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水稻生产全程绿色机械化集成技术推广应用。

水稻生产全程绿色机械化集成技术推广应用。

时间:2022-08-27 13:34:31

相关推荐

水稻生产全程绿色机械化集成技术推广应用。

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5000余万亩,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10%左右。近年来江西省水稻机耕和机收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水稻机插、机械植保、秸秆还田和稻谷烘干机械化水平较低,是我省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道路上的4大薄弱环节,影响稻谷品质、生产效益,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以来,笔者以水稻生产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与绿色装备的推广为牵引,以技术规范引领、基地示范辐射带动和技术培训为抓手,强化绿色机械化技术应用服务,形成以绿色为导向的可复制的水稻生产全程绿色机械化技术模式,以供参考。 一、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秧的生产方式,是一项现代农业工程与农艺融合的技术。其核心是以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减少种子用量。采用有机质代替土壤作为育秧基质,降低秧苗重量,适于长距离运输和机械化移栽;土壤带菌,幼苗易受病虫害感染,选用轻质基质,降低了秧苗带病菌风险;选用轻质基质育苗,避免了带走当地的土壤,有利于大规模的商品化育苗。采用可移动式育苗盘床架育苗,提高了单位面积的育苗数量,便于管理。利用机械化自动播种流水线,温室大棚、育苗喷淋灌溉系统、雨水循环利用系统等新型技术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对温室的光、温、水、气、湿等进行调控,当温度高于40摄氏度时就开启通风系统,低于25度的时候则开启加热系统,当湿度低于60%的时候开启喷水系统。采用先进技术满足从出芽到成苗各阶段的温、光、水、肥等秧苗生长条件,秧苗整齐、生长快,缩短了育苗时间,平常育秧大概需要25天左右,工厂化育秧只要15天就可以出苗。水稻工厂化育秧以其节种、节水、省工、省秧田、减少肥料、农药用量,减少秧田肥水、农药、秧盘对坏境的污染,育秧成本低、秧苗质量好,可有效规避不利天气对育秧、插秧的影响,可大大提高秧苗质量和栽插质量、水稻单产等优点,受到种植大户的一致好评。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做好晒种唤醒种子活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首先,做好晒种唤醒种子活性、脱芒便于机播、盐水选种去瘪谷提高发芽率、药剂浸种杀菌防病、机械化催芽等工作。其次,进行自动播种流水线机械安装调试,调好合适的播种量、适宜的底土量、覆土量和喷水量。一般杂交稻播种芽谷110克左右/盘,常规稻播种芽谷140克左右/盘,要求播种均匀、不重不漏;底土厚度一般2.5厘米左右,覆土厚度0.5厘米左右,要求覆盖均匀、不露籽;喷水量以秧盘底层基质淋湿为准。采用播种流水线完成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1个小时就能播好600只左右秧盘,可以插20余亩大田,不仅可有效保证育秧质量,更可以提高育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育秧成本。播好种子的秧盘放在暗室里经过两天的暗化处理后,送入育秧温室大棚进行集中管理。必要时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秧苗徒长,移栽前3-5天要降温通风炼苗、施好秧苗“送嫁肥”、打好秧苗“送嫁药”,以降低禾苗病害、减少大田禾苗施药次数。通过工厂化育秧,可实现供种、供秧苗为一体,有利于良种普及,克服种子多、乱、杂的现象,利于稻谷收购、贮藏、加工。如果将购种、供种、育秧、机械化移栽服务有机融合为一体,将大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工厂化育秧是一种集约化的育秧方式,有利于实现育秧专业化、秧苗商品化、服务社会化,并通过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生产技术水平,助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二、水稻机插、化肥侧深施技术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机插秧已成为多数种粮大户的主要移栽方式,但在采用机插秧时,有的农民因没有掌握机插关键技术要点,导致机插禾苗返青慢、生育期延长等问题,从而挫伤农民采用水稻机插积极性。