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孩子听不得批评 越说越逆反怎么办?

孩子听不得批评 越说越逆反怎么办?

时间:2024-05-01 07:44:37

相关推荐

孩子听不得批评  越说越逆反怎么办?

此前与大家分享了“孩子爱说谎,爱玩电子产品怎么办?”“孩子做事磨蹭,爱扔东西该怎么办?”“孩子叛逆顶嘴时如何应对?情绪崩溃时如何疏导?”等儿童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今天继续分享一些常见问题。

1.如何让父亲多多参与到育儿过程中?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做“丧偶式育儿”,说的就是现在很多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的现象。有些情况是因为爸爸还没有习惯父亲这个身份的转变,这就需要爸爸们意识到自己新的身份,担负起应有的责任,给自己的妻子支持,从而给到孩子一个父亲的形象。

而另外一种情况,是父亲们有参与育儿的意愿,但因为没有经验,做不到让妻子满意,被批评几次后,就干脆不参与了。许多妈妈希望让孩子的爸爸多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经常用的方法是唠叨、抱怨、指责和批评,不但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将爸爸越推越远。

比如我的一个学员,她老公带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在地上爬,或者玩土玩沙,经常把孩子弄得脏兮兮的。于是她就总是唠叨,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她总会叮嘱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能做,时间长了,爸爸就不愿意带孩子了。

要想让父子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就要让爸爸们有意识地参与照顾孩子的工作,给父亲和孩子创造单独相处的空间。不是去指责批评父亲照顾孩子的方式,而是去做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桥梁。

没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爸爸也需要在和孩子的互动中学习。放松心态,不要因为担心爸爸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就一直将孩子护在身后,将爸爸隔离。只有精神放松了,父母的状态才会好起来,才能相应地带动孩子的状态好起来。

如果我们总把视线盯在对错上面,认为自己是对的,老公的做法是错的,我们的内心就已经下了这样的一个评判。然而对于老公来说,他也认为他是对的,我们才是错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视线从对错上面收回来,看到我们和另一半的不同,只是不同,不是对错,那么我们就从二元对立,来到了多元。我们之间只是差异,而不是一定要争个谁对谁错,谁好谁坏。

真实的生活,是父母们各自做真实的自己。分歧不是问题,如何面对分歧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家人之间处理分歧的方式,也是在向孩子展示如何内外一致地表达自己,如何有效地和他人沟通,如何既保有自我又尊重对方,以及如何共同合作、达成目标。

孩子也会因此而知道:妈妈陪我讲故事是爱我,爸爸带我玩游戏是爱我,奶奶给我买零食是爱我,爷爷让我看动画片是爱我。所有的人都很爱我,只是大家爱我的方式不一样。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都不同,孩子也有权去经历他自己生活的多样性。人们是因为相同而连接,因为不同而成长。正是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才构成了这五彩斑斓的世界。

如果遇到较大争议时,我们可以尽量以尊重和爱的态度去沟通,去处理分歧。这样既营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爱的氛围,也让孩子看到了你是如何处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孩子就是在这样的过程里,学会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分歧。

2. 二孩时代,如何让两个孩子相亲相爱?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两个以上的孩子,而这对于我们这一批已经习惯了独生子女生活的父母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做两个孩子的妈妈,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工作。因为我们和孩子之间、孩子和孩子之间,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固定程序。亲兄弟之间“血浓于水”是肯定的,但可千万别指望他们俩能“一见钟情”。他们的感情需要培养,需要我们做很多准备工作。

我有两个孩子,在弟弟出生前,我给哥哥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和心理建设。我准备了一些关于亲情、关于兄弟姐妹故事的绘本,在亲子共读时讲给哥哥听,让他觉得当哥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还带着他一起看他小时候的录像,通过重温自己的成长过程,也让他心里再次充满了爱:原来,我小时候妈妈也是这样照顾我的;我曾经在妈妈怀里幸福地吃奶;妈妈曾这样陪我一起玩……

我也会带着哥哥一起准备新生儿的衣物,拿着小小的衣服在他身上比划,小家伙立刻觉得自己长得好大了,是大人了。我和大宝一起组装婴儿床的时候,他就会特别憧憬弟弟出生后的日子,他觉得自己就要当哥哥了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

弟弟出生后,经常会有亲朋好友前来探望。如果有朋友来时哥哥也在场,我就会悄悄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小礼物给客人,让客人以他的名义送给哥哥。这样,哥哥就不会觉得大家只送东西给弟弟了。回到家之后,我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礼物,告诉哥哥:“这些玩具和绘本是弟弟送给你的,他很高兴来到我们家,也很感谢你做他的哥哥。”

