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卢娜《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课堂实录

卢娜《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课堂实录

时间:2022-06-29 23:51:06

相关推荐

卢娜《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课堂实录

(-03-15 10:42:15)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课堂实录

焦作一中卢娜

时间:3月11日

班级:焦作一中届高一5班

执教:卢娜

师:今年春晚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过了,那谁知道在节目评选中哪个小品被评为一等奖了?生:赵本山的小品《捐助》。师:这个事情一出来,人们就有很多争议,2月16日有人发起央视虎年春晚“最烂节目”评选活动,赵本山小品《捐助》在“春晚最烂节目”评选中位居首位,有超过8成的网友不希望赵本山再上春晚。他的作品被评选为一等奖,这将是史上滑天下之大稽的“四枪拍案惊奇”。大家是怎么看这个事的?这里反映出了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生1:赵本山年年上春晚,审美疲劳了,该换人了。生2:春晚评选活动被格式化了,缺少真实性。师:很好,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理解这件事吗?生3:赵本山的首次亮相是以一位东北农民的身份与观众见面的,他幽默的风格一下便抓到了观众的心。随着他的一次次演出,名声越来越大,观众渐渐把他捧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位,甚至潜意识里会认为赵本山应该上春晚!然而,站在赵本山的角度上看,他,作为一位农民,带给我们的仅仅是茶余饭后消遣用的小笑话,仅仅是逗大家开心,难登大雅之堂。多年连续在春晚上的表演也使他逗笑的本领发挥到极致,再难想出更多,更有深意的话题。他,已经黔驴技穷了!然而,他在观众中的知名度又使他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观众的要求,期待,另一方面,却是低俗的文化底蕴与现代人逐渐提高的审美观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他早在多年前便为他今天的境地埋下了祸根。(学生鼓掌)师:分析得非常到位,很有见解。那么我也简单做了一下分析,大致有四点:1明星效应太厉害;2评委需要提高品味;3大多数人的意愿不能代表权威;4赵本山不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小品之王了。世界上的客观事物就好比这场争议是多层次的、多侧面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我们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而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如此,要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从中选取最佳的立论角度。

议论文的三要素中立论(也就是文章的立意、论点)是最重要的,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所以我们写议论文时一定要先立意,并且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好,下面就让我们以课本上的一道练习题为例,来感受一下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

(出示课件)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韵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

师:我给大家一些提示。和“水”相关的词语,成语、名句有很多,同桌间互相讨论一下,都能想到哪些,这些在词语中赋予生命的水,都分别有什么含义?或者想一下“水”有哪些特性,有多少特性,就有多少立论的角度。下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两分钟。

(学生讨论)

师:我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你们都想到了哪些和“水”相关的词句?在这些词句中水都蕴含了哪些含义?哪位同学给我们说说自己的观点呢?

生1:清水一路走过会变成浊水,浊水虽浊,但是只要内心平静,静心静置一段时间后浊水亦会沉淀变成清水。这说明平心才会还其本质。(学生鼓掌)

师:思考得很深刻。还有不同的观点吗?

生2:我想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蕴含了包容这一主题。

生3:水洗净了它物,却污染了自己。这种付出而不求回报的表现体现了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很好。由这个观点我想到了道家提出的“上善若水”,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淌,去造福万物却不求回报,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央视一套就有这样的公益广告。还有哪些含义吗?

生4:水作为生命之源,哺育了万千生灵。而我们的生产生活,更是离不开水。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不能单一地以好或坏来评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它,可以是甘甜的乳汁,也能是滔天的巨兽!

生5: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师:很好,看问题很全面。还有吗?

生6:水极易溶于所处环境。用方瓶子装它,它就是方的;用圆瓶子装它,它就是圆的。另外,水在溶于自己所处环境时也在无形中改变着环境。如,河底的鹅卵石原来并不是圆的,在水流的作用下逐渐就变成圆的了。还有,水也代表着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水滴石穿”就是最好的例子。

师:这位同学一下说了三个观点:水适应力强;水可以改变他物;水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说到“水可以改变他物”这一点,我想到了有一个人在自己的文章中说,自己想做一粒咖啡豆,因为融化在水中,可以改变水的颜色,水的味道,从而给享用它的人多了几分情趣。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水是可以改变很多物质的,比如我们每天的饮食大多需要水来改变性状。所以水改变了别人,也被别人改变。

那么这场讨论中,我们体会到了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水,居然隐藏了这么多的奥秘,看来多思善想能帮助我们增加生命的厚度,感悟更多的人生体验。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老师改编得稍微复杂一点的材料,这里有多个审题的元素。

(出示课件)他是早期留法的,在巴黎,画些很东方情调的油画。有一天,有人介绍他认识当时一位非常出名的老评论家,相约到咖啡馆见面。年轻的他兴匆匆的抱了大捆的画去赴约。和这样权威的评论家见面,如果作品一经品题,那将会身价百倍,就算被指拔一下,也会受教无穷。到了咖啡馆,他正想打开画布,对方却一把按住,说:“不急,我先来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你几岁出国的,第二,你在巴黎几年了?”