1、化肥侧深施技术在水稻插秧机上附带化肥侧深施装置,插秧前调试好施肥量大小,在插秧机进行精量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入刚插入秧苗侧位3-5厘米、深3-5厘米位置。可连同大田底肥、追施禾苗返青分蘖肥一次性施入,亩施100斤左右复合肥。减少施肥次数、施肥量、肥料面源污染,降低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水稻单产、生产效益。2、机插大田要求冬闲田应在上茬作物收获后翻耕晒垡,为了提升土壤肥力,提倡冬闲田种植绿肥。早稻、中稻机插前20天左右进行大田翻耕,翻耕深度15厘米左右。翻耕时,酸性土壤可亩施用30公斤左右生石灰,中和绿肥和土壤发酵产生的酸性,肥力低的田块施适量有机肥、农家肥。机插大田耕整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插作业质量,机插秧前3至4天对移栽大田进行平整。(1)大田耕整。机插大田无漏耕,无暗田埂,无暗沟。(2)上细下粗。耕整好田块土壤细而不糊,上面糊烂、下面沉实,插秧机行走时不会下陷,轮子不会拥泥。(3)田面平整。田块耕整后高低相差不过1寸,田面整洁,无杂物,无凸起。(4)沉实土壤。不能大田一耕整完就机插,一般沙性土质田沉实1天,粘性土质田沉实2至3天,达到泥水分清,沉淀没板结,水清不浑浊。3、移栽田准备机插秧前灌浅水至1厘米左右,此时移栽效果最佳。如果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轮子拥泥;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时水浪易推倒刚插好的禾苗。4、机插秧苗要求机插秧的秧龄长短要适宜,一般秧龄为15至25天,叶龄保持在2.7至3.5叶,苗高15至20厘米,秧苗块盘根较好不易散。5、移栽深度机插秧的深度对秧苗的返青影响极大,插秧深度在1至2厘。一般插秧深度在1厘米左右时,不出现倒苗、漂浮苗现象,且返青快,低节位分蘖。插秧深度小于0.5厘米时,易散苗、倒苗、漂浮苗。插秧深度2厘米以上时,秧苗返青慢,小苗、弱苗插过深易僵苗。6、移栽密度①、原则:早晚稻密植、中稻稀植;生育期短的品种密植、生育期长的品种稀植;分蘖能力差的品种密植,分蘖能力强的品种稀植,肥沃田块可以适当稀植。一般插秧规格为:早晚稻18至25×12至14厘米、中稻25至30×20至24厘米。②、补苗:对漏插秧率在10%左右的地方、田块四个角和插秧机收尾调头空白处需人工补插秧苗,以确保不因缺苗而减产。7、机械插秧①、秧苗准备。提倡采用秧苗托盘及运秧盘架运送秧苗,避免运送过程中不挤、压、折断秧苗、秧苗块破碎变形。秧苗运至田头时应随即卸下秧苗隔开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减少秧苗块搬动次数,运到田间的待插秧苗,应采取遮荫措施,防止烈日照晒伤苗至失水枯萎。②、插秧机调试。插秧前应先调整插秧机的栽插株距、插秧量和栽插深度,转动部件加注润滑油,让机具空运转5分钟左右,插秧机各运动部件转动灵活,无碰撞、停滞现象,以确保插秧机正常工作。装秧苗前须将秧苗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再装秧苗,避免漏插。秧苗块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苗块接头处对齐紧靠,不留间隙,必要时要洒水润滑秧苗箱面板,使秧苗块下滑顺畅。8、机插方案插秧机到田间后应根据田块形状确定机插路线,一般按田块的长度反向作业。①转弯半径大的乘坐式插秧机机插作业时第一行直接紧靠田埂边插秧,在其他三边靠田埂预留两个作业幅宽的空田,以便插秧机调头转弯,最后,绕三个边往复作业完毕后退出田块。②不规则田块机插作业时,从田块最长边先作业,在田埂周围预留一个作业幅宽依次作业,最后,绕四周作业完毕退出田块。机插秧优点。机插秧苗密度适中、秧苗分布均匀,机插秧优点。机插秧苗密度适中、秧苗分布均匀,通风性好,减少水稻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农药用量;透光性好,有利于禾苗光合作用,从而提高水稻单产。机插秧深浅一致、禾苗扎根深,提高禾苗吸收养份能力、增强禾苗抗倒伏性。一台插秧机3人配合操作,一天可插秧50亩左右,是人工插秧的近20倍,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生产效益,有利于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促水稻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高产高效方向发展。总的来说,机械插秧不比人工,因此需要大家把握好每一个插秧和移栽环节要点,同时要做好大田的水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插秧水稻的高产。

