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再读鲁迅《孔乙己》:大约死了的“孔乙己” 其实又活了下来

再读鲁迅《孔乙己》:大约死了的“孔乙己” 其实又活了下来

时间:2024-09-02 02:43:44

相关推荐

再读鲁迅《孔乙己》:大约死了的“孔乙己” 其实又活了下来

文丨花欲燃吖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并且创作了许多特点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留给世人无数的精神瑰宝。

其中,鲁迅作品中传唱度比较高的一篇文章就是《孔乙己》,这是继《狂人日记》后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收录在文集《呐喊》里。

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酒店小伙计“我”的观察来塑造了一个清末和辛亥革命前后的下层迂腐的知识分子形象。人们拿他取乐逗笑,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年少时我们都是那群取笑孔乙己的人,长大后,才发现我们都是现实中的孔乙己,却渐渐的活成了阿Q,说不清我们究竟是比他过得更好了,还是比他过得更悲哀。

一、要面子没有里子,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年人

咸亨酒店的顾客分为两个帮派,一种是短衣帮,只能靠着柜台站着,最阔绰的时候也不过是多花一文要一盘茴香豆而已;另一种是长衫主顾,是可以坐到店里多花十几文,菜慢慢地吃,酒要慢慢地喝,就连招待伙计都要精挑细选一些精明能干机灵的人,而小说中的“我”太傻,掌柜怕侍候不好,只得让我在外面做些事。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不上不下,不高不低的,成为了咸亨酒店的第三种人,短衣帮容不下他,长衫主顾也容不下他,他成为了一种尴尬的不合时宜的存在,自然成为了人们取乐的对象。

穿长衫是想拉开他和短衣帮的差距,短衣帮的穷人大多是没有读过书,只肯出一些苦力来勉强过生活的,孔乙己一直以自己的学问引以为傲,所以长衫是他最后的底线。

他就像三轮车一样,比汽车少个轮子又比自行车多个轮,自负又自卑。

现实中的我们,大部分不也都是如此这般,高不成低不就的过日子吗,上了几年学,工了几年作,熬不到高层,又比下层多了几年阅历。

因为上过学,在大城市生活,亲戚们觉得你站稳了脚跟,风光的不得了。所以每次回家都要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招摇过市之感。我们穿着光鲜亮丽,回老家的时候吹嘘着大城市有车有房,小日子过得精致有格调,偶尔红酒牛排调剂下生活,也乐得悠哉。

我们说穷,又不穷,可说富又不富,背着一身的债,房贷,车贷,各种水电煤气学杂费,育儿费,生了孩子还要学区房,补课费,兴趣班,我们马不停蹄的劳动,大气不敢喘,一个假也不敢休,只要稍微一懈怠,铺天盖地的麻烦直面暴击你的灵魂,每一个中年人都是脆弱又坚强,不确定抵不抵得住意外,但是咬着牙也得硬抗。

二、间歇性的踌躇满志,眼高手低的一群人

孔乙己可以靠着写字勉强过个生计,可又因为懒惰,每每替人家抄书抄的烦躁索性就将笔墨纸砚一齐带走,眼高手低导致他的日子越发的艰难和不堪。

我常在各大网站上都能看到一些所谓的“上岸”帖子,就是一些负债累累的人每天在一块报团取暖,聊以慰藉,努力的寻求一劳永逸挣钱多还不失体面的工作,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怨天尤人上,整天各种打了鸡血的口号,明天会更好,结果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职位,缺的是肯吃苦的人,我也见过一位母亲为了给孩子攒药费,五年的时间起早贪黑的送外卖,终于攒足了50万。

孔乙己还会红着脸和人争辩上几分,而我们越来越爱鸡汤,间歇性的踌躇满志,然后持续性的混吃等死。

三、寒窗苦读十年,一朝落榜,沦为笑柄的学子们

昨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孩子骗了父母好多年说自己学习好,考学没问题,分数也做了假,然后高考结束一切真相都要浮出水面的时候,他又再次为了掩盖谎言,做了一张假的清华录取通知书,假装自己考了700分,而实际不到300。

还有许多高考失利的孩子离家出走的,一时想不开轻生的,无颜面对父母的,就如孔乙己一般,十年寒窗一朝落榜,满盘皆输,如果不逃离开这些看客,得到的就会是辛苦做的学问反而成为了日后被人取笑的伤疤。

我们学习似乎只是为了求取功名,分数成为了衡量我们是否优秀的标准。

众人以嘲弄孔乙己为乐,让我想起来那句话,大多数人只关心你飞的高不高,没有人会关心你飞的累不累。别人永远只关心你是否成功,然后在决定对你的态度是崇敬还是鄙夷,而这成功的标准却不是你自己来定。

孔乙己那个年代,除了冷漠和嘲笑没有诸如“生活就是这样偶尔被别人笑笑,偶尔笑笑别人”的宽慰人心的话,也没有什么“不死终会出头”的励志感言,所以孔乙己终于还是死了,而我们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了下来。

写在最后的话

年少时只懂得从鲁迅的文章里读到一些新鲜的人和故事,那时,最爱的是《故乡》里的闰土,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比课本那些乏味无趣的之乎者也,喜欢鲁迅只是因为他是为数不多在课本里把故事讲的有趣而生动的人。

你问我那时从鲁迅的文章中学到什么,无非就是阅读理解加了15分,妥妥帖帖地将课堂笔记里老师准备好的答案背了下来罢了,麻木不仁的冷漠看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文章思想,可悲又可叹的人物形象......

我们就像专注茴香豆的四种写法的孔乙己,专注的在文章里强行解读出多种角度,可实际上真的读懂了吗,未必。

所有年少时读过的鲁迅,我都建议成年后再来翻阅一遍,饱尝过冷暖,历经过艰辛,再来看百年前的鲁迅,才会真正的明白什么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什么百年后的鲁迅仍旧让你热泪盈眶,你我不过都是书中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