“我十九岁出国,在巴黎待了九年。”

“晤,如果这样,画就不必打开了,我也不必看了,”评论家的表情十分决绝而没有商量的余地,“你十九刚出国,太年轻,那时候你还不懂什么叫中国。巴黎九年,也嫌太短,你也不知道什么叫西方——这样一来,你的画里还有什么可看的?哪里还需要打开?”

那以后,他回国到杭州美专教画,画的极好,成了一位知名的画家。

师:这个材料有一定难度,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这个文章中哪一部分最重要?

生:评论家的话。

师:没错。还有“东方情调的油画”这几个字。看这篇短文中有几个人物?

生:有两个,画家和评论家。

师:那我们看从这两个人身上分别能体现出那些观点?大家思考一下。(两分钟)

好了,哪位同学说一下?

生1:我觉得画家是一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他在巴黎待了九年,时间也不短了,如果他是一个傲慢的人,他会想,我已经够好了,很多人也认为我画得很好,就不会回国发展,而画家是一个愿意听取他人意见而完善自己不足的人,所以,他回到自己的国家,继续深造中国的传统画作,他获得了成功,出了名。

生2:让时间来沉淀对生活的认知。十九岁刚出国对中国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来巴黎九年对巴黎的了解还不透彻,他画一些很有东方情调的油画,则使画看起来不伦不类。画家听了评论家的话后决定回国,在杭州美专教画,画真正具有东方情调的中国画。

师:说得好,时间是提升自我必要的条件,时间可以增加人的精神积淀。所以要想成功,必须有长期的积累。还有哪些观点呢?我们从评论家的角度可以怎样理解呢?

生3:我不认为时间可以代表一切。也可能那个画家天资聪慧,很短的时间内就学得很精通。时间长短并不是问题,而是看在这段时间内对时间的利用效率。而且我认为每种文化都有其优点与缺点,画家具有东方情调的油画正是将东西方文化合为一体,说不定会比东西方各自的文化更上一层楼。况且画家兴冲冲地去找老评论家,老评论家应该尊重他,看看他画的画。没有看到就下结论,有点草率,说不定画家画得真的很好。

师:大家觉得这个观点如何?

生1:可以。

生2:不行。

师:问题出现了,这个观点很显然不符合材料的主题,从哪可以看出来?

生:文章最后一段:那以后,他回国到杭州美专教画,画的极好,成了一位知名的画家。

师:画家的成功说明评论家的话是有成效的。那么下面我们接着探讨如何选取最佳的立论角度,通过这则材料我们得知首先要选择最贴近材料主旨的角度。论点要符合材料的写作意图。对于这则材料来说,哪个观点是最佳立论角度?

生:要想成功,必须有长期的积累。

师:其次,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积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写作选取的角度也不同,要因人而异。所以选取最佳立论角度还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角度。最好选择的观点新颖、深刻。

(出示课件)

平心选取最佳立论角度的方法:

1、选择最贴近材料主旨的角度。

2、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角度。

3、选择深刻的新颖的角度。

师:那我们看,这三点顺序换一下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选择最贴近材料主旨的角度”是前提。

师:没错,那么写作观点新颖固然很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得好,如果不行,怎么办?选适合自己的,哪怕是很老套的观点。新颖不单是在主题中体现,你的写作方式,论证的材料都可以让文章变得新颖而深刻。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一个课内的,又分析了一个课外的,下面让我们看一个高考作文材料。

出示课件: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师:这则材料我们同样还可以用找元素的方法来进行审题。但学习不是机械的,我们要在实践中活学活用,积累更多的写作方法。那么下面我们用另一种方法来分析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给大家一些提示。

出示课件:从分析原因入手

1、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

2、孩子为什么称乌鸦可爱?

3、牧羊人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师: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

生:我觉得是它没给自己定好位,没有发现自己的长处,盲目做一些自己不适合的事情,谁叫它是一只乌鸦呢。(老师补充)

出示课件: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遇失败。

师:孩子为什么称乌鸦可爱?

生:孩子认为乌鸦很可爱,是因为孩子的想法是很天真的,孩子看到了乌鸦的长处——执着。

师:这说明乌鸦有勇气,敢于尝试,虽然失败了,但是这种精神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

(出示课件)乌鸦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勇气可嘉!