这一些方式为他们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也做好了心理准备的过度。同时,对于多子女的家庭,要传递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独有的爱的连接,而不是去拿两个孩子互相比较。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在这个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对他的爱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父母对每个孩子的爱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孩子自身就是独一无二的。

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明白,孩子之间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该让着谁。年龄大不是强迫他吃亏的理由,年龄小也不应该成为被纵容的借口。每个孩子都渴望拥有父母的爱,如果对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对物质的争夺就会永远无止无休。表面上争的是东西,其实争的是爱、是理解、是关注。

在有了两个孩子之后,一定要给到每个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尤其是对于老大,不要让他觉得父母有了弟弟妹妹就忽略了自己。而是要让他发现自己作为哥哥姐姐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并及时予以肯定,真正用心去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3. 当孩子问到“我是从哪里来的”,父母如何回答?

如果孩子对自己的出生很好奇,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或者“我是怎么生出来的?”这时候,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出孩子能够接受的回答。

在我们小时候,询问父母自己是从哪儿来的,父母往往会说是垃圾箱里捡来的,或者树上摘的,小狗叼来的等等。这样的回答会让孩子感觉到疑惑,甚至害怕自己不属于这个家,担心被丢回垃圾箱,也无法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美好。

我家大宝在四岁的时候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和弟弟是怎么到你肚子里去的呢?”这其实是一个哲学问题。但是他只有四岁,我还不能跟他解释受精卵形成的过程,于是我给他讲了个故事。

我对他说:“你知道吗?每个孩子在出生前,都会在天上选妈妈。当你还是一个小精灵的时候,躲在云朵里,看见我在祈求老天赐给我一个孩子,你相信我会是一个好妈妈,于是就坐着彩虹滑梯,来到了我的肚子里。经过十个月的等待和期盼,你就出生啦!”他听了后,扑闪着大眼睛说:“啊!我知道了!所以弟弟也是从彩虹那边来的,他也知道你是一个好妈妈,而且他也看见了我,他也选了我做他的哥哥!”

孩子这样的表达让我非常感动,正是因为他们的选择,才让我有机会陪伴他们的成长。而每一个孩子,在选择来到我们怀抱的时候,都是那么义无反顾。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可以告诉他,爸爸和妈妈结婚后,一起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这颗种子就变成了小宝宝,也就是你。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你就出生了。这一些的意象,都会给到孩子一种爱的温暖,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在父母的爱和盼望中出生的。这样,孩子也会对自己的生命感到多一些的珍惜和热爱。等到孩子上学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绘本和书籍,给他解释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过程了。

因此,在这样的问题上,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做出适当的回答。既不提前,也不隐瞒,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充满了爱和神圣的。

4.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有时候我们误以为不断夸奖孩子就能让孩子自信,其实并非如此。过度夸奖孩子,会让孩子感到压力,产生焦虑,不敢迎接新挑战,不能接受失败。因为夸奖给孩子建立的是外部评价机制,孩子只有得到夸奖,才认为自己有价值。而真正的自信应该是来自于内在的自我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生活卓有成效,渴望自己的工作获得成功,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在学习和活动中渴望自己有成功的表现,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而这种成就感,并不单单是指考试考了第一,或者比别人多会一些才艺。真正的成就感,来源于生活中方方面面。比如,孩子帮助父母一起完成了一顿晚餐,或者凭借自己的力量拼好了乐高等等。

但是我们总是喜欢帮助孩子甚至代替孩子去做这一切。孩子在刚开始尝试一件新事物的时候,一定是磕磕碰碰、总是出错、一点儿都不熟练的。于是我们看着着急,觉得麻烦,还不如我们直接弄好了交给他。可是这样恰恰剥夺了孩子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面前很无能,自然也不会有自信面对其他事情。

我们要给孩子独立自主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孩子在面对挑战,克服困难时会提升自信,自尊也由此获得发展。当孩子克服一个困难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自信是令人惊叹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体验到自己强大的力量,也非常有助于自我评价的提高。

同时,当孩子在努力尝试的时候,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请给予关注和鼓励。因为孩子最早是通过父母的评价建立自我评价的。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孩子也是如此。只有当孩子确信通过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时候孩子才会获得坚实的自信心。

5. 说了一百遍了,孩子都不听,怎么办?

