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陌生情景实验:面对1~3岁孩子的哭闹时 父母可以这样做

陌生情景实验:面对1~3岁孩子的哭闹时 父母可以这样做

时间:2020-06-19 02:51:08

相关推荐

陌生情景实验:面对1~3岁孩子的哭闹时 父母可以这样做

闺蜜家的儿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但是每天晚上还是和闺蜜一起睡觉,闺蜜说儿子非要感觉到她的存在才能睡得着,哪怕让他跟爸爸睡都不愿意。说到这,闺蜜似乎还有一点自豪,觉得自己和儿子的关系非常亲密,说儿子最爱的是她,为此老公还经常吃儿子的醋。

我想起前几年和闺蜜一起去洗澡的情景,那时她的儿子大概四五岁的样子,非要跟着我们一起去玩。闺蜜正好不放心把他留在家里让老公一个人带,所以带着儿子一起进了女浴室。结果可想而知,闺蜜的这种行为引起了他人的不满,只是闺蜜却觉得无所谓,反问她们:这么屁大点的孩子懂什么呢?

很显然,闺蜜儿子虽然现在已经长大,但是对母亲的依恋却丝毫没有减少,这和孩子的自身个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闺蜜养育孩子方法有误。她对孩子过于宠溺,过度保护,使得亲子之间的关系渐渐有些畸形,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一般来说,父母和孩子之间依恋关系的发展有4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依恋阶段

在孩子出生后到一个半月之间,孩子其实并没有明确的亲子概念,不管是熟悉还是不熟悉的人,只要愿意带孩子玩,愿意逗孩子,孩子都会笑得非常开心。

第二阶段,从一个半月之后到七八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时期是依恋关系的形成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明显的依恋妈妈,对于其他人的反应明显会比对妈妈要冷淡。

第三阶段,依恋关系的正式形成阶段,一般是指七八个月以后到两岁之间

一般孩子在这个阶段会表现出明显的认生,看到陌生人他们会害怕恐惧,看不到妈妈他们会大声哭泣。

第四阶段,交互关系的形成期

孩子在经过认生期之后,他们渐渐的对分离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妈妈即便离开也会回来,所以之前的焦虑感会越来越少,渐渐的建立起一定的安全感。

正常情况下在三岁之前,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性都是非常强烈的。这是一种天性使然,加上妈妈们普遍都会对孩子付出更多,所以孩子在这段时期和妈妈的感情是最密切的。

陌生情景实验衍生出的4种依恋类型

为了了解每个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表达的区别,Ainsworth与她同事设计了陌生情境实验:

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

母亲和孩子会被带进一个他们陌生的环境中,然后像往常一样孩子自己玩,母亲在一旁陪伴。接着一个陌生人进入房间,自然的和母亲交流了一会儿之后再与孩子交流。这时母亲有事先离开,只留下了陌生人和孩子,当然很快母亲回来了,这时陌生人也走了。过了一会儿母亲再次离开,陌生人也再次回来,直到最后母亲重新回到这个房间,整个实验也就结束了。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依恋行为都是固定的,Ainsworth根据实验结果把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行为分成了4种,每一种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特质。

1、安全型依恋这种类型的孩子他们能够比较容易的融入到陌生环境中,因为他们的内心是稳定的,具有必要的安全感,所以能够比较好的独处,对于外界的人和事也不会有太多的排斥。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多的爱,那么孩子很容易形成安全型依恋,这会使得孩子积极向上,开朗阳光。当孩子从父母那里能够得到尊重和理解时,自然也就能够更加的热爱生活。

2、矛盾型依恋这类孩子从本质上会拒绝和陌生人进行交流,甚至会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感。但是当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一方面想要和父母亲近,一方面又渴望独处,显示出复杂的矛盾感。

孩子内心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但是当他们真正和父母靠近时,却又表现出淡然的表情,把他们的激动和渴望深深掩埋。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可能是因为家庭成员过于疏远而形成,和父母的不当教育有关。

3、回避型依恋孩子对于身边的事物显得漠不关心,即便是父母总是在眼前出现,孩子的内心也不会有波澜,仿佛父母就是陌生人般的存在,任何的行为都无法引起孩子的关注。

这很明显是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情感关注太少,这自然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被动消极的接受,对父母的态度也随之变得冷淡。

4、混乱型依恋sworth的学生Mray Main在这之后发现了第四个类型,也就是混乱型。

这种依恋顾名思义就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不明确,他们很难用一种固有的模式去表达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孩子不知道应该如何和父母交流,自然也就不懂得如何向父母去表达关系。

当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缺少关爱时,孩子就会产生叛逆感,故意的做出一些和内心想法并不相符的事情,以此来引起父母的重视。

所以,在年幼的孩子哭闹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希望父母能够成为自己最信赖的人,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得给足孩子安全感,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呢?父母可以这样做

1、给予孩子高质量有效的陪伴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坐在孩子身边就是对他们的陪伴,即便自己是在玩手机、忙工作,也履行到了陪伴的义务。我们当然不否认这也是一种陪伴,只是它是一种无效低质量的陪伴,并不是孩子真正所需要的发自内心的陪伴。

尝试着放下手上的事情,哪怕只是十分钟,只要能和孩子真正的一起游戏、一起读书……相信都会让孩子得到满足。

2、对于孩子合理而可能的要求要及时满足

父母不能无条件的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同样也不能无条件的拒绝孩子所有的要求。如果孩子提出来的要求在合理的范围内,那么父母应该予以满足,并且最好在当下就满足。

如果总是拒绝孩子,或者是敷衍孩子,那么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很有可能产生自卑或者叛逆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不要吝啬对孩子爱的语言

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善于表达爱。其实爱要大声说出来,因为这样才能让孩子直观的感觉到来自于父母的爱,才能让孩子变得积极乐观,充满阳光。

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有所进步,父母也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也要给予孩子必要的鼓励。这会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认可的,这样他们才会充满动力一步步做得更好。

4、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父母难免会有所不满,当他们感到自己的权威一再被挑战时,便会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对孩子大吼大叫,乱发脾气,希望能够用这种方法起到了震慑孩子的作用。

但是孩子不应该成为父母发泄情绪的对象,如果父母使用的方法不对,只会让孩子积累越来越多的怨气,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都是极为不利的。

5、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他人的孩子相比较,学会接受孩子的不足,同时也要看到孩子的优势,这样才能够客观的对待孩子,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父母应该多花心思了解孩子,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内心,陪着他们一起成长。尊重孩子的先天气质,是每一位合格父母都应该做到的事情。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与生俱来的,但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还是要学会适时放手,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