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亲密缺失 这个最大的心灵流行病 有药可治

亲密缺失 这个最大的心灵流行病 有药可治

时间:2021-02-18 18:17:55

相关推荐

亲密缺失 这个最大的心灵流行病 有药可治

值此全国人民“没脸见人”之际,献上一份特别礼物,愿你的真实面目从此不戴口罩,自由呼吸,愿你以赤裸的心拥抱亲密。

01

当“无形”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在物质世界显化出来。

口罩的遮挡、模糊的面目、没有笑容、憋闷感、因为担忧而产生的隔绝与孤独,其实是我们长期模式的一个可见显现。那些感觉“不大对劲”很久了的模式,终于因为如此看得见摸得着,而无法再忽视和逃避了。

可见的口罩,过滤的是病毒,而我们长年累月戴着的不可见口罩,过滤的是我们的真相。

多少次,我们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与需要,不断过滤、扭曲、粉饰自己的语言,试图用所谓的“容易听进”的话,来操控对方的反应?

又有多少次,我们戴着“耳罩”,听见的话经过了太多过滤与扭曲,只听得见自己想听见的,却听不见对方的真相?

没有真实,亲密无从发生,孤独疯狂生长。越是如此,我们越出于防御而自我孤立,当他人想要靠近、想要连结时,用种种方式推开,进一步加深孤独。

孤独的死亡率有多高?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对一些新生儿提供食物、卫生等身体层面的照料,但除此之外,不给他们任何关注、触摸和互动,没过多久,他们全部死去了。

Clayton Alderfer的ERG理论提出,人类的追求顺序,是生存 (existence)、连结 (relatedness) 和成长(growth)。

当在连结方面遇到重大挫折(比如失恋、丧失至亲),很多人不仅是不想成长,而是都不想活了,在身体上会表现出无法进食,无法入睡,真的是想死的架势。

现在,大部分人的生存已经不是问题了,很多挑战都关于连结。当我们对高质量连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会有一种强大的底气、扎根的安心、广阔的内在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最高潜能。

而对亲密连结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时,身体常常会发出各种呼救信号。

02

我小时候,呼吸系统非常脆弱,一感冒就一定咳嗽,一咳嗽要咳上一个月,发烧是家常便饭,经常吃药上医院。后来我明白,它是我当年的“窒息感”的一个有形体现。

在我所处的环境,真实是不被欢迎的,“乖”才是被接纳的,所以我必须隐藏自己的真相,精心过滤自己的表达,而且很多时候,即使充满策略、又竭尽全力,仍然不被听见,不被回应,感觉无比孤独、无助和愤怒。所以,我透不过气,只能不断地咳、咳、咳,试图让我的痛苦被听见。

直到16岁接触灵性成长,发现这个世界的更深真相,发现我可以不是一个被动无力的受害者,发现我可以主动去实践觉知、爱和喜悦,从此以后,我不再需要用咳咳咳来被听见了,我可以温柔又掷地有声地表达我的真相,一样能被听见。

现在,大部分时候,我拒绝他人不再需要找借口了。一件事情我不想做,就直接说不想做,不是没时间,不是没条件,就是不想做;当我感到不满时,也不再忍吞到受不了的程度再火山爆发了,我会及时表达一点不满,允许自己被听见。

生气,往往都是生自己的气。当我们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边界,就像有人问你“要不要吃苹果”,你说“我不吃,谢谢”一样,像微风一样简单吹过,没有太大的情绪火力,而当我们没有及时表达自己的真相时,才会有“为了你,我吃了十年我讨厌的苹果!”这样的指向他人的巨大愤怒。

03

如果说亲密是一棵植物,真实如同土壤,“表达需要、允许自己接收爱”,则如同阳光。

我经历的第二次身体危机,是在大二时,加入了学姐的宿舍,她们已经在一起住了一阵,我感觉像个外来入侵者,即使我们都很努力地友好相处,我内心的那种“局外感”,让我常常焦虑自己是否不被喜欢。

同时我们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找不到真正能交流的地方。在宿舍之外,我也没有足够的高质量连结。

那时候,每次推开宿舍的门都感觉压力山大,在宿舍里总感觉非常窒息。我只能在全封闭的宿舍床帘里,默默抱着柔软的大海豚玩偶,试图从它身上得到抚慰与亲密。

有一天,我在感觉生无可恋的情况下,骑着车去上课,在骑过一个我安然骑过无数次的小坎时,摔了下来,而且一摔,竟然摔得三个月不能走路。

校园里原本不认识的同学骑车带我去医院,还给我垫付了医药费;另一个原本不认识的同学,踩着高跟鞋,很努力地扶着我缓慢行走;原本跟我没有太多交流的舍友,扶着我去厕所,给我从食堂带饭回来;后来,我妈请了假飞来学校照顾了我,每天穿越她不习惯的北方大风与雪地,任劳任怨地去给我打饭回来……

