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皇帝名号 尊号的由来

皇帝名号 尊号的由来

时间:2023-07-21 20:38:44

相关推荐

皇帝名号 尊号的由来

今天说一说皇帝的名号。

公元前2,秦国兼并了六国,实现的全国的大统一,秦王嬴政认为王的名号对他已经不适用,于是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当时的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大臣与博士商议之后,上书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黄,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嬴政在审议群臣的上书之后下令:"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且重申:"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见,皇帝的名号,是嬴政的起意,经过群臣和博士们的讨论和建议,最后由嬴政个人裁定的。至于自他为始皇帝而传之于万世,无非是他个人的意愿,实际上刚及二世便国破家亡了。

秦始皇"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将三皇五帝名号合而为一,号称"皇帝",这是旷古以来所未有,被认为是最崇高的名号,一经出现,便被历代王朝所接受。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

皇帝已经是最崇高的称号了,但高居于皇位的统治者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希望有更崇高更尊贵的名号。皇帝底下的官僚们,出于本身利益的动机,在适当时机就会顺应皇帝的欲望,公开进行吹捧,使皇帝的名号又增加新的内容,那就是尊号,也称为徽号。

尊号出现在唐高宗李治当政时期,这时期的唐朝社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旧官僚的集团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摧毁时,新的集团势力便会兴起。旧集团势力希望能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新的集团则希望取得和扩大自己的利益,而要所追求的利益,只有求宠于皇权,谋其青睐和重用才是唯一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新旧集团势力都会不约而同地拜倒在皇权脚下,谄媚吹捧则是他们在争夺利益时共同使用的手段。

唐高宗李治接受群臣的公开吹捧,被尊为""天皇大帝"。本来皇帝已经是至尊至贵的名号,统治者的虚荣和无可遏制的权欲,促使他们不满足所有的君主都能称呼的皇帝名号,总想在皇帝行列中突出自己,总想尊上加尊,荣上加荣,而在权势的作用下,善于观风使舵的官僚们自然会不遗余力的竭尽迎合之能事。武则天以女主自为皇帝,为了保住皇位,她残酷的剪除异己,甚至不惜屠戮自己的亲生骨肉。虚荣心使她示意轻信吹捧自己,而希望谋取私利的臣僚们,正好得到这个机会,便群起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自此以后群臣上尊号便成为定制。

唐玄宗李隆基以后,在位的皇帝常常多次接受群臣奉上的尊号,唐玄宗本人就被多次奉上尊号,开元元年(7)"上加尊号为开元神武皇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上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年(742年)再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天宝七年又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最后在天宝十二年(735年)加至"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每次增加两字,务求一尊再尊,这种制度盛行于唐宋,皇帝在位,群臣迭上尊号,常常是累加至数十字。

由于尊号实际上也包含对在位的皇帝的评议,虽然这些评议都是肉麻的吹捧,但还是有些品评的味道。以臣下来评议君主,这对于高度集权的皇帝来说,也是不能容忍的事情。因此,到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宣布废除上尊号的制度。其后继者和清王朝也都没有采用上尊号的制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