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漫谈中国祠堂文化 第三章 第一节

漫谈中国祠堂文化 第三章 第一节

时间:2019-06-21 06:07:48

相关推荐

漫谈中国祠堂文化 第三章 第一节

祠堂建筑精美华丽、古朴典雅、制作严谨、工艺精湛,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成为反映传统建筑和构成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元素。深入研究其建筑风格与特点,十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祠堂文化。

第一节空间布置

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家庙)等不同类型,形制也有所不同。宗祠是祖先崇拜的仪典性场所,作为一种崇祀性的礼制建筑,建筑格局需要适应仪典的要求,而这些仪典又有一定的规范,因此,宗祠的格局通常变化不大,特别是它的中央主体部分,保持着一种由于功能而程式化的空间。

一、基本型制

一般祠堂通常以“四点金”和“八间头”为基本型制。所谓“四点金”就是小型三合院和四合院。

三合院是正厅三开间、双坡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木结构,两厢房为廊庑,正面仅一院门,无倒座房。

“四合院”通常正房及倒座均为三开间,左右各一开厢房,中间围合着天井。大门位于倒座的当心间。也有三进四合院结构,通常二进方亭是一座歇山顶或庑殿顶的抱厦方形建筑,与三进主殿紧密相连。岭南许多祠堂都采用这样结构。

“八间头”的平面与“四点金”基本相同,只是左右是厢不是过廊,而是用格扇封闭成一间厢房,连上下正房共有八个封闭开间,俗称“八间头”。

三合院祠堂结构图

二进四合院(八间头)祠堂结构图

三进四合院祠堂结构图

另外也有“三纵三横”的布局,建筑形式以硬山为主,中路为三开间三进深的建筑群。由于社会环境及宅基地的局限,现在有些新建的祠堂一般只有大门和四周高墙围合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进门一天井,一间享堂。

三纵三横的三进六庭院祠堂结构图

大的宗祠也有三进六院结构,由十九各厅堂组成。主体建筑布列在中轴线上,偏房,廊庑布列两侧;中央为大道巷,(神道),历阶而生,两旁种植花草和苍松翠柏。大体上可分为牌坊、门前广场、大门、围墙、天井、享堂、拜堂、寝堂、辅助用房等几个部分。

二、空间布置

宗祠一般为传统的坐北朝南、内院式结构,多数为三进两院、中轴对称式布局,东西两侧为庑(wǔ)或厢房。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仪门(门厅)、拜殿(享堂或祀厅)、寝室。享堂亦称祭堂,为祭祖举行祭祀礼仪和宗族议事的场所;寝室用于供奉神主(祖先牌位)。宗祠的寝室内少数还供有塑像。一些名宦祠前还建有照壁或牌楼、牌坊,画栋飞甍,以壮观瞻。有些支祠省去了仪门,规模一般要比总祠小些。

三进两院式祠堂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右对称,高低错落,给人以幽深和敬畏之感。

三、其他附属建筑

(1)戏台:规模较大的祠堂都有戏台。戏台平面面宽一般四柱三开间,少数再增加两个侧台构成五开间。戏台的明间与深度均在五、六米,台高1.6米左右;必须设置在正中,大门设在两侧。从戏台两侧通过,可进入祠堂内部。戏台有南北之分,南方戏台轻盈飘逸让人回味,北方戏台厚重敦实独具风韵。

(2)旗杆:古时建祠规制中规定,宗族中有四品以上官位的,才允许在祠堂门前竖立高大的旗杆。民国后改制,家族有百岁老人,或有在海外经商致富后,对国家和家乡作出显著贡献者,也允许竖立旗杆。所以,在一些名门望族祠堂大门前,均可看到旗杆高耸。

(3)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是用来标榜功德,宣扬封建礼数的。祠堂前的牌坊,按其建造意图,可分为三类:标志坊、功德坊、科举成就坊。按建造材料分,有石牌坊、木牌坊。

(4)水池:牌坊正前方多修筑有水池,水池也称为泮池。泮池是过去学宫中礼仪性的设施,寓意自己家族有更多的子孙“进学”“入泮”,成为科举人才;另一方面,民间还认为水池是“聚财”的象征,同时也具有消防灭火的实用价值。

大多宗祠往往都是倾当时一地或一族之力建成,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再由后人不断修葺翻新。虽然不同的建筑,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布置,营造了不同的气氛,或庄严肃穆,或静谧悠然,或高尚崇敬,或小巧秀美。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宗祠大都是当地最壮观、最古老的建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