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缅怀能臣宁鸿章的家国情怀

缅怀能臣宁鸿章的家国情怀

时间:2023-04-23 20:33:36

相关推荐

缅怀能臣宁鸿章的家国情怀

宁鸿章是忻州付家庄西南的里沟村,这个当年水马沟很有名的里沟村,村里主要为宁氏和吕氏,旧是很风光,现在只有断壁残垣了,村里已没有几个人了。小时去里沟走亲戚,经常看到隔一段路,就有一个石狮子,听人说一直从庄磨到里沟村,宁鸿章去世,在里沟入土为安,一代武将,魂归故里。以下是忻州文史作家张斯直老师的文章,感谢对家乡元勋的追述。

本文出自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宁鸿章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廉吏能臣。他凭借武艺和战功屡获升迁,官至清安营参将(正三品)。清明前夕,笔者一行赴其家乡庄磨村采访,与其后人一起——缅怀能臣宁鸿章的家国情怀

作者:张斯直

〖核心提示〗

春风拂过,荒草泛青,柳枝青绿,天地变得暖和起来。从忻州城出发,我们忻府区作协数人心怀对先贤的敬仰,前往宁鸿章故乡庄磨村。我们在庄磨村党支部书记李喜全、宁家的十七代孙、宁鸿章的曾孙宁启云、宁天喜的陪同下,一起追忆宁鸿章为民报国的英勇事迹,并探访其居住遗址,透过百余年的风云,深切感受一代廉吏能臣宁鸿章精忠报国的情怀。

作者(左)与宁鸿章后代宁启云在宁氏老宅院仪门前。 潘德华摄志向非凡少年成名

明洪武二年,宁氏家族在族长宁继武带领下从洪洞大槐树镇迁往忻州庄磨镇里沟村(现属忻府区三交镇)定居,并开始不断繁衍,到清同治年间宁家十三世之际,家族规模已很大,家境也逐步殷实,但里沟村由于村子较小、条件较差,不足以养活他们。宁家第十三世族长之一宁长青便带着家人来到距其村东南约10公里的庄磨村定居。《诰封武功将军映轩宁公碑序》(宁长青,号映轩,因宁鸿章功绩,清光绪推功授其“武功将军”。此碑为清光绪三十一年忻州知州焦元声撰文。)记载:“君方冠之期,即以家务为己任,明动晦息,无日以怠”,又说:“其处邻里,赈饥救寒,矜孤恤寡,见人婚丧之不遂,即捐赀以助之。所谓钟离子再生斯世,阳子(战国时思想家)复睹当今也。”宁家故在庄磨及附近十里八乡声名远播。

宁长青生有两子,长子即鸿章,从小不喜为文,碑文记载他有“刚健之气,不世之才”。庄磨村党支书李喜全告诉我们,在他小的时候,听村里长者讲,宁鸿章少年时期,身材魁伟,身高近六尺,且从小食量很大,在某一年过春节时,一顿饭吃了家里包的100个豆面大饺子。他可以力拔千斤。有一次,村里人往磨盘上安装碾盘,多人用杠子扛,不能成功,他遂叫众人闪开,自己一较劲,用双手搬了上去;还有一次,在庄磨镇集市上一辆马车狂奔,眼看就要伤及无辜,情急之中,他上前将车栏抓住,才刹住马车,免去一场危险,他因此在忻州声名大噪。

宁鸿章不爱读书,喜爱武功,自有特殊原因,除去他身体条件外,与当时国家边陲不稳,频受外夷侵略有关。宁启云告诉我们,宁鸿章自幼喜欢听村里老人讲一些古代爱国将军比如杨六郎、岳飞、袁崇焕等的故事。他对这些故事心驰神往,决心长大效法先贤,报效国家。他之所以喜欢武功,是因为武功对他自己将来能够保家卫国、抗拒外来侵略,更为实用和有效。为精研武功,宁鸿章曾去翠岩山伞盖寺学习。