三、机械植保技术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粮食高产、高品质、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种粮大户水稻病虫害防治面临用工难、用工贵、中毒风险高等难题,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水平迫在眉睫。积极推广采用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化植保施药器械喷洒施药防控技术,将会大大提升水稻农业机械植保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病虫害统防统治的水平;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提升水稻品质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为粮食生产绿色机械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无人机喷洒施药防控技术防治成本低,农药使用效率高。无人飞机体型小而功能大、作业灵活方便,一次可负载8-10公斤农药,喷施8-10亩农田,每分钟可喷施1亩田。人工喷洒农药每人每小时只能喷施1亩田左右,不仅作业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易错失病虫最佳防治期。采用无人飞机喷施药效率是地面机械的5倍左右,是人工常规喷药的30倍左右,可大幅度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操作手通过地面遥控器及GPS定位对其实施飞行轨迹控制,远距离操控施药大大提高了农药喷洒的安全性。无人机喷洒施药防控技术覆盖密度高、防治效果好。无人机是螺旋机翼,能够与农作物的距离最低保持在0.5至2米的固定高度,当药液雾滴从喷洒器喷出时被旋翼的向下气流加速形成气雾流,提高了药液雾化程度,直接增加了药液雾滴对农作物的穿透性,减少了农药飘失程度,覆盖密度高、喷洒均匀,药液沉积量和药液覆盖率都高于地面机械、人工喷药,因而防治效果比较好,与人工喷药相比,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这将很大程度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对土壤、农业用水造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四、粮食烘干技术粮食烘干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可有效提高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降低外在因素影响,提高稻米品质,保证粮食安全。水稻收割后含水很高,如果不及时晾晒就容易发生霉变。水稻烘干作业注意事项:操作人员须经正规培训后水稻烘干作业注意事项:操作人员须经正规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进机谷物水分应在30%以下为宜,装稻谷过程中,烘干机满仓报警后,应立即停止进粮,防止进粮过多造成机器故障;烘干水分超过30%水稻时,装载量不能超过烘干机额定装载量的90%,否则易发生堵塞,崩仓、毁机的危险。严禁烘干水分超过35%、流动性不好的谷物。进仓稻谷含杂率应小于1%左右,如原粮含杂率较高,在进机前必须清杂,切勿混入扎绳、铁丝、长草、石子等异物,防止机器运转过程中卡死。进行烘干前需测定稻谷的原始含水率,同一批烘干的稻谷含水率差异小于2%,含水率差异大的稻谷应分别进行烘干。必须保持稻谷在烘干机内均匀流动,防止堵塞,避免粮食在高温下长时间停滞起火燃烧。发生粮温过高或有起火危险时,应立即切断全部电源,同时关闭热风炉燃烧器。粮食在粮食烘干塔内循环过程中加热是断续的,在正常容量下,一个循环时间在1小时左右,其中约1/4时间加热,3/4时间为不加热的烘干阶段,使谷粒内层水分向外层扩散,减少爆腰。对于不同含水率谷物同批次烘干,可采用常温风干后再进入连续热风烘干,也可采用二阶段烘干,即在脱水至18%含水率时,停止作业5小时左右,然后再继续烘干至进仓标准含水量(籼稻13.5%,粳稻14.5%)。机器在使用100小时左右要进行保养,检查调整提升皮带、三角带的松紧度,清理上下固定叶片及机器内部的杂物,检查各转动部件及有关部位的紧固件有无松动现象,把各部位调整、紧固到正常状态。稻谷烘干机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农民朋友晒谷场地紧缺、晒谷难、靠天吃饭的问题,不用担心水稻收获的季节遇上雷雨天气,导致水稻不能及时的晾晒而造成严重的损失。稻谷烘干可节省劳动力成本,减少损失浪费,水稻烘干质量好,深受广大朋友们的认可与欢迎。

