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大诗人落第被歌妓嘲讽 愤然写下一首诗回赠 不料成为千古名句

大诗人落第被歌妓嘲讽 愤然写下一首诗回赠 不料成为千古名句

时间:2020-04-14 22:22:21

相关推荐

大诗人落第被歌妓嘲讽 愤然写下一首诗回赠 不料成为千古名句

烟花柳巷、秦楼楚馆,向来被认为是风尘之地,其中所诞生的情感,也是露水姻缘、逢场作戏,真也好,假也罢,但歌妓与才子的故事,却是极好的诗词灵感,当笔墨挥于青楼,曾诞生了多少千古佳句。

此间有柳永“此去经年,便纵有千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离别;也有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慨;还有黄景仁“具有青年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的追忆……。

能够令这些文人墨客写下如此真挚感人诗句的歌姬,想必也是能歌善舞、倾城绝艳且善解人意的好女子,但此等尤物还是非常少的。青楼本就是风月场所,大部分歌姬也都是攀炎附势之辈,她们都喜欢结交身份地位高、有才长得好的才子,一旦碰上屡屡落第,还长得不好看的酸秀才,自然是爱理不理,更有甚者,还会加以嘲讽。

大诗人罗隐就碰到了这样的歌姬。

罗隐诗非常不错,是晚唐着名诗人,诸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谁辛苦为谁甜”这等名句,都是出自他之手,在当时他也有很多粉丝。据唐人笔记,说当时的宰相郑畋之女,就非常仰慕他,喜欢他的诗词,甚至芳心暗许,但当看到罗隐的长相后,却极度失望,也不读他的诗了。

而且罗隐运气不太好,一生怀才不遇,科举屡屡落第,多达十三次,被称为“十上不第”。那个时候读书不做事也是很费钱的,所以罗隐十几年浪荡无凭,穷困潦倒。

一日,他经过钟陵县(今江西进贤),遇到一位名叫云英的歌妓,这位云英,十余年前和罗隐一起喝过酒,也算旧相识了,看到故人还没有脱离乐籍,被人赎身,罗隐感慨万千,正想和她唠唠嗑、叙叙旧,谈谈人生正能量。

没想到还没张嘴,云英先开口了,她说道:“哟!罗秀才怎么还是布衣呢?”

罗隐少年成名,博学多才,故而年轻时少不了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或许在十余年前的酒席上,这位云英的歌妓就看到过这一幕,本以为罗隐以后将会是自己高不可攀的人物,没想到再度相遇过去,他依旧是个落第的穷秀才,故而云英心中有些快慰,说出了这等嘲讽他的话。

这令罗隐十分愤然,不过他不会和云英斗嘴,估计也斗不过,读书人要有读书人的风骨和方式,所以他写了一首诗,名为《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年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首诗很好理解,就是说,当年钟陵酒席醉别,已经十多年了,重新看到云英你,依旧风韵犹存。“掌上身”是用赵飞燕典故,说其体态轻盈、婀娜多姿。三、四句则是感叹,说他罗隐没有高中出名,而你云英也没有嫁出去,还是乐籍,可能是我们都不如别人吧!“成名”是化用张籍“今日成名出举场”之典。

这首诗非常巧妙,既道出了自己多年不第的伤感和自嘲,又答复了云英:同是天涯沦落人,你我都这么惨,何必还要嘲讽我呢?想来云英当时也是非常不好意思,罗隐没有料到,这首诗之后广为流传,最后两句,也成为千古名句,经常被落魄的人用来自嘲。

古诗文网 推荐诗文名句作者古籍

赠妓云英 / 嘲钟陵妓云英

唐:罗隐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卿未嫁 一作:君未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钟陵醉饮一别已经十余载,又再次见到云英婀娜的身姿。

如今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大概是我们两个都不如别人吧!

注释

钟陵:县名,即今江西进贤。

掌上身:形容云英体态窈窕美妙。此用赵飞燕典故。

卿:古代用为第二人称,表尊敬或爱意。此指云英。成名:指科举中式。俱:都

创作背景

罗隐一生怀才不遇。他“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唐才子传》),却屡次科场失意。此后转徙依托于节镇幕府,十分潦倒。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路过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约莫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第路过钟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道:“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罗隐便写了这首诗赠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与故人久别重逢的感怀,借对云英的安慰,抒发了作者屡试不第、不遇于时的悲愤之情。全诗采用欲扬先抑及侧面衬托的手法,起到了跌宕起伏、言简意赅的效果。从文字风格看,此诗寓愤慨于调侃,化严肃为幽默,亦谐亦庄,耐人寻味。

这首诗为云英的问题而发,是诗人的不平之鸣。但一开始却避开那个话题,只从叙旧平平道起。“钟陵”句,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十二年前,作者年少英敏,风华正茂,才气逼人;歌妓云英正值妙龄,体态轻盈,色艺双全。“酒逢知己千杯少”,当年彼此互相倾慕,欢会款洽,都可以从“醉”字见之。“醉别十余春”,含有对逝川的痛悼。十余年转瞬已过,作者是老于功名,一事无成,而云英也该人近中年了。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两句中第一句写“别”,第二句则写“逢”。由怀旧过渡到眼前。前句兼及彼此,次句则侧重写云英。用汉代赵飞燕“掌上舞”典故。当诗人在“十余春”后再次见到已属半老徐娘的云英的时候,其婀娜的身姿竟然还同十余年前 一样,犹有“掌上身”的风采,可以想见年轻时的云英一定是十分令人倾倒。

如果说这里啧啧赞美云英的绰约风姿是一扬,那么,第三句“卿未嫁”就是一抑。如果说首句有意回避了云英所问的话题,那么,“我未成名”又回到这话题上来了。“我未成名”由“卿未嫁”举出,转得自然高明。宋人论诗最重“活法”──“种种不直致法子”(《石遗室诗话》)。其实此法中晚唐诗已有大量运用。如此诗的欲就先避、欲抑先扬,就不直致,有活劲儿。这种委婉曲折、跌宕多姿的笔法,对于表现抑郁不平的诗情是很合宜的。

既引出“我未成名卿未嫁”的问题,就应说个所以然。但末句仍不予正面回答,而用“可能俱是不如人”的假设、反诘之词代替回答,启人深思。它包含丰富的潜台词:即使退一万步说,“我未成名”是“不如人”的缘故,可“卿未嫁”又是为什么?难道也为“不如人”么?这说不过去(前面已言其美丽出众)。反过来又意味着:“我”又何尝“不如人”呢?既然“不如人”这个答案不成立,那么“我未成名卿未嫁”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也就很明确了。此句情感深沉悲愤,一语百情,将诗人满腔的愤懑、无奈倾泻无余,是全诗不平之鸣的最强音。至此,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顶点。

此诗以抒作者之愤为主,引入云英为宾,以宾衬主,构思甚妙。绝句取径贵深曲,用旁衬手法,使人“睹影知竿”,最易收到言少意多的效果。此诗的宾主避就之法就是如此。赞美云英出众的风姿,也暗况作者有过人的才华。赞美中包含着对云英遭遇的不平,连及自己,又传达出一腔傲岸之气。

“俱是”二字蕴含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切同情。不直接回答自己何以长为布衣的问题,使对方从自身遭际中设想体会它的答案,语意简妙,启发性极强。如不以云英作陪衬,直陈作者不遇于时的感慨,即使费辞亦难讨好。引入云英,则双管齐下,有言少意多之效。这首诗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有跌宕起伏之妙;引入云英来衬托自己,收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497篇诗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