慧眼识珠初试锋芒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整个大清内忧外患、政局动荡,频受外夷入侵,中国西面边陲新疆面临的危险更大。1864年9月,清军守备何步云在哲德沙尔汗国大将阿古伯的攻击下,献其守卫的喀什汗城,清负责此地的钦差大臣奎英畏惧,举家自杀,消息传到京城,清政府急于平息内乱(太平天国运动),对此事件并未重视,而阿古伯欲壑难填,又经过3年扩张,几乎霸占了整个南疆,宣告建立“洪福汗国”,自己充当皇帝,英国、俄国、印度等频与之结交。1870年阿古伯继续攻占吐鲁番,切断了北疆和河西走廊的联系;俄国为阻止阿古伯继续扩张,也出兵攻占了伊犁,清朝西部边陲岌岌可危。面对此情此景,1872年,清朝内部主战主和纷争不决。陕甘总督左宗棠坚决主战,最后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收复新疆事务。1875年他带兵从京城路过忻州去陕西向新疆进发。

宁鸿章曾孙宁天喜告诉我们,左宗棠从京城来忻州后,行营十分匆忙,由于兵员短缺,他沿路向各州县打探有勇力的壮士。忻州州官当即推荐宁鸿章,说此人力大无穷、武功高强,在忻州无出其右者,定是国家可用之才。随即忻州州官将宁鸿章招来,让他在左宗棠大人面前表演一番。宁鸿章善使120斤重大刀,随即舞动起来,人影一体、树叶生风。左宗棠久经沙场,阅人无数,见宁鸿章武艺表演,不禁暗暗叫绝,觉得虽武功还粗糙一些,今后仍需雕琢、提高,但基础很好,将来能够成为一员叱咤风云的猛将,遂当即收入军营,编入手下心腹大将刘锦棠的营部。宁鸿章报效国家的征程从此开始。

左宗棠采取“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的办法进发新疆,一路由刘锦棠带领经哈密前往巴里坤,最后攻占乌鲁木齐、迪化州城并进而攻克南疆;一路由大将张曜和徐占彪带领,陆续攻占黄田、古牧地、乌鲁木齐、玛纳斯南城等地,进发南疆。宁鸿章在前部先锋刘锦棠手下终于展现出自己威猛无比的大将风采。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先后带兵攻取多个险关要塞,阿古伯军闻之一路溃退。俄国看到阿古伯军败退,用洋枪队威慑清军,迫使清军停止追击,在新疆问题上让步,遭左宗棠拒绝。俄国遂摆出枪炮协助阿古伯军驻守阿克苏、乌什等城,企图阻挡清军收复之路。刘锦棠命宁鸿章深夜突袭,宁鸿章领命,带兵深夜突袭成功,并杀死不少拿枪的俄国士兵,清军由此击败俄军,成功收复南疆。宁鸿章在保卫我国西部边陲、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后光绪皇帝赏他六品花翎。

考取功名勇战倭寇左宗棠对宁鸿章在收复新疆战役过程中的表现非常满意,为使宁鸿章将来有更大的前程,左宗棠抱着极大的爱心为这员虎将指出未来的出路,建议他考取武进士,仕宦官场,并安排他在山西兵部任职,以便考取功名。

宁启云告诉我们,当时左宗棠对宁鸿章十分欣赏,只要他和朝廷负责进士考试的礼部官员们打个招呼,写个信件,推荐宁鸿章弄个进士不是难事。但左宗棠却要宁鸿章自己靠实力考取,这对于宁鸿章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一来宁鸿章所学武功套路大多自创,不大符合当时朝廷对武功基本动作的要求;二来宁鸿章射箭技术较差,少时就没有学过,在后来的战场上也基本没有用过,他主要使唤的兵器是大刀,而武科考试是要考生进行全面的武术表演,其中射箭尤其是重点。宁鸿章于1885年秋天在太原考取武举后,1886年春在京城考取进士时名落孙山,科考失败。好在他不灰心丧气,勤学习,补短板,终于在1889年再次考试中获得成功,以三甲第98名被录取。