师:牧羊人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生:乌鸦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定位不准。

出示课件:人贵有自知之明。

师:这节课我们先分析了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又探讨了如何选取最佳的立论角度,最后总结了方法。大家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这些材料,进行发散思维,答案是多样的。我们的学习不是机械的,你要在现实的写作中灵活运用,不断积累经验、方法,用你的心,用你的灵感去触摸文字背后的真谛。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高一必修3“表达交流”中的一节课,是有关作文写作指导的。考虑到高一学生面对作文审题时胆怯、不敢发言的情况,我就从春晚节目评选这件人人皆知的事件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在整节课中我选取了一道课后题和一篇课外的短文,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分析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而后再进一步探究如何选取最佳的立论角度,让学生有方向地去感悟议论文论点选取的重要性。并最终明确学习选取最佳立论角度的方法,提示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要活学活用。整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都很好。

但这节课我有两个失误:一、材料的选取。在作文材料的选取上,是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由课内到课外,由单个元素到多个元素,但是我没有考虑到两个材料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结果第二段材料选取得过难,学生都很迷茫了,不知道该怎么说,我连着问了两次,都没有人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后来再三引导,才有一部分学生寻找到了答题的方向。二、对学生的引导不当。第二则材料的主题很明确,就是成功重在积累,但我一开始让学生从画家和评论家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把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了,弄得学生一头雾水。我应该一开始就让学生去寻找文段中的重点语句,这样分析起来就简单多了。这说明我在备课的时候只备了教案和老师,没有很好地备学生。(卢娜)

刘小苗点评:

整个课听起来比较顺,教师的教态很好,语言简洁,对学生的点评比较到位,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我们以后讲评作文带来了不少的启示。比如对于命题作文特别是词语的立意角度,我们就可以充分锻炼一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这个词语。我认为这个方法很有效,会给学生一定的启发。让他们知道有关词语的命题看似限制很多,其实角度也很多。这样,学生再写这一类作文时就不会有惧怕之感。

如果让提建议的话,我觉得课堂的容量不是很大,内容还是有点浅,对学生的方法的指导还有点少,学生对这一类寓言故事的理解,包括概括出作者的观点还是有难度的,对材料立意的方法规律讲解的还不够到位,没有达到一针见血,举一反三的地步。

至于材料作文的立意究竟该怎样去指导,我也说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只是从几个元素去考虑立意,还是有些简单了。

屈海生点评:

卢娜老师这节课引导学生探讨学习作文立意的角度,考虑到高一学生的特点,选择比较容易的角度入手,从评议春晚小品现象到两个话题探究再到总结和练习,教学层次清楚。教学引导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利用词语提示、角度提示、方法提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教师的课堂语言比较干净利落,点评和总结比较到位。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卢娜老师的进步是比较明显的。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时机应当安排恰当。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应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基础,对于适合学生独立完成的问题,更要给学生创造静心思考的条件。在探究“水的哲理”这一话题时,卢娜老师给出材料和提示后直接要求学生展开讨论,但从这个话题的难度看,应该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或者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合作探究。

李瑛点评:

卢娜这节课是成功的。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首先要有多个角度的理解,然后才是选取。其实学生最大的难题是拿到一个材料一片茫然,根本就没有理解,更谈不上多个角度,当然也就无从选取。所以卢娜先让学生对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尽可能多找出些论点,论点丰富了,选取起来就有很大余地了。多找论点的练习很有必要,如果学生能够找出多个角度多个论点的话,找出最佳最准最拿手或者最新颖的角度也就不难了。

王帆点评:

我比较赞同屈老师的点评。确实,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卢娜老师的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还记得三年前也一起听过她的《荷花淀》,那次的讲课也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一位年轻教师成长的轨迹。这些点滴细节的成功让我感觉到卢娜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的精心,对整个课堂由简到难,由低到高的层次感把握较好,这就仿佛给了学生一个逐步成长的台阶,可以让他们踩着这个台阶一步步坚实地往前走,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有很深刻的两点:1、课堂的组织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层次有目的的展开,通过分析案例——概括规律——反馈练习的科学思维过程组织课堂,使整个课堂显得富有张力和弹性。2、课堂语言干净利落,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学生的点评也能做到要言不烦,一针见血,这就很好地显示出了一名语文老师长期积淀的语文素养,这是我多次听卢老师课的一个感触,说明她一直在孜孜不断地追求新的高度,而相比之下,我感到自己的课堂语言就显得随意随性,有时的点评极为欠缺严密的逻辑顺序。这些优良的教师素质真是要靠平时的积累才能达到的,所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回答的有效点评将成为评价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所以,我想下一阶段要在这方面要下足够的功夫,以期取得实际的课堂收效。

