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学龄前儿童如何培养社会能力

学龄前儿童如何培养社会能力

时间:2020-02-08 08:43:52

相关推荐

学龄前儿童如何培养社会能力

-04-25 11:14

(策划/默默)

幼儿园才刚上小班,很多家长开始张罗着孩子“幼升小”的相关事宜,各种特长班,英语、钢琴、画画、书法、围棋、跆拳道等等引发了家长的焦虑;“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呼声更使家长产生了必须要让孩子去学点什么,好早点站在“起跑线”上的决心。但什么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有人说,培养孩子走上社会的能力是一生幸福的基础,那孩子的社会能力又是什么?该怎样培养呢?带着这些疑问,搜狐母婴超级育儿家走访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慕菊,带来今天的话题——如何为3-6岁儿童培养走上社会的能力。

本期专家:朱慕菊女士,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曾在日本广岛大学从事学前教育学习和研究。目前在教育部从事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管理工作已30年,深度参与了中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的本质以及早期教育对儿童终身发展的关键奠基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

什么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线?

相当部分的父母认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对孩子提出过高、过多的要求,希望处处超过别人。事实上,过高、过严要求,只会让孩子经历过多的失败,导致自我怀疑、自卑,失去自尊和自信。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会影响对自己能力的判断;父母在孩子童年时代对他传递积极或消极的信息,也是孩子成年后形成自尊心的关键因素。因此,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领航员、助推器,而不能是带着孩子在起跑线上,逼着孩子参加竞争的人。

正如朱会长所讲:儿童走上社会的能力的发展,需要成人的鼓励和支持,儿童正是在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中,建立起对人类社会的爱和基本信赖,从而逐步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形成关键的社会能力,为他们的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愉快而自信地站到人生的“起跑线”上。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学会与他人恰当相处,成年后会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走上社会的关键能力。

儿童如想与小朋友相处,必须学会理解对方、学会协商、学会让步,这一点从幼儿园时期就会显露出来。尝试与小朋友建立友谊关系,会为他提供练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学习一些交往技能包括:交流、解决冲突、建立和维持信任、建立亲密的关系等,这将为进入成年期后,与恋人、子女等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朱会长特别对广大父母们强调,儿童的交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无师自通的,需要父母的关注、理解和指导。家庭是一个孩子最初的生活场所,他们的社会化过程首先从家庭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与儿童在自我认识、情绪、认知、语言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而不仅仅是“交往技能”的学习,将带来儿童整体的、全面的发展。

一个热心、充满善意的孩子能更好融入社会

由于年龄的特点,学龄前儿童常常会弄不清别人的状况和情感,难以体验别人的喜怒哀乐。而4+1”、“6+1”的家庭模式的客观存在,使儿童经常处于被人施与、被人关爱、被人保护的情境中,而鲜有机会需要他们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到成年时期,他们则很少会关心他人,缺乏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不易融入社会,很难寻求到帮助和合作。

针对此情形,朱会长说:“造就一个热心、充满善意的人,需要从学龄前培养。”当然,父母要采用符合低龄幼儿认知规律的作法,如通过创设环境,让孩子感受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对别人的善意作出回应,培育感恩之心;让孩子理解别人的困境和需要,父母和老师要明确教育孩子应帮助哪些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将学会同情、安慰、帮助、分享、合作等,为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成为好公民奠定基础。

推荐阅读:《怎样培养孩子的关键社会能力》

这套书的内容包括: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自尊心、自律能力、情绪能力、积极主动性和亲社会行为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虽是分册写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水乳交融,互为关联的。本套书采用了绘本的形式,结合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误区、忽视点、不当作法等,深入浅出地解释原理;家长也可以根据绘本的画面,给孩子讲故事,实现亲子共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