宁鸿章考取进士后,左宗棠仙逝不久,按照左宗棠生前安排,要他在湖广总督张之洞手下任职,并担任军营守备。时日寇嚣张,蠢蠢欲动,欲侵我中华,清光绪皇帝已有戒备,一方面责成张之洞招兵买马,充实军队,另一方面派兵护防京城。张之洞遂在1894年春派宁鸿章驻守山海关,以阻止未来日军可能的进攻,护卫京城;1894年7月,甲午海战爆发,中国海军惨败;1894年冬,甲午战争陆战继续进行,一直延伸至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其时,日军多路兵马先后占领辽宁的安东、黄花甸、普兰店等地,直逼海城,中国东北大门受到严重威胁。宁鸿章奉命从山海关增援,与日军激战,海城时得时失,五易其手,十分惨烈。最后虽以失败告终,宁鸿章带兵撤退,但却使日军遭到重创,死亡大小将领41名。《诰封武功将军映轩宁公碑序》记载:乙未岁于海城小马头与倭寇人对垒,鸿章身先士卒,不顾危险,接战十数,未分昼夜,而犹壮气百倍,战志不衰,有班定远之坚韧、岳忠王之苦心。诚哉斯言!

甘当重任廉洁奉公

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皇帝任命改革派大臣推出“救亡图存”的六项“力行实政”,将修建铁路放在经济发展之首,京汉铁路修建被提到议事日程。然而,面对国家经济的虚弱、对外赔款的加剧,修建铁路所需费用便是个大问题,特别是铁路修建所需料物是重中之重,需要多名得力官员管理。宁鸿章平日生活节俭、忠实厚道,张之洞推荐宁鸿章任管理委员之一,此时他的官衔已是督军保都司(正四品)。

京汉铁路修建开始后,宁鸿章主要负责湖北武昌段。他从铁路设计、运料、收料、开工、筹集银两、任用工匠等方面,精心运筹,勤俭节约。宁启云告诉我们,宁鸿章负责的这么大工程,按理说,他捞点外快、发点财是很容易的事情。有一年冬天,有一个小包工头看见他日夜在工地上生活十分孤单、艰苦,就想请他喝顿小酒,并顺便给他点银两,让他在工程建设上适当“照顾”,谁料他竟大骂起来。最后那人迫不得已把几百两银子偷偷留在他住所,他竟将人家送他的银子充入建设铁路的费用。也正是源于他们这些官吏的努力,京汉铁路才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建设成功,并于1906年4月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大事。他也因为修建铁路有功,被清政府提拔为清安营参将(正三品)。

1908年慈禧、光绪先后病逝。1909年张之洞病逝。宁鸿章感觉自己没有了依靠,且朝内众派纷纭。他觉得国势危险,自己已不适合继续在官场工作,遂告老还乡,于当年秋携家眷回到故里忻州庄磨村居住。

回到庄磨村后,他以另一种工作方式延续着自己为国为民的情怀和思想。他继续传授武功,为那些爱武的少年提供帮助;继续赞助村乡公益事业;继续帮助周围村乡困难群众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甚至忻州州官还不时到他家里叙话、喝酒,以便寻求他的帮助和支持。直至现在当地还流传着不少有关他的传奇故事。

采访完毕,我们心情激奋不已,为山西历史上能够走出像他这样的武进士、大将军、大英雄感到骄傲和自豪。村党支部书记李喜全表示,一定要学习宁鸿章心存社稷、精忠报国的崇高思想,弘扬庄磨宁氏家族的优秀家风,为庄磨村富裕而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相关链接〗

宁鸿章微档案

宁鸿章(公元1853年——19),字达澄,号麟生,忻府区庄磨村人。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随左宗棠出兵新疆;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中武举,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中武科进士,任营守备。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调天津,带兵驻守山海关,次年移调海城,与日寇激战。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任京汉铁路购料委员。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任清安营参将。辛亥革命前夕,携家眷回村,后病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