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匾额大字榜书 居然有五大派?你可千万别落入最后一派!

匾额大字榜书 居然有五大派?你可千万别落入最后一派!

时间:2023-11-11 12:31:49

相关推荐

匾额大字榜书 居然有五大派?你可千万别落入最后一派!

古往今来,文人、画家、书家无一不是在室名、堂号上 苦心琢磨,绞尽脑汁。

曾国藩的求阙斋得意于“满招损,谦受益”的千年古训。阙与缺谐音,是显主人隐忍之智,韬晦之心。翁同龢的瓶庵,出于宫廷斗争复杂,告诫自己要守口如瓶,更谐“平安”之意。老舍的丹柿小院,在北京西城区的东安福胡同,因院中有柿子树而得名。老舍在此居住时间不长,笔者童年时与老舍先生同住一寓,故知此典。

林则徐“求阙斋”木匾

谭嗣同的莽苍苍斋,梁启超的饮冰室,李叔同的晚晴山房,王力的龙虫并雕斋,吴昌硕的缶庐,齐白石的借山吟馆,张大千的大风堂,王刚的和合文苑,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每一斋馆堂室都有故事,皆有典出,更是主人情趣、追求的代名词 与个人“名片”。

从广义上说,匾额文化包涵室名、招牌、名言、名句等。狭义上讲,匾额文化几乎就是文人的心思,这种心思因匾额文化而被人赞许、传扬,久而久之就成为文人的专属或代名词,这在江南园林与文人考证中尤为易见。

齐白石“借山馆”

室名、匾额文化大都与书法名家的字相得益彰。天下名人、世间名匾无一不是出自于大书法家笔端,这种结合无疑是中国书法与文思最好的诠释与彰显。

当年老北京的九个城门上皆有大字石匾,民国时特请榜书大家邵章题写,端正了然,气度非凡。现只有前门“正阳门”为旧刻。读者当知,堂堂中华皇城及周边地名皆是学问,绝大多数是招大学士以上的文官拟词呈览,由皇家乃至皇帝亲审钦定。以北京为例:乾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神武门、天安门、正阳门、永定、顺义、大兴、平谷等,无一不吉,无所不文矣!

正阳门石刻

自中国大陆有拍卖以来,秦公先生1996年首创书法专场。据笔者观察,名家、有定论的书家的作品认知度极好,尤以警句、格言、室名、堂号为书法市场的中坚,而且从中也培养了中国当代在书法收藏领域的诸多藏家与投资人。笔者主持中国艺术品拍卖,亲历亲操许多书法专场或书法作品。自1996年以来,但凡表现操守、文心的格言、警句、堂号、匾额、对联,如果货真价实,无一流标,皆有成交,也许这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为传奇的现象了。

关于匾额的书写,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流派。

一是清逸派。

以文徵明、董其昌等文人书法家为代表。这一类作品,清雅正派,一堂雅气,点画交代清晰,文词优美,风度闲闲。

二是正大派。

以伊秉绶为代表。伊秉绶的隶书以匾额面目出现时,是清代书坛一大构也。伊秉绶的隶书,非全隶书也,取颜字之宽博入隶,不精雕细刻点画之妙,而得正大庄严气象。此非法外求法,字外求字,得之意外之作乎?

昔年康有为论书有十美,映之伊秉绶先生书,可谓无所不征也。康有为十美说:气象浑穆,意态奇逸,魄力雄强,兴趣酣足,笔法跳跃,骨法洞达,点画峻厚,结构天成,精神飞动,血肉丰美。细观伊秉绶书法,得雄厚不失流动,流动而不失凝涩。

笔者曾购得伊秉绶隶书真迹琢磨再三,得知伊秉绶用笔似重非轻,用墨淡而厚重,结构顺序贯穿,节奏轻快静穆,平直尚曲,圆中寓方,雅而和,宽而泛,雅重精神,淳和高迈。观伊秉绶之书,幽默是其书艺之高峰,奇构是其书艺之妙处,用笔是平中见奇,曲中见趣。此三点是研究伊书必察之机也。

伊秉绶的书法是有庙堂正气匾额书风的登峰之作。今人只有绍兴沈定庵,西泠沙孟海有此意象。伊秉绶的书法是憨而厚的高标,“笨笨的”,有时“傻”得不近情理,但在他笔下稚气天真,雍和雅穆,神来之笔,仿佛天成。

