 “ 珠山八友 ’ ,在陶瓷艺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克服当时浅绛彩瓷颜色有易于剥落等弊端。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这批瓷画家创立了一个 “ 新粉彩 ” 瓷艺的画派。他们改浅绛山水为粉彩山水,先用油料作画,水彩上色,粉人油中富于变化,油将粉散开,浓淡可以随心,一改过去瓷绘山水呆板单调的缺陷。何许人创作的许多山水作品和雪景山水大都是结构紧凑,构图大方,用笔流畅,追求一种平淡天真,萧散闲逸的艺术境界。汪野亭的粉彩山水别开生面,得益于工艺与艺术的创新。他率先运用“通景山水”章法装饰瓶类制品,开20世纪初景德镇粉彩山水装饰章法的新风。一改以往仅一面饰画,另一面题款,或在锦地开光的斗方中作画的山水装饰故习。自然界山外有山,流水不息,意境万千,乃天设地造的四时景观。

在陶瓷绘画史上,花鸟、山水、图案采用通景法较多。汪野亭的山水画采取山水相连、云雾飘逸等巧妙的连接处理没有连接痕迹。“通景山水”自问世至今,已跨越近一个世纪,一直为同仁们所沿用。借山水抒发个人情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在山水之间,其内心深处的情感被眼前的景色所触动,或赞叹美丽的人生,或陶醉于如画美意,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经常去乡下写生为创作提供素材,让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风土人情,是每个人创作的源泉,给予我激情与热爱。漫漫岁月间,也许正是这份朴素的情感让我无法忘却对乡土气息的深情与依恋。

借山水表达“环保”主题。为表达对美好山水风光的向往,我也曾去了不少地方,但几乎每到一处,都会留下一个担忧,那就是这样的风光景色,还可以保留多少时间,很多地方第二次去的时候,以前所留下的美好印象都已经不复存在,那里的溪水已不再清澈,那里的民风已经变得世俗了……我们的画笔能为这一切做点什么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创作的青花山水系列作品,以黄山名胜风景为主题,既吸收了民间青花山水表, 现手法,又揉进了国画 泼墨 技法,山水气势雄壮,线条粗犷是现代青花山水画的扛鼎之作,表达了黄山奇峰的独特之处,希望美景能够长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秋夜明光月”青花釉里红瓶,以酣畅淋漓的釉里红料色渲染山坡、树叶,以青花料勾勒民居、树干,以清淡的料色烘托出一轮明月,线条洒脱,用笔随意,意境十分优美,也令人不禁想保护这么美丽的景色。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杨曙华创作的“江南水乡”系列作品,将山重水复,杨柳青青,渔船穿梭,虹桥跨江的江南水乡景色和粉墙黛瓦的民居建筑,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既有青山之神韵,又有碧水之清秀,放眼望去,渔船穿梭于江上,瀑布飞溅于山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所绘之景没人忍心去破坏。陶瓷艺术家们在有意无意的笔墨之间传达了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和保护之意。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些诗句寄托了诗人的情思,是诗人对山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的表露。同样,陶瓷艺术家通过画笔在瓷器上绘画出自己心中的山水风光,传达出对大好河山的种种情愫,也把自己心中的快乐与担忧分享给观者,于此同时也弘扬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所谓 “ 意境 ” 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情、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物、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觉和领悟。正如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在《谈学山水画》一文中所说: “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通过高度的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

通俗的讲,意境是在生活基础上的精练创造,把生活变成为高度的理想化、艺术化的境界。成为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然形神是相依为命的,是绝不能分割的整体。故画必须有意境求神似,能得“意”、“神”二字之妙者,为上乘。意境又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是心与物的统一,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感受的反应,情动于衷,情寓于景。一件好的作品,要有好的构思,而构思是一段极其错综微妙的过程。但由于作者情感不同,思路不同,所以表现情景时的内容、题材、构图、形象、色调等等方法、方式,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处理与效果。作画必须先立意,意在笔先,笔由意生,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奇则奇,要熟于胸中,发于腕下,运用表达思想的艺术技巧,自然的心手相应,挥洒自如,才能达到情趣横溢的诗情画意,有出人意想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的意境。

又比如诗、书、画、印是写意画的组合,诗是画的意境,是通过用高度艺术化了的语言来做的概述。画意是要经作者构思,运用笔墨,色彩来体现的,如何用笔,才能使绘画作品达到更高的境界,笔是练出来的,要多练书法,因为书画同源,草书的用笔,有助于绘画,特别是写意画,重在写字上,如画枝干,画兰花,竹子,若用画工笔画的手法,是画不出所需的效果来的;运用草书运笔快、准的笔法,才能得到使画面灵巧生动的效果。 “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娇。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 板桥之诗便是验证。

更重要的是兰花、竹子无须粉黛,只用水墨就可达到素雅无比效果,再加上人们所赋予它的美好内涵,融汇到绘画作品中,那作品的意境就不可言喻了。“ 醉笔横斜写瘦竹,隶草之间个个出。青雾散尽粉节现,更有虚心容万物。 ” 笔者作画喜欢追求淡雅的色彩效果,选用有个性的物象入画,做到人、物合一,情景交融,步入诗的境界,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绘画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画面的题跋,也就是画面题词,不可轻视。那是诗情画意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是画意的中心概括,是传统国画中诗、书、画、印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中国陶瓷绘画的传统是注重写意,不要机械地再现物象,要把握住物象的精、气、神,抓住生活中物象瞬间微妙的变化动势来创造意境,更能感动观众。但感人的意境是需要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吸取古人先辈的创作经验,深入到自然生活中体验、发现、搜取新的素材来丰富自己,启发创作灵感,这样才能创作出更新、更富有诗之情趣的感人作品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