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明代的儒学:王阳明的理论概说

明代的儒学:王阳明的理论概说

时间:2021-05-27 21:08:18

相关推荐

明代的儒学:王阳明的理论概说

>建立明朝之后,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深知夺天下可以从武力,而治理天下则必须依靠思想和知识分子。于是他对顶礼膜拜,尊礼有加。朱元璋 所尊崇的儒家思想是开创的理学,因此在科举制度的考试中,程朱理学家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成为了标准的答案。14为了进一步确立程朱理学的官学地 位,明成祖亲自主持和作序,命令官员编修了《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程朱理学不仅成为明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 而且成为牢笼天下人心的唯一凭借。>>但是儒学官学化的结果是不利于儒学活力的发挥的,因此明朝初年虽有一批儒者出现,如宋濂、方孝孺等 人,但他们不仅缺乏思想上的创造,而且学术的创新也不多。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僵化的理学体系开始不适应现实,尤其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 展,人际关系开始有摆脱儒家思想束缚的趋势,要求个人意志的实现,面对这样的挑战,儒家学者的任务是要强调儒家伦理,回归中国传统社会的纲常。但是程朱理 学严格的格物致知的修养方式无法应对,知识分子们希望获得一种能够迅速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于是不知不觉中抛弃程朱理学,而向宋代儒学中的另一支派——陆 九渊的心学靠拢。>>在的心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王阳明,他的学说就被称为“王学”或“阳明学”。王阳明的理论是建立在批评程朱理学的基础上的。简单说,是这些理论:>>1.批判格物致知,认为按照朱熹设想的即物穷理和循序读书,无法遍格万物和通读万书,结果只是徒劳,心与理分离。>>2.心即理,王阳明认为人心就是天理,这就与朱熹的有所不同,朱熹的“心”是外在的,而王阳明的“心”是内在的,从伦理观上讲,朱熹要用道德规范去约束 人,王阳明则是用道德自觉去管束人,从世界观上讲,朱熹的理是道德规范和自然规律的合一,而王阳明只涉及道德良心和道德观念,而不涉及自然规律,大大发扬 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知行合一。王阳明的知行观在大致内容与朱熹是相似的,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知则必行,真知则必行,不行终非真知,不过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朱熹更多的是强调以知识的增加为学圣人的途径,而王阳明认为学问思辨都是行,不只是问学而致知的唯一途径。>>4.修养理论。王阳明对人生的道德修养的研究并没有重点探讨恶的来源问题,而是承认人生的现实是有善有恶的现实,关键是如何体认心中的良知的问题,善恶 只是一物,只要能推致心中完善的良知,就能为善去恶,实现本体的生生流行。具体修养方法主要有三种,知行合一、静坐与致良知是王阳明在不同时期提倡的三种 具体教法。>>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在宋明儒学中形成了陆王的学术流派,在明中后期风靡一时,学徒遍及天下,一度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地位,而且传入日本后,在历史发展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