其实,了解伊秉绶,理解其书法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996年时的拍卖市场,鲜有伊书,即使出现了,也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记得当年拍《藏之名山》横披,多字自跋,起拍价只有5万元。朵云轩旧藏的《长生长乐之居》起拍价8万元,成交价15万元。收藏家中第一个买伊书的是南京的陆挺,他购藏的《艺兰斋》开启了收藏家以伊秉绶匾额为时尚的先河。后来台湾黄云龙所收藏的《剪三松阁》更是伊书的极品。还有香港叶家的《攻玉山房》,那是伊书的绝品。

我喜欢伊秉绶作品皆是因为拍卖中所见为是,自己喜欢伊秉绶的书法,逢人说伊秉绶的书法,但当伊秉绶的书法作品被卖到几百万上千万的时候,我心中略有畅然之感。好书法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有趣的灵魂,而这个灵魂穿越时空向后人娓娓细说:方正、奇肆、恣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毫端变化,出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的迁想妙得......

三是书艺派

以赵之谦、何绍基等专业书法家为代表。

此等书家,法度谨严,笔上有出处,笔笔见功得理,书写上没有丝毫散漫,尽显书家功力。

赵之谦“辞润金石”匾

赵之谦“九梅书屋”匾

何绍基谦“古香书屋”匾

四是集字派

任何人皆可为之,可以电脑排列,以古为新,以字为用。现代人依托电脑、字典,皆可集贴组字,依模画样。而善书者能集也,擅书法者能恰到好处。

五是世俗派

人不知耻,所为即是。

关于匾额书法的运用与展现约分为三大功用:一为招牌、商号,明昭世人。二为居家书房,自娱自乐。三为庙宇庭院。

招牌商用匾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书法的重镇,以名人、名家的手笔最为推重。北京《六必居》酱菜园为明代严嵩所书,内敛大气,底蕴十足,白底黑漆大字悬于酱园之上,世人一望,便知个中滋味。

《鹤年堂》药店也是出于严嵩之手,那字的气派与森严,在北京所有的药店招牌中当属一二。至于启功先生题写的《同仁堂》,温文尔雅,书卷气十足,另当别论了......

北京的好匾很多,张伯英题写的《亿兆》,翁同龢题写的《宝古斋》,赵朴初题写的《来今雨轩》,不胜枚举。这类匾额的制式大都由漆木凸凹木刻为主,书写由右往左,落款以穷款居多。在书写上以楷书(榜书)、行书、隶书,或杂糅诸体而成,易读、易辨、易传播。

书房匾额是文人的特殊追求与偏好,书者或师或友,或名家或自己,定天定式,自由多变。笔者曾在启功先生家见到了弘一法师题写的《南无阿弥陀佛》,静悬于坚净斋上,弘一法师此书高怀静穆,望之肃然起静。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去刘炳森家拜访,厅堂不大,只有一个字——隶书“学”嵌于卡纸之中,足见主人心智。

笔者最叹服大字榜书,威风凛然,气象万千的匾额,这类作品大都出现在名胜、庙堂、书院等地。着名的《天下第一关》为明代萧显所书,每字近两米,结构巍峨,磅礴圣大,吞吐大荒,天人合一,把繁简虚实处理得恰如其分,是榜书之集大成之作。

上海的《朵云轩》是集米芾行书而成, 集字之人实为懂书法之人,字与字倚偕成趣,空与实相得益彰。

笔者在台湾考察时,发现台湾将颜字与欧字结合,形成了电脑体的新榜书体,多用于商店、厅、堂、庙、观,无处不在,无不称应有序,古风今标。

概括起来,室名、堂号、匾额艺术是中华文字与书法的特殊形式与艺术构成,它因人而异,因习不同,因风而化,因域而谐,千姿百态,万种风情。或明或隐,或曲或直,或抑或扬,或重或逸,但终究是良知与德行的见证与延伸。

在我们欣赏玩味这门艺术的时候,或有“风流同拍古人肩”的遐思冥想,或有“会心不远”“斯文在兹”的得意畅往。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这门艺术是中国文人、文思的智慧,更是中国文人亘古不变的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想往......

作者:惠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