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特别狠心特别爱!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一生的累赘!

特别狠心特别爱!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一生的累赘!

时间:2018-09-22 10:20:43

相关推荐

特别狠心特别爱!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一生的累赘!

1有一句话这样评价中国的家长,他们太爱孩子了,但又太不会爱孩子。中国父母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这个溺,指的是淹没,人被水淹了,叫做溺毙。如果父母给的爱很多,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溺爱是一种后患无穷的爱,他没有使孩子输在起跑线,却输在了终点线。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就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这背后揭露了中国家庭的一个群体——啃老族。有一个研究表明,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有三成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当我们透过这种表象,就会发现,导致这个问题的并不是子女,而是父母。没有不幸的人,只有不幸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不幸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不当的教育。

是父母在伟大的爱子光环中走进了误区,才不小心送给了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如何走出这个误区,是中国新一代父母养儿育女面对的新挑战。所以今天晚上我就给大家来讲一讲中国父母爱孩子的四大误区。2一、素质教育不等于艺术教育。近年来非常流行素质教育,可惜没有主心骨的家长,把音乐,美术,舞蹈、书法错当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们完全忽视了孩子品格的塑造、为人处事的能力、价值坐标的建立等因素,而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明确内涵,是一个孩子走向社会舞台的最必要素质。学校和辅导班都没有精力和义务去培养这种素质,只有那双推动摇篮的父母之手,才能给孩子这份价值连城的礼物。第一个误区的缺陷在于忽视个人技能的培养许多家长认为好分数就等于好学校,好学校等于好文凭,好文凭就等于好工作。

但是我要告诉告诉父母的是,好工作并不等于事业成功,在孩子小的时候,好成绩确实能说明他是个好学生,可当孩子长大成人,需要离开学校,走入社会,问题就出来了。当今社会需要孩子具备财商管理能力,逆商等多种生存技能,光会读书,没有这些技能的孩子就会很吃亏。许多名校毕业生在校时,被教导“只管好好读书就行”很多必要的社会技能没有人教,最后只能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用一次次的跌倒,摔得鼻青脸肿换来“社会”这门课上的及格分。第二个误区就是习惯性满足各种要求这种误区主要表现为长辈们对孩子的物质娇宠和情感娇宠,父母是孩子的提款机,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一律满足,给钱给物,甚至认为给得越多,父母爱的越深。有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以致于他们天真地以为,钱是从爸爸妈妈兜里掏出来的,钱是银行给的。如此想法不是孩子的悲哀,而是中国父母教育的悲哀,不知道钱从何而来,不知道劳动的价值,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这样会对孩子未来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很多中国家长觉得教育孩子不看重钱,是一种美德,这没错。但是,教育孩子不看重钱的根本目的是减少他们在金钱上的虚荣心和攀比风,而不是让他们不在乎钱,大手大脚,坐享其成。第三个误区,知爱而不知教爱子,是家长的天性。动物尚且舐犊情深,人类爱子的例子更是俯拾即是。其实现在很多父母都更重视教育了,但却没有领略爱而知教的内涵,爱而知教是家风教育,是素质教育,是慎思教育,而不仅仅是给孩子报音乐、美术、书法等培训课。有些父母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让他们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放肆,你说往东他非要向西,怎么说也不管用。其实你越是给孩子无原则的宽容和溺爱,他就越会巧妙地借用你的爱心,最后擒拿了你。第四个误区,过度抚养,关怀强迫,过度热心。它的症状表现在妈妈们过度介入孩子的生活,在孩子的上空盘旋转悠,不肯撤退,习惯性否定孩子自己做的决定,这就是关怀强迫症。从酸奶的牌子、衣服的挑选、零食的口味到食谱的搭配,包括玩伴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立都要一手包办。另外,他们经常会因为孩子的失败,过度忧伤哭泣。这是一种心灵勤奋,也是对孩子成长需求的一种忽略,会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了保护孩子,在爱的名义下,家长们付出了辛苦的代价,收获的只有孩子的唠叨与厌烦。