原来我是被爱的,原来我可以接受无条件的照顾和关怀,原来我可以不要什么都自己扛的。

深感孤独、渴望被爱被关怀、又不知道怎么用更好的方式去表达和呼求,于是,潜意识里用受伤危机,终于得到了我想要的。

在脚好了一点之后,宿舍楼下的水桶空了,其实可以找宿管阿姨一起把新桶扛上去的,我却不想麻烦她,要自己扛,结果扭到了手腕,所幸并不严重,很快就好了。这就像受伤功课的一次小测验——你学会了吗?不要再试图一个人扛一切了,需要别人是可以的,展现脆弱和寻求帮助是可以的。

第三次身体危机,是大学毕业后,到巴黎实习的早期,还没有建立起足够强大的人际支持网络,感觉非常孤独,免疫力低下,身体有各种感染折磨着我。

直到一场恐怖袭击发生,突然收到无数关心的信息,包括很多平常没有联系的人。而在整个巴黎,脆弱都是被允许的。人们在危机之下前所未有地团结和相爱。

于是,当同事问我怎么样的时候,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说“我很好”,而是对她说“我感觉很脆弱,你可以给我一个拥抱吗”,她欣然应允。我曾经认为在工作场合表达脆弱和眼泪是不专业和不成熟的,而我如此庆祝我给了自己这样的允许。

后来,身体好了,连结也渐渐建立起来,在巴黎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04

为什么非要等到因为伤病不能自理,才允许自己接收别人的照顾呢?为什么要等到巨大的危机降临,才团结互助表达爱意呢?

不久之后,我终于学会了在我很好的时候,也表达对爱和关注的需要。从那以后,我再也不需要危机才能允许自己被爱了。

现在,我可以一到一个新的地方,就立刻融入社群,主动跟我想连结的人连结,在我一切都很好的时候,也允许自己接收很多爱。

当我愿意敞开接收爱,在哪里都能遇到爱。在airbnb上找到的泰国房东,居然跟我志同道合,第一次见面一分钟,就说“我可以感觉到你能量非常好”,本来基本不跟房东社交的我,跟她竟然可以无话不谈。

她的房子到期之后,我的心召唤着我去租社群里一对朋友的房子,我跟他们在活动上见过几面,是非常走心有爱的人,我的头脑说这个地方离市区太远啦,租个完全独立的公寓会更自在、更容易专注啦,可我的心却说,就是这里。

我听从心的声音搬了进去,发现实在是个太正确的决定。我们平常楼上楼下各过各的互不打扰,我对于独立空间的需要完全被满足,同时享受着一种家的能量,非常滋养。

我发现,我不再那么害怕跟人太亲近了,不再害怕亲近会让我失去自己,而可以信任自己有力量及时清晰地表达边界。

我越来越容易遇到“从心而活”的人,萍水相逢便一见如故。心是非常简单纯粹的,“你在这里,我心里有爱,所以我爱你”,如此而已。

亲密变得无比丰盛,唾手可得。亲密并不局限于长期互相照顾的家人、彼此承诺的爱人,它可以非常简单——我在此时此刻,看见并接纳你真实的样子,听见并理解你的真实感受,仅此而已。

当我们不再给心戴上过滤和防御的“口罩”,不再自动地把过去的伤痛投射在此刻的互动,自由呼吸的心,是非常容易建立连结的。

很多人爱喝酒,是因为酒精能让他们“脱下口罩”、放松社交,这其实是人类普遍的深层渴望,找不到更好的策略来满足这个需要时,借助酒精之类的物质,似乎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05

我们可以如何在生命中创造更多亲密呢?

先从一件最简单、“性价比”最高的事开始吧——对陌生人微笑。我在巴厘岛的时候,几乎所有当地人都会对陌生人微笑,而且不是礼貌性的,而是真的充满了善意与喜悦,我也会对几乎所有陌生人微笑。

简单地交换一个笑容,让我感觉到“我们是彼此看见的”,而不是带着扑克脸的“口罩”彼此无视。

很多人相信是先开心才会微笑,其实,微笑也会创造开心的感觉。

还有一些可以为陌生人做的小小善举,比如为后面的人扶一下门,为两只手都拿着东西的人开门……这么小的事,给我创造了很多日常生活的小确幸,让我感觉自己与世界时时刻刻真切相连。

比这更进一步的亲密,就需要我们再摘下一层“口罩”,允许更深层的自己被看见——尽可能地对自己诚实、对他人诚实。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想要的是什么?你是否可以直接清晰地表达你此刻的真实感受(比如开心/伤心/生气/害怕),你的需要(比如被关注/被认可/自主权),你的具体请求(比如给我十分钟的倾听/让我一个人呆一会儿)?