当孩子出现了我们不能接受的行为的时候,无论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该怎么办?这大概是很多父母的困扰了。“我都说了一百遍了,可是他就是不改!”说了一百遍,孩子还是不改,不但不能说明孩子有问题,反而恰恰反映出这种“说”法本身根本不起作用。我们应该调整的是我们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去控制孩子。

比如孩子把音乐的声音开得很大,如果我们说:“你开这么大声音是不对的,是不懂事的,是不体贴人的。”此时孩子接收到的是指责和批评,他升起的是罪恶感。因为当你用这样的语气和方式说话时有责备,意味着“你做错了,你做的不够好。你得听我的。”但是,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我做错了,我不够好。”,因为这个感觉太难受了,他不想要这个感觉。而一旦他去关了音乐,顺从了,就等于认同了家长说的,自己做错了和不够好,所以他会反抗来表达不认同。

但如果我们说:“你的音乐声音开得很大,我就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工作了,完不成工作,我觉得很着急。”这时候孩子感受到的是:“哦,原来我把声音开得太大,是会吵到别人的,我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这样的影响。”明白这一点,孩子会升起一种责任感。他会知道,如果自己把声音调小,别人会更放松、更舒服,从而自发地把声音调小,消除他的行为对你造成的影响。在这里我们用的方式,是去表达这件事情对我们的影响,以及我们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方式不容易让孩子觉得被批评被指责,

如果我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那么孩子也会明白,妈妈不同意我的这个行为,并不是因为我不够好,而是因为我的行为可能给别人造成了什么影响。由此孩子自发地调整行为,这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6. 孩子听不得批评,越说越逆反怎么办?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当我们指出孩子的不足时,表达的方式就很重要。如果一味的指责、批评,就有可能说得越多孩子越逆反。

我们小时候也特别不喜欢父母的唠叨,因为所有的说,都是在对孩子表达:“你是错的,你得按照我的来。”如果孩子感受到的是被指责,被批评,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导致的,自然不愿意接受。

那么这个时候要如何表达呢?首先我们要清晰的一点是,当我们在说孩子的时候,我们用的是标签,还是行为。有时候我们话一说出去,对方就开始不高兴了。比如我们说孩子胆小、拖拉、不礼貌等等,这就是标签。我们说的行为是客观中立存在的。比如你对孩子说,你今天早上忘记带红领巾了。那这个是行为。但如果你说,你真是丢三落四,这个就是标签。标签是有评判和指责意味的,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抵触。

不必总是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必须改正。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同时哪些地方还可以更好,这样,孩子会慢慢发现,我们的人生是一个逐渐强大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改错的过程。变换一下自己的表达方式,这直接决定了孩子愿不愿意听你说话。可以想想看,当你做事情做不好时,老公或领导要来指出你的问题,你希望他们用什么样的语气对你,你就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7. 孩子上学总是忘带作业,老师来找父母,该怎么办?

如果想和老师有效沟通,首先我们要肯定老师的付出,管理一大班子的学生确实很辛苦,同时也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好,这一个部分是要先去肯定的。这样可以表达出对老师的尊重,老师感觉到被尊重之后,才能为后续的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表达的是,作为家长,也很希望配合老师,共同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因此我们正在努力的给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只是因为良好的习惯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希望老师能多多帮助,我们做家长的也一定会尽力配合。不要让老师感觉到我们只是口头答应,但没有看到任何改变。老师不喜欢家长当甩手掌柜,让她看到父母对老师提出问题的重视,以及和孩子一起做的努力。

以上是对老师方面的沟通。对于孩子方面,就要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他会出现这些行为。如果是刚上一年级,那可能是还没适应小学的转变,我们更多的是要在习惯上多培养,养成良好的整理书包的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写作业的习惯,每晚睡觉之前检查一下第二天需要的东西这样的习惯。

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大了,那么除了习惯方面的培养同样重要之外,还要看看平时是否替孩子包办了太多的事情,以至于孩子根本不需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如果孩子没有发展出责任心,那他就很容易应付了事。或者是父母在孩子学习方面过于控制,总是催促、指责,这样孩子就会形成逆反心理,觉得自己是在为父母学习,那自然不愿意认真对待。

可以和孩子聊一聊,看看他是否在上学这件事上遇到了困难。记得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指责孩子,不要给他讲大道理,不要总是看到孩子做错的地方,就去指责、去批评。因为指责和批评就会带来抵触。先去真诚的听一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作为父母的态度应该是看看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然后我们去协助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