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大师李可染作品

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大师李可染作品

时间:2018-07-23 22:49:09

相关推荐

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大师李可染作品

《北国风光》将诸多绘画元素与艺术语言统一在不足4平尺的盈盈画面中,而其恢弘气势却已溢出画面,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子嗣的心间。作者将各具象征意义的宝塔山、黄河、长城、红太阳、松林、山脉等融汇成一幅美好河山的胜景,传达出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东方红,太阳升——祖国山川大地都披上了朝霞的红色光晕,宝塔山在最为近景处的山顶屹立,似灯塔般指引着方向;母亲河顺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流淌,隐约传出历史的车轮声;长城在蜿蜒中奋力前行,诉说着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历史

毛主席词意图

李可染

1972年

毛主席词意图 设色纸本 1972年作(484万元,11月北京华辰)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

1962年

创作于1962年,画幅为2.8平尺,李可染在广东从化创作。款识题于画的右上角,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二年秋可染作于从化翠溪宾舍”。(407万元,1999年中国嘉德)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

1963年

第二副创作于1963年,尺寸为69.5×45.5cm,李可染在广东从化创作。款识题于画的右上角,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三年可染于从化”。此画1963年出版于第6期《美术》杂志,李可染把它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现藏中国美术馆。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根据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所作。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句意再造了一个艺术世界,在黑红对比中写南国深秋景色,带有理想化的诗意色彩。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

1964年

第三副创作于1964年,藏于李可染家中(尺幅相对较小)。画右上角题“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可染写毛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八大处”。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

1964年

第四副创作于1964年,2000年,荣宝拍出501.6万元,3.1平方尺,现为私人收藏(海外华人林百里)。左上角题:“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主席词意,一九六四年可染”。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

1964年

第五副创作于1964年9月,现属于北京画院。“文革”前李可染曾送北京市美协, “文革”后,发现一件藏于北京画院,该画左上角题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年秋九月写毛主席词意可染”。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

1964年

第六副创作于1964年9月,尺寸最大,131×84cm。目前唯一在市场上流通,曾在香港佳士得中国近代画场上拍出3504万港元。保利春拍上估价2.8亿元人民币的《万山红遍》就是这张。该画左上角题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年秋九月写毛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可染”。(3504万元,5月佳士得香港)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

1964年

第七副创作于1964年10月,现属于北京荣宝斋。应荣宝斋之邀,李可染为建国15周年国庆画了一个大幅,此幅右上角题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建国十五周年大庆,可染写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此件现藏于北京荣宝斋。

万山红遍

李可染

1963年

万山红遍 设色纸本 1963年作

万山红遍

李可染

1964年

万山红遍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万山红遍

李可染

1964年

苦心经营是艺术家良心所在,这是李可染从艺数十年的经验总结。而《万山红遍》为自己的立论做了最好的脚注。画作取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词意,气势豪迈雄强。1964年创作此画时,正处于李可染大量写生后的理性思索时期,逐渐摆脱写生状态,把写实描绘变为抒情性的写意表现,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是李可染的代表作之一。

韶山

李可染

1969年

作于1969年的《韶山》,在李可染《韶山》山水画创作中最早的一幅,也为那个时代的红色文化留下了印迹。

革命圣地韶山

李可染

1971年

《革命圣地韶山》这幅画的行文走势,横书、竖写,一律自左起往右行。此种书写体势、款式考究特别,画面层次丰富。若与李可染一生创作的大量山水画比,应该看作是一位山水大师在特殊年代创作的特殊山水画。

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

李可染

1974年

此幅《韶山》创作于1974年,是李可染同类题材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幅(141.5×243.1cm),构图完整,经过多次加工,成为李可染的经典构图和革命圣地山水创作的集大成之作

长 征 镜心

李可染

1959年

长 征 镜心 1959年作 (1.075亿元,11月20嘉德秋拍)

长征 镜心

李可染

1978年

1978年作(9856万元,12月北京保利秋拍)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 纸本 墨笔淡彩

雁岩一景

李可染

1962年

《雁岩一景》是一件了解李可染山水写生观的演变,以及认识李家山水画面貌特征的关键作品。此件于1962年创作完成。从李可染践行山水写生至此,历时数十年,他升华“写生”提出“采一炼十”的创作主张。

春雨江南

李可染

1962年

《春雨江南》画于1962年,这是李可染画江南风景的代表作,描绘春雨中的江南景象,水墨淋漓,幽淡为宗,极尽浑厚华滋之致。此件作品可以说是他另一幅代表作《杏花春雨江南》的姊妹画作,清新生动、酣畅淋漓且又不失沉厚质朴。安静清新的江南水乡,绿色掩映下的小桥流水人家,一片迷蒙雨雾、两岸杏花芬芳,水乳交融的江南风景,早已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而在掩映了黑与白的色相中,李可染用高超的画艺,妙手成春,令人敬仰。

爱晚亭图

李可染

爱晚亭图 设色纸本 (682万元,5月中国嘉德)

巫峡帆影

李可染

巫峡帆影 设色纸本 (203.5万元,6月中国嘉德)

无限风光在险峰

李可染

1973年

全画充满博大、雄强、浑厚的气概。他的用笔有如屋漏痕和折钗股,无论画山石轮廓还是画树的枝干,积点以成线,竖劲中有横劲,横劲中有竖劲是矛盾又是统一,都是合了疾涩二法,表现出生命力,栉风沐雨,经受了大自然的考验,克服了各种阻力,顽强的生命在奔突着,坚韧持久地活跃着。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

花果山

李可染

1973年

此幅《花果山》创作于1973年,画面是红与黑的色彩基调,前景红色的林木与远景黑色的山峦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视觉上是一种冲突,这种冲突也使画面更具有震撼力。两座馒头状的圆润山峰一前一后,以墨色浓淡区分出空间距离,山以没骨法写之,大片水墨渲染出饱满的山体,但是其中又透气,有层次。山脚下散布着白墙黑瓦的民居。前面是大片水域,两只渔船行走在水面上。从画面前方左右斜伸出的树枝向画面中心汇聚,打通了山与水的界限。枝干以浓墨写成,树叶以干湿、浓淡不等的红色染出,既有层次,又混成一片。整幅画面使人感受到一种浓墨与重色并置产生的强烈效果。

蜀山春雨

李可染

李可染的山水画在70年代前後风格丕变,其山水形象气势撼人,而又朴实近人,尤以设色浓烈、用墨沉厚而著称,故而别开生面,有“李家山水”之誉。此幅《蜀山春雨图》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画面饱满,巨峰高耸,气势博大,墨色淋漓,有高山仰止之感。全图以积墨层层积染,用笔老辣厚重,蜀山的湿润与桃花的红艳相得益彰,同时又吸收西洋绘画对光影描绘的优长,形成迥异时流的自家气派。可作白居易《忆江南》“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绝妙注解。

江山览胜图

李可染

1973年

江山览胜图 设色纸本 癸丑(1973年)作 (209万元,4月北京匡时)

漓江胜景

李可染

1973年

这幅画的构图是运用传统“以大观小法”,也就是减弱远近透视大小差别,人为地扩展境界。如果真的站在江边,则看不到这么多,这么远,船也不会这么清楚。这是画胜过照片的地方,自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