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青海沿革概说

青海沿革概说

时间:2022-09-08 18:48:32

相关推荐

青海沿革概说

作者:超巨星

《中国国家地理》(CNG)第2期、第3期为“青海专辑”(分别为上辑、下辑),上辑封面有句对青海省的概括语:“对边疆,它像内地;对内地,它像边疆”。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青海省在祖国版图的特殊地位:承内启边,亦内亦边。

青海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摇篮——长江、黄河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考古发现,早在二万三千年前,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遣将进兵河湟,在今西宁市及周边筑设立西平亭等。汉宣帝神爵初(公元前60年前后),在河湟地区增设允吾(治今民和县下川口,一说治今甘肃永靖县盐锅峡镇)、临羌(治今湟源县南古城,一说今湟中县多巴镇)、安夷(治今平安县)、破羌(治今乐都县)、浩亹(治今甘肃永登县河桥镇)、允街(治今甘肃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河关(治今青海贵德县河阴镇,一说治今甘肃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等7县,青海从此纳入了中原王朝的郡县体系。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青海湖畔设立西海郡,使汉帝国西部疆域深入到青海西部的草原。东汉建安十年(205年;一说建安十九年,2),在今西宁设西平郡。十六国时期,河湟地区曾被前凉、前秦、后凉、后秦、南凉、西秦、北凉、西凉等地方割据政权相继统治过。其中鲜卑族秃发氏曾一度在今乐都、西宁建立南凉国。南北朝时,辽东鲜卑族吐谷(yù)浑部徙居青海,建立吐谷浑王国。隋朝平定吐谷浑,在今青海境内置西平(治湟水县,今乐都)、浇河(治河津县,今贵德县)、西海(治伏俟城,今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卡加古城)、河源(治赤水城,今兴海县唐乃亥乡夏塘古城)等郡。

唐初,在青海加强了郡县制度,将东部地区划归陇右道,改西平郡为鄯州(治湟水县,今乐都),改浇河郡为廓州(移治广威县,今化隆群科)。中唐,鄯州、廓州陷于吐蕃。

北宋时期,吐蕃贵族在河湟一带建立唃(gū)厮啰政权(公元1008~11),定都青唐,又称青唐政权。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宋军攻占青唐,并改名“西宁州”,从此西宁一名沿用至今。

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率部攻占西宁州,蒙古势力进入青海。蒙哥三年(1253年),于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市)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又称朵思麻宣慰司),今青海东部属之;于甘孜(今四川省甘孜县)置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又称朵甘思宣慰司),今青海玉树州属之。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甘肃行省,西宁州属之。元朝首次将今青海全境纳入版图。

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又在今柴达木和海北等地设安定、阿端、曲先、罕东4卫,均受西宁卫节制;东南部积石、贵德两州,归河州卫统辖。正德四年(1509年),东蒙古土默特部进入青海,占据环湖地区。崇祯九年(1636年),西蒙古和硕特部进入青海,统治青海高原。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进入西宁。雍正三年(1725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改西宁卫为西宁府,下设西宁县、碾伯县和大通卫(后改县),属甘肃省。并置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简称青海办事大臣;乾隆年间寄治甘肃西宁府,通称西宁办事大臣;番子,简称番,指藏族),统辖青海额鲁特蒙古二十九旗扎萨克和玉树等四十族(藏族)土司,结束了明末以来黄河以南藏族“但知有蒙古,不知有厅、卫、营、伍诸官”的状态。清末,将青海列为特别区,仍由青海办事大臣管辖。

