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读写结合: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读写结合: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1-05-01 13:43:45

相关推荐

读写结合: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摘要: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随文练笔的读写交融成为了夯实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重要方式。综观统编版教材中的习作单元,不仅内容编选有密度、体系编排有层次,而且两者之间彼此呼应,相互关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以单元为视角,设置不同梯度的训练结构。本文提出要契合教材编排体系,利用习作单元开展铺垫训练;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利用习作单元开展模仿训练;精准解读编者用意,利用习作单元开展针对训练;统整文本写作价值,利用习作单元开展活化训练;依循写作基本过程,利用习作单元开展综合训练。

关键词:读写结合;精准解读;习作单元;写作训练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专门设置了习作单元,旨在改变传统教材中读写结合训练点的零散状态,通过严谨的学理推演达成以读促写。综观统编版教材中的习作单元,不仅内容编选有密度、体系编排有层次,而且两者之间彼此呼应,相互关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以单元为视角,设置不同梯度的训练结构。

比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所设置的单元语文要素是: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紧扣这一要素,编者分别编选了《太阳》 《松树》以及习作例文《鲸》 《风向袋制作》。笔者就以这个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在单元教学中设置不同梯度的训练结构,高效实施读写结合。

一、契合教材编排体系,利用习作单元开展铺垫训练

生命个体对新事物的感知、理解和接受,不是零散而混乱的。直击主题和要旨,会让学生形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尴尬。因此,教师要紧扣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为学生设置铺垫式的习作训练,通过必要的训练、检测和反馈,为后续的实践练笔铺垫必要的写作知识和策略。比如单元中《太阳》和《松鼠》课后有这样两道练习题:读读文中的语句,说说作者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自由默读课文,将描写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很明显,这两道习题的设置就是为学生铺垫后续实践练笔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前一道习题指向于写作方法,侧重于“怎么写”;第二道习题指向于写作素材的搜集与罗列,侧重于“写什么”。要想达成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把事物介绍清楚”,这两个维度就显得尤为关键,缺一不可。

因此,教师要充分解读并开掘这两道习题背后所蕴藏的教学价值,紧扣课文教学相机推进随文练笔,为后续的写作训练奠定基础,更为后面的教学导航。

二、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利用习作单元开展模仿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精读课文中经典、精彩的语段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点,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结构上的示范性功能,引导学生从关注“写什么”时,洞察作者精心选择素材的意识,从关注“怎么写”中,解构言语密码中所蕴藏的教学价值,在仿写练笔中达成读写之间的初步迁移和交融。

以教学《松鼠》为例,课后习题要求学生从“喜鹊筑巢”“蚂蚁搬家”“小鸡啄米”中选择一种动物活动的素材,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教师就应该紧扣课文中的第四自然段,引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出文本表达的内在结构:从搭窝的地点到搭窝的动作过程,再到描写窝的样子。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第四自然段的言语结构进行仿写练笔。

这样的练笔具有极高的相似性,是典型的平移式的练笔迁移。虽然难度不大,但却是习作单元读写交融的练笔体系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从而让教材文本中稳定而优质的言语体系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得到内化和贮存。

三、精准解读编者用意,利用习作单元开展针对训练

统编版教材在习作单元中专门设置了“初试身手”的版块,是让学生在完全脱离阅读状态下的“原生态启发”思维模式下,直接进入写作意识中的一种准写作尝试。“初试身手”所指向的训练较为鲜明且体量相对较小。

从本单元来看,“初试身手”的训练主要包含两个任务:第一,选择生活中的事物,尝试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个事物——这一训练任务主要聚焦于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迁移运用;第二,通过查找资料,尝试改写文体,将《白鹭》改写成为一篇说明文——主要指向于感知说明文的言语特征,积累说明性语言的运用方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将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这就必须要学会使用说明性语言。而本单元中所设置的“初试身手”就完全指向于说明性语言的实践运用,这两项训练有机达成,单元训练目标地完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统整文本写作价值,利用习作单元开展活化训练

在习作单元中,统编版教材一改传统教材的常态,将习作例文从一篇增加到两篇。一般情况下,这两篇习作例文无论在写作对象的类别上,还是在表达策略上,或者是语言风格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从更大程度和范畴中为学生丰富了示范性价值。

本单元中的《鲸》一文以简洁、严谨的语言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生活习性等;而《风向袋的制作》则是以清晰、精准的语言将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介绍得有序而通透。教师要以统整的视角,组织学生尝试进行对比性阅读,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根据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的不同,写作知识所搭建的言语表达支架也应该完全不一样。

在这种活化训练中,将习作的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认知体系之下,才能达成留得下、记得牢、用得顺的教学效果。因此,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就要做到阅读与写作兼而有之,在关注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文本言语形式的体悟与洞察;而“习作例文”要完全指向于单元的习作要求,将教学的关注点直指言语方式,探索写作知识在文本阅读价值方面存在的具体形态。

五、依循写作基本过程,利用习作单元开展综合训练

综观统编版教材习作单元中的作文要求,编者从整体性视角进行主题的确定,并清晰地呈现出要引导学生从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修改等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最终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性能力。

就以本单元中的习作要求为例,教材要求“选择一种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你想怎样介绍呢?”这就将丰富而广阔的选材空间与学生的认知有机联系在了一起,包括生活中的动植物、小物品等,都被囊括其中。本单元中的习作例文和精读课文都为学生的选择取物提供了原型启发,确保每个人都能拥有相应的选择对象;另外,这样的要求还将本次习作的立意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即“介绍给别人”,使得文章创作意图非常鲜明,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立意”创设可感具体的情感情境,为学生用语言进行“介绍”提供支撑。随后是“构思”的训练:明确了写作对象之后不要急于动笔,要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全面而具体的观察,并收集与此相关的资料,对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最终选择、确定展开具体介绍的方式。单元课文《松鼠》的课后练习就显得尤为珍贵,对综合训练中“收集相关资料”提供具体的支撑性内容。教材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还提供了一个“作中构思”的环节——编者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写清楚动物的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一边写作,一边提醒,积极反思自己的写作实践,让学生既能在“作前构思”时初建文章的整体框架,又能借助“作中构思”来对写作的细枝末节进行及时地调整。最后是加工修改。除了传统教学中的加工认知之外,习作单元的习作加工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重新回归到文本的内容层面,紧扣本次习作的要求进行具有针对性地对比与关照,为学生提出修改的方向,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地生长奠基。

在这一板块教学中,教师充分彰显习作单元课文中的示范价值,引导学生从写作的基本环节入手,展开综合性、序列性的实践训练,凸显单元课文的教学价值,达成单元习作的整体要求。

叶黎明教授曾经指出:练习是促成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和关键,是学生从理解到实践运用的桥梁。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就应该是这样的立交桥,教师要通过这种立交桥设置并开展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引领着学生在习作单元的内容学习中拾级而上,不断夯实写作知识以及内在写作素养地形成。

(江苏省泗阳县南刘集乡小学)

温馨提示:

欢迎购买《语文报》(同步作文名师导写),《语文教学通讯》(统编教材习作教学设计专辑)。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微信公众号,点击右下角联系我们”→“购买产品,即可购买。

欢迎集体订阅,联系电话:0351-6378142。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