3以上这个四大误区,一般家庭都或多或少都涉足了这些误区。即使是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这种爱里都藏着伟大的牺牲和奉献,通过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错误的爱,很有可能让自己的牺牲付诸东流甚至使孩子的未来毁于一旦。为人父母谁不是艰难与伟大同行,辛苦与幸福同在呢,但是正如高尔基所说,生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爱孩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那么怎么走出这四大误区呢?我总结了七个字:特别狠心,特别爱。第一、要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有一个大的机制是“有偿生活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无论顺境逆境,生活条件的好坏,你所需要的东西都要通过你自己的努力获取。成长的每一个场景都是教育环境,生活本身就是个训练场。犹太人坚持孩子不能溺爱,从小要帮助家里分担家务,且越富裕的家庭可能更强调孩子必须承担家务。犹太作家沙拉甚至还建议了非常具体的“孩子家务能力栽培法”:3~4岁:自己刷牙,收好干净的衣物,帮助父母收拾房间和整理玩具,把脏衣服拿到洗衣机里;4~5岁:会浇花浇菜、擦桌子、拿报纸等等;5~6岁:会料理大部分个人卫生,给自己的房间扫地、拖地,把垃圾带到垃圾箱,会摆放饭桌,把杂物放到相应的地方去,整理自己的床铺;9~12岁:会料理全部个人卫生,会擦家具,会洗衣服、拖客厅地板甚至帮厨;13~15岁:为家人准备几餐饭,清洗自己全部的衣物,协助父母完成一些比较繁重的工作,为自己的钱做好预算,选择购买自己的衣服,在附近地区做一些工作,会熨烫衣服;16岁以上的孩子:在外面打工赚钱,在大人的监管下独自出门旅行,做好高等教育的目标计划,负责个人的全部穿着,计划并准备一家人的饭菜,因为吃饭是家庭生活的基础的基础。

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做过一个调查: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在犹太人看来,一个连做饭都不会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学问。不论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父母都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磨练孩子的意志和智商。第二、学会延迟满足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 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之举动。以色列家长常跟孩子沟通对话,听孩子谈谈他们对延迟享受的理解。他们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玩,就必须去赚取自由时间,但这需要你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和优秀的学业成绩。此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就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了。但是,如果你搞错了顺序,整个系统就不会正常工作,那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最后只能拥有一些最终会坏掉的便宜玩具,然后一辈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 没有玩具、没有快乐。以色列学校的家长恳谈会,每次都能让我受益匪浅,家长们常常对“学会拒绝”的家教观念提出自己的见解。著名犹太教育家弥塞亚早就鲜明指出: "在家教方面, 教育孩子什么事是不能做的,非常重要。”“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要的东西并不能唾手可得。“延迟满足” 增强了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对成功至关重要的逆商。不仅如此,“延迟满足” 还训练孩子在延后享受中磨练意志,磨练对人生的期许,从而变得更有弹性。包括在学习方面,也会变得更有耐心。第三、撤退一步,学会放手犹太思想家朱特比有一句名言,被犹太家长珍藏在爱子教科书中。他说:“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如果父母过分呵护孩子,反而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绝对没有独立的人格,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犹太名人马克思也曾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家长为什么放手难?当新生儿呱呱落地的时候,他与母亲脐带相连、血脉相连,这就使放手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

犹太家教法则告诫父母: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他的世界。撤退越早、放手越早,孩子就越容易适应他们的未来。在犹太父母看来,不肯撤退、不肯放手,把孩子培养成“超龄婴儿”,“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是父母对一个美好生命的辜负,是父母教育的失败。真正为子女幸福着想的父母,要有超越世俗成见的慧眼,自己要向后退一步,为孩子多创造挺身而出、探索外界信息的机会。而不是冲锋在前,一手包办,挡住了孩子展望未来的视线。不做包办的管家,做一个参谋、观察、提醒的军师是犹太家长对自己父母角色的定位。父母退居二线,鼓励孩子挺身而出,寻找兴趣和愿景,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并付诸实践。以自己的速度朝着或许平凡却不平庸的理想人生前行,尽管一开始飞得慢,却能续航到终点。喜欢本文,欢迎

转发分享出去,我们一起正确管教孩子,不姑息、不护短,让孩子更有未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