田亚军点评:

一上课卢娜老师那春风细雨般的声音就使我想起去年听过她的那节《记念刘和珍君》。卢娜老师的语言总是那么温馨,语调根据所讲内容的变化而抑扬顿挫,使之时时吸引听者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投入到老师所讲的文本中。

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取现实生活中大家都熟知的热点、焦点导入,吸引学生眼球,抓住学生的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之更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充分利用了课堂的每一分钟。

二、课堂环节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十分紧凑流畅,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和把握。

三、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讨论,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四、课堂掌控非常好,点拨适时而且简练到位,更重要的是课堂中贯彻学习方法的指导,这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解决了我们现在面临的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

通过这堂课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自己在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通过多学多听,以及多邀请老教师听课指导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王扬点评:

卢娜老师这节课,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两点,第一语言简洁生动,语调平易温馨,让学生如沐春风;第二对学生发言的点评方法灵活,准确到位。这两方面很值得我学习!

吴春梅点评:

虽然听课过后有段时间了,但回想这节课仍留给我很多印象深刻的东西。虽然听课吸收的角度不一样,但一堂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课肯定有很多可取之处。我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的话,这也许就是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的东西。站在老师的角度而言,能学到的东西也很多。比如:这节课用的材料不多,三个,一个口头材料作为导语,引发学生思考,两个书面材料在多媒体课件上,学生思考讨论,老师引导升华。材料不多,但点拨到位,总结到位,能引导学生的思路。所以可见上课时材料不在多,如要效果好,还得老师有点拨引导的能力和素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老师点评学生的发言精炼到位,既能保护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纠正学生的一些问题,点评的效果很好。魏书生说为学生服务就是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活动才能让学生提高,让学生提高才是教育的目标。所以怎样调动学生,组织学生也很关键。这点值得学习。

张莉点评:

在听卢娜老师讲之前,我对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也做了一些思考。

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的角度有: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但如何在一节课中完成这么几个要点的讲解,以及如何把理论性的知识形象化,从而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参与情绪,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这些问题让我感到棘手。卢娜老师这节课有几点让我很受启发:

1、学习目标的确定。确定学习目标要综合考虑课堂容量、学生接受程度、教学重难点、教师驾驭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我们有时会因为低估学生水平或对教材研究不透而把目标定的过于繁杂,有时会因为课堂语言繁荣拖沓或课堂活动设计不合理而把目标设定的过于单一。从教几年中我经常会因为害怕错过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讲解而把知识内容一加再加。这往往使得课堂容量过大,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因为讲解过于繁杂而导致该突出的未突出,该深挖的地方也因为课堂时间所限而一笔带过。

卢娜老师的这节课删繁就简,突出了选取立论角度的两个常用也是最具指导意义的方法:多人或多物的材料,选择重点的“人”或“物”作为立论的切入点;一事多因的材料,找出“因”所在作为立论的角度。重点突出,在有效时间内完成了明确的目标,同时讲练结合,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落到了实处。

2、探究材料的选定。越是抽象的、理论化的知识,越是需要有生动新鲜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这节课中,卢娜老师一共选取了三个材料:“水”的哲学解读;《不必打开的画幅》;高考全国1卷作文题。这三个材料的选择是经过了一番慎重筛选并恰到好处的。我们在必修1梳理探究课《优美的汉字》中对“水”这个字进行过意象和哲理性解读,这里使用课本上写作练习板块第五大题的材料是对课本的回归,也是对学生认识的再提高。高考作文材料恰恰能针对性地解决“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便有几个立论的角度”这一教学重点,且涉及到了对上一方法的应用。更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张晓风的《不必打开的画幅》作为材料。这是09年上半年语文报上的一篇文章,可能是被大多数人疏忽的,但卢老师却能改编之并为我所用,成为一则很新颖的作文素材。由此,其在教学中善于发现、积极于探索创新便可见一斑。

3、课堂进程循序渐进。通过激趣导入让学生接受认识事物可以有多个角度这一点,进而尝试多角度看待事物(“水”的哲学解读)。其次安排第二个话题探究,材料分析上要比前者难,所以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再次出示高考作文材料,有了由生活到考场的一个跨度。三大步的课堂设计完成了从理论认识到方法指导的训练,思路清晰,科学合理。

4、课堂语言省简,评价富有针对性。这一点前几位老师评点了很多,不再赘述。

总之,这次听课让我对卢老师由衷佩服,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青年教师成长的执着。不断地争取、改进、创新、提高是我们每个青年教师的必修课,我们需要不断地在向身边每一位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反观自己的成长,提高自己对教学教研的认识和自身业务水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