民国建立后,196月,改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办事长官。198月,增设青海蒙番宣慰使(职权与青海办事长官重叠),1910月,裁青海办事长官,蒙藏事务统归青海蒙番宣慰使,并改甘肃省西宁镇总兵为甘边宁海镇守使(与青海蒙番宣慰使合署办公),管辖今青海全境。1927年2月,裁青海蒙番宣慰使,改甘边宁海镇守使为青海护军使。1928年9月,国民党中政会决议青海建省,以甘肃省西宁行政区和青海办事长官所辖蒙古诸部(和硕特、绰罗斯、辉特、土尔扈特、喀尔喀)及青南藏族部落地区为其辖区。1929年1月,青海省成立。1935年10月,在果洛南部地区置果洛行政督察公署,治白玉寺,直辖各部落,无辖县。旋废。1938年3月,青海省规划设立7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西宁、湟源、贵德)、第二行政督察区(乐都、民和)、第三行政督察区(化隆、循化、同仁)、第四行政督察区(互助、大通、门源及祁连设治局)、第五行政督察区(共和、都兰)、第六行政督察区(玉树、囊谦、称多)、第七行政督察区(同德县及白玉、河曲2设治局)。拟于东部农业区设立的第一、二、三、四行政督察区,由于离省城较近,故暂缓设置;乃先在今海南、海西部分地区设立第五行政督察区(辖共和、都兰2县,治共和曲沟,1939年增辖兴海、通新2设治局,1940年9月迁治兴海尕马羊曲,增辖海晏设治局,都兰县、香德设治局划出;1943年,兴海、海晏设治局改县,复辖都兰县、香德设治局),在今玉树地区设立第六行政督察区(辖玉树、囊谦、称多3县,治玉树结古),在今海南南部、果洛部分地区设立第七行政督察区(辖同德县及白玉、河曲2设治局,治同德县拉加寺,1941年撤销白玉、河曲2设治局,1943年增辖和兴、和顺、西乐3设治局)。1940年,在今海西地区、由第五行政督察区析置第八行政督察区(辖都兰县、香德设治局,治都兰县夏日哈,后迁治察汗乌苏),1943年撤销,辖县复归第五行政督察区。1945年,放弃在东部农业区设立第一、二、三、四行政督察区的计划,将第五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辖共和、都兰2县,治兴海尕马羊曲;1946年裁通新、香德2设治局),将第六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辖玉树、囊谦、称多3县,治玉树结古),将第七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三行政督察区(辖同德县及和兴、和顺、西乐3设治局,治同德县拉加寺,1946年撤销3设治局)。1947年4月,撤销第一、三行政督察区,遂又将第二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辖玉树、囊谦、称多3县,治玉树结古),成为唯一保留的行政督察区。1948年,全省县以上行政区划为:西宁1个市、湟中、乐都等19个县,祁连、星川2设治局及刚察、河南、果洛3个直辖地区。

1949年9月青海解放。设玉树专区,西宁市和其它县、设治局由省直辖。1950年青海省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1年12月,改玉树专区为玉树藏族自治区(地级)。1952年青海省由西北行政委员会领导。1953年12月,设立黄南藏族自治区(地级)、海南藏族自治区(地级)和海北藏族自治区(地级)。1954年青海省由中央直接领导。1月,设立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地级)和果洛藏族自治区(地级)。1955年5月,由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析置柴达木工作委员会(地级)。7月,各民族自治区改称自治州。1956年,西宁市升为地级市;柴达木工作委员会改名为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1957年4月,撤销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设立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1958年1月,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改名为柴达木行政委员会。1959年10月,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自治州驻地由都兰县察汗乌苏迁至马海工作委员会大柴旦。1963年8月,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改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所属各市、工作委员会划归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78年10月,设立海东地区,将原由省直辖的湟中、湟源、民和、乐都4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新设立的平安县划归海东地区。1985年4月,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改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999年12月,将海东地区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2月,撤销海东地区,设立地级海东市,撤销乐都县,设立海东市乐都区,为海东市驻地。

参考资料:

《青海通史》: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青海简史》:王昱、聪喆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青海史话》:李士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南凉与西秦》:周伟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月第1版

《吐谷浑史》:周伟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6月第1版

《唃厮啰:宋代藏族政权》:祝启源,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青唐盛衰:唃厮啰政权研究》:祝启源,青海人民出版社8月第1版

《西宁史话》:李逢春,中国文联出版社11月第1版

《青海省志·大事记》: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青海省志·民政志》:黄山书社1998年7月第1版

《青海省志·民族志》:民族出版社12月第1版

《西宁市志·地名志》:三秦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

《海北藏族自治州志》(上下):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黄南州志》(上下):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海南州志》(上下):民族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果洛藏族自治州志》(上下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玉树州志》(上下册),三秦出版社1月第1版

《海西州志》(5卷4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5~1999.版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志(1991-2002)》:青海人民出版社10月第1版

PS:资料来源,方舆论坛http://bbs.xzqh.info/read.php?tid=105679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