很多时候,我们在找各种借口时,其实都明白自己在找借口。如果你愿意把种种借口扔掉,赤裸地看着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06

当我们愿意真实,也需要有能力听见彼此的真相,才能在彼此的真实中亲密。

真正的倾听,关于不打断地听完,认可对方有权利有这样的想法和感受,并理解和共情对方的感受。

很多日常沟通都是这样的:

-“面对这件事情我好害怕啊……”

-“没什么可害怕的,其他人都不怕。”

-“听你说这话我很伤心……”

-“哪有那么严重?我就随便说说,别那么敏感。”

这种回应方式,基本就是在告诉对方“你那么想是不对的,你那么感受是不对的”,在这种彼此否认之中,我们逐渐丧失了内在感受和直觉的指南针,迷茫、混乱、内在冲突越来越深。

如果你很沮丧对方好像不愿意跟你多交流、敞开心扉,那么可以问问自己,你是否给对方创造了一个不评判的、充满理解与共情的安全空间?

当我们能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听见、认可、共情对方的表达,一切就会不同。放下“我更聪明”,放下“我是对的”,亲密才有空间发生。

比如:

-“面对这件事情我好害怕啊……”

-“我听见你感到害怕,是不是因为这件事对你来说是全新的、未知的,所以觉得心里没底、挺害怕的?你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支持吗?还是你准备好了,虽然害怕,也要纵身一跃?”

-“听你说这话我很伤心……”

-“我听见你很伤心,是不是因为你真的很珍惜我们的关系,也为它做了很多努力,希望我能更多看见和认可你的付出?”

主动倾听和共情并没有标准的格式,当我们真正愿意“把自己放进对方的鞋子里”,顺着对方的角度,而不试图“教育”或“修好”对方,很多自然而然、毫不程式化的共情回应,都会在当下自然涌现。

07

有一个很有趣的陷阱。很多人学了一些沟通技巧或者觉察方式,就特别希望甚至强迫身边的人也能这么做,如果ta不按你的方式来,就是“不懂沟通”、“不会亲密”、“缺乏觉知”……

其实,真正的爱,是以对方想要的方式去爱ta,而不是你认为好的方式。

同时,看见对方跟你有很多不同是完全正常的,如果你想要ta按你需要的方式来爱你,就要耐心地、一步步地协助ta更好地理解你的方式,并且,找到你们双方需要都能被最大程度满足的“甜蜜交界点”。

也许对你来说,亲密是长长的深度谈话,是沉默地同看夕阳,而对你的家人/伴侣来说,亲密是一起包着饺子聊着琐碎家常,是在寒冬为对方提前插好电热毯。

没有任何一种方式比另一种方式更高等、更灵性。

如果你想要对方加入你的方式,不要说服,不要强迫,只需成为榜样,保持开放,当人们看到你的光芒与喜悦,往往会很好奇,这时候,他们就有更多空间听见你的分享了。

就像我们不需要等到外在有重大危机才能团结起来,不需要等自己遇到重大危机才表达对爱的需要,我们也不需要等关系出现重大危机才主动投入。

一切都风和日丽时,有更多空间“向上生长”,而不是紧急救火。

比如,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经常对彼此表达欣赏和感激,问对方“我可以做什么让你的生命更美好”。

我们可以写下“爱的行为清单”——有什么具体的事情,会让我们感觉被爱,有些对方可能从来不知道,有些对方可能已经做过了,然后,尽可能地为彼此做这些事。

多拥抱、多身体接触、多找机会一起去大自然里行走、在舞蹈等身体流动中连结……当下和身体,往往能创造超越头脑和语言的亲密。

我们可以在冲突出现时,及时认领自己的责任,主动修复,而不是陷入彼此指责的泥淖之中。

冲突真正解决的标志,是亲密的加深。原谅真正完成的标志,是终于对发生的事情充满感激。

有些事情,确实让我们感到非常受伤和防御,只想推开对方保护自己,根本不想亲密。

这时候,请记得,如果一个人不在表达爱,就是在呼求帮助。

即使是最极端的情况——毫无共情能力的psychopath(变态),虽然有相关基因,但这个基因也需要缺乏爱的童年才会被表达出来。

非暴力 (ahimsa) 原则,并非任人践踏,它关于不屈服于暴力,却对实行暴力的人怀有爱和慈悲,并相信人会改变。即使是穷凶极恶的杀人犯,在对的方式下,都能恢复爱的本质。

最后,除了跟他人的亲密,跟自己的亲密也非常重要。你是你自己最重要的爱人,你对自己的理解、共情、接纳与爱,是你在人际关系里最强大的免疫力。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