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童年里的年味记忆

童年里的年味记忆

时间:2022-01-11 10:59:49

相关推荐

童年里的年味记忆

春节刚过去,回到城市里上班,同事们总会互道一句“新年好”,除此外还应会顺带一句‘’春节过得怎么样?‘’,可是十个答案里八个都是“没甚意思,感受不到年味了”。确实如此,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提速,年味也越来越趋近平淡。

记忆里的春节,充满着喜庆的年味。“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腊月二十四(北方腊月二十三)这天,还在睡懒觉的我们早早地会被母亲从睡梦中喊醒。然后让我们拎着扫帚和家人一起进行大扫除。这叫除旧迎新,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小年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而小孩子们则会互相拎着扫帚打闹,到最后玩得精疲力尽了,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回家洗澡。

扫尘

“过了小年就是年”,小年过完,自然要准备年货了。平日里眼馋了很久的玩具和糖果,通通乘着备置年货“公饱私囊”落入了自己的小口袋。孩子们一个个穿着崭新的衣服,别着红色的糖果袋,神气扬扬地走在马路上,和邻里的朋友们互相炫耀,却又彼此眼馋着交换糖果和玩具。

年货

除夕这天,家乡的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色的春联,当然窗花和“倒福”也是必不可少的。心灵手巧的妈妈们用红色的纸片剪出一幅幅精美的窗花,小女孩们争相模仿;棕黑色的木门、锈红色的铁拉环、威武的门神,这些都是小时候挥之不去的记忆,现在已经很难在寻常人家见到了。年夜饭大概是一年里最丰盛的一顿,童年里的年夜饭十分充满仪式感。在吃年夜饭前,老人们会先在家门前插上三柱清香,带着晚辈们祭拜先人,然后才能坐下吃饭。吃饭时还要讲究座位主次之分,辈分最大的坐主位并且第一个动筷,若有小孩子贪嘴,会被大人们严肃地批评指正。放下碗筷后,长辈们才会掏出准备已久的红包,在一片祝福声中分发给各个晚辈。年夜饭后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祭祖仪式,有着相同先人的人们互相通知,买上爆竹、香烛和冥币,一大群人来到墓地,摆好贡品,给祖先们扫坟和敬香。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伴随着春晚的出现,守岁也多了一些企盼。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和家人们吃完年夜饭后,在篝火旁看春晚,一边吃着自制的烧烤,一边喝着啤酒,篝火里还有着几块自家的红薯,大家吃吃笑笑,半夜里妈妈还给煮了一锅热腾腾的汤圆。一直等到春晚里凌晨钟声响起,小孩子们开始欢天喜地地燃放爆竹和烟花。鞭炮声此起彼伏,为沸腾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空中流光异彩,为佳节谱成了快乐篇章。

门神

过完年,自然就是拜年了。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物,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出来,挨家挨户地残食人群。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在门口,然后关上大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兽吃掉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拜年

春节,作为中国已经流传了4000多年的传统佳节,不仅承载着人们对家人团聚热切期盼,更是凝聚了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所有的美好祝愿。如今,春节已经越来越形式化和符号化,甚至逐渐演变成商业上的“服装节”、“美食节”和“旅游节”,家人之间的陪伴越来越少。如果我们还不自觉地去珍惜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保护节日传统,我们传统的、本土的、主体对家的情感,便会无所依傍,渐渐淡化,经裂纬断,落入空茫。照此下去,我们如今在过年时所感到的失落感,一定会出现在将来的更多时刻和更多地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