五、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秸秆燃烧会造成严重的雾霾,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且极易引发火灾。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大量烟雾影响视线,引发交通事故。尤其是秸秆焚烧后破坏了土壤生物系统的平衡和物理性状,加重了土壤板结。秸秆还田是杜绝秸秆焚烧、减少大气污染、培肥土壤肥力的有效举措。南方一般种双季稻,季节茬口紧、前茬秸秆量大,秸秆切碎还田是缓解茬口矛盾的重要技术手段。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效果显着,一般每亩可增产8%左右。实践证明,秸秆机械切碎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手段。1、稻草切碎翻耕还田技术要点:在水稻收获时,使用自带秸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留茬高度10厘米左右。将稻草机械切碎成5-10厘米长,均匀撒在田里,每亩稻草(干重)还田量为250公斤左右(如早稻稻草还田,按稻草总量的3/5左右)。稻草还田要与增施氮肥相结合,稻草还田由于含碳多含氮少,微生物就会从土壤中夺取氮素,产生与水稻争夺氮素的矛盾,因此,每亩增施(在原肥料用量的基础上,作基肥施入)碳铵10公斤左右或尿素6公斤左右,每亩加秸秆腐烂剂3公斤左右拌细土15公斤左右均匀撒施,冷浸田每亩可配施石灰30公斤左右,以加快秸秆腐烂。在翻地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小角度转弯次数,一般作业两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两遍作业应纵横向交叉作业。翻地深度15厘米左右,90%以上秸秆扣入地下深度10厘米以上,秸秆要被土壤严密覆盖,翻耕后田间保持3厘米左右水层5-8天。2、中稻或晚稻田稻草切碎还田,配套、大豆、萝卜、油菜、红花草等农作物免耕轻简直播种植技术要点:将欲种植的作物种子均匀撒入田间,将稻草机械切碎成5-10厘米长,均匀撒在田里,用开沟机在田块四周、田中间每4米左右宽用开沟机开一畦沟,开沟所产生粉碎泥土均匀飞散入田间畦面并覆盖作物种子。稻草可保温、保墒、保护种子不被鸟类食用,稻草腐烂时可增加土温、提高土壤肥力,促农作物生长。3、稻草覆盖还田技术要点:稻草覆盖还田技术主要用于旱作物,在水稻收获时,使用带秸秆打捆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用运输车辆将打捆好的稻草运到欲覆盖旱作物地块,把稻草覆盖在作物的行间、畦面,方法简单,效果好。作物苗期覆盖稻草要注意覆盖的厚度,以免影响幼苗生长,大田覆盖要注意施足基肥,以免造成作物后期缺肥。随着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国家下调水稻最低收购价格,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上涨,严重降低粮食生产效益。大力推广应用水稻生产绿色机械化装备、技术,加快对劳动力的快速、有效替代,是大幅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种植成本、提升水稻种植效益,是促进水稻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绿色生态、安全高品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的关键举措,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1]、3月8日农业农村部通知公告栏:《早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指导意见(试行)》

作者简介:马成(1973.6.2),男、江西进贤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农机装备及农机农艺融合

.3.18。整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