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邵毅平 | 伏尔泰“下海”经商

邵毅平 | 伏尔泰“下海”经商

时间:2018-08-06 04:52:36

相关推荐

邵毅平 | 伏尔泰“下海”经商

2019.07.31|No.299

暑中酷热,读“闲书”消遣。偶然读到傅雷翻译的莫罗阿的《服尔德传》(载《傅雷译文集》第十二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新一版;除特别注明者外,以下引文均出该书,引文后括号中为该书页码;“莫罗阿”今通译为“莫洛亚”,“服尔德”今通译为“伏尔泰”),对其中所述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受英国重商习俗影响的若干情节留下了较深印象,觉得它们不但表现了伏尔泰一个比较鲜为人知的侧面,也透露了欧洲近代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对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反观自身历史恐怕也不无助益,故特摘录一些片断,以供有兴趣者参考。

伏尔泰(1694—1778)

在路易十五的专制时期,伏尔泰几次以文字贾祸,还曾被流放到了英国(1726—1729)。“在流亡英国期间,他接触到迄今为止的先进哲学思想,会见了文史哲和科学方面的名流,考察了英国的社会制度,向法国公众介绍了牛顿和贝克莱。”(李澍泖《〈路易十四时代〉中译本序言》)其实伏尔泰的收获远不止这些。在英国他结识了不少商人朋友,了解了英国的商人社会及其声势,这使同样出身于中产阶级的伏尔泰深感震惊:

服尔德到伦敦时……这位诗人被一个姓法格奈(Falkener)的商人招待到离伦敦十里的梵兹华斯地方,他在那边住下……因法格奈的关系,他见到了商人的社会;他们的声势,在国会中的权力,教服尔德叹羡不置,这种情形很满足中产者的自尊心。(第416—417页)

17世纪英国革命以后,英国中产阶级势力大增,在政治上也有了权力,尤其是在英国下议院,商人也有了发言权(顺便说一句,后来19世纪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国下议院中的商人势力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在当时的法国是难以想象的。伏尔泰在震惊之余,决意把这方面的情形告诉法国人,以促使法国人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向英国人学习,改变自己传统的轻商思想:

不久他在罗昂(Rouen)又秘密刊印论列英国人的《哲学书信》。这是一部奇特的书,风格虽很轻巧,影响却极重大。我们不能说它写得如何深刻,材料如何丰富。但作者确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即是教法国人知道一些素来隔膜的英国情形,让他们想一想自己的缺点与制度,改变一下宗教与政治思想。(第425页)

其中有两封信是关于英国议会与政府的,里面提到了英国商人所在的下议院的势力,以及贵族的若干特权的废止。伏尔泰满心喜悦地写道:

这些情形使一个英国商人敢于自傲,也敢与罗马公民相比。所以即是贵族的子弟也不看轻经商的……(第425页)

伏尔泰自己也说到做到,在1733年,他把自己的悲剧《查伊》(Zaïre,一译《札伊尔》,1732)题赠给了他的英国商人朋友法格奈,这在当时的法国还是破天荒第一遭,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而伏尔泰的用意,便是要以此来告诉法国人,商人在英国是何等地受尊重。他的题辞写道:

献给英国商人法格奈先生——亲爱的朋友,你是英国人,我是法国人,但爱好艺术的人都是同胞……所以我把这部悲剧题赠给你,有如我题赠给同国的文人或知己的友人一样……同时我能够很高兴的告诉我的国人,你们用何种目光看待商人,在英国,对于光耀国家的职业,大家知道尊重。(第416页)

伏尔泰不仅敏于言,而且还勇于行,他开始用自己“下海”经商的实践,来挑战法国人一向抱有的轻视商人的观念。还在英国流亡的时候,他就开始运用商业手段,来出版和推销自己的一部史诗:

和他们(英国商人)作伴的结果使他对于商业大感兴趣,且也颇有成就。他第一次的经营是在英国发售《亨利亚特》四开精装本的预约。他写信给史维夫脱说:“我能不能请求你,运用你在爱尔兰的信誉替我介绍几个《亨利亚特》的预约者,它完成已久,只因乏人赞助而迄未出版。预约只须先付一奇奈。”这次的买卖大获成功,预约全数售完。(第417页)

这样的做法,今天中国的文人们也开始不再陌生;不过伏尔泰此举是在三百余年前,在当时的法国文人中,大概也属初吃螃蟹者。伏尔泰也尝到了甜头,就此一发而不可收,回到法国以后,就“下海”大干了起来:

服尔德自己呢,虽然还年轻,已经爱金钱了。他在英国时懂得财富可以保障个人的独立自由。他回到法国的辰光结识了两个大金融家,巴里斯(Paris)兄弟。他们劝他把书吏阿鲁哀的遗产作些投资事业。他便投资一部分于供应军队食粮的生意,据他的书记说他赚到六十余万;又投资另一部分于加第克斯的商业和对美通商的船只方面。他运气很好,那些船只居然从没被军舰查抄。他又中了奖券,不久他的财富竟增加到一个诗人从未有过的地步。“他的皮包中装满着合同、汇票、期票、国家的债券。要在一个文人的皮包中寻到这么多的这类文件当然是不容易的。”(第421页)

从“他运气很好”云云来看,他所投资的“对美通商”方面的生意,恐怕不无可疑的走私性质。果不其然:

爱做买卖的服尔德,禁不住在普鲁士做非法的投机事业。他雇用一个叫做赫歇尔的犹太人为经理。(第449页)

位于先贤祠的伏尔泰雕像与棺木

他还擅长推销术,像推销自己的作品一样,推销自己工厂里的产品:

他开办织造丝袜的工厂,把第一双出品寄给旭阿索公爵夫人。“夫人,只请你试穿一次,穿了之后可以把你的腿给任何人看。”他开办花边工厂。他又招了许多出色的钟表工人,像治理一个帝国那样的拼命推销他的出品。他对他所有的巴黎朋友宣传法尔奈的钟表:“此地的货色远胜日内瓦的……在巴黎值四十路易的打簧表,我这里只要十八路易。如蒙赐顾,竭诚欢迎……你可有极好的表,附赠极坏的诗,要是你喜欢的话。”(第459页)

他竟用了自己的诗作诱饵,也可算是一种“有文化品位”的推销术了。

伏尔泰的中年岁月,多次被放逐,被囚禁,也多次出逃异乡,在政治上屡受打击;却因了流放英国的见闻,爱上了经商与金钱,在经济上收获颇丰。这或许也多少弥补了他心理上的缺憾,给他的不幸岁月带来了一点安慰。

伏尔泰大力介绍英国的重商习俗,自己也于经商身体力行,这给当时的法国人带来了怎样的触动,对此后法国的发展又发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局外人所难明究竟的;不过过了一个世纪,巴尔扎克小说里所写的法国社会,与伏尔泰的时代已然隔世异境,也许其中已经透露出了意味深长的信息。

英国的重商主义,以及继承之而来的美国的重商主义,以及扩而大之西方的重商主义,给世界的近现代史,尤其是给我们东方的近现代史,带来了何等巨大的冲击,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时至今日,这种重商主义,也正在逐渐成为东方的普遍价值观之一,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了。追本溯源,伏尔泰于二百余年前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当仍可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在二百余年前伏尔泰那时候的中国,商业不可谓不发达,商人不可谓不富有,但是商人却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和发言权,社会上也形不成“重商”的风气(顶多只是“羡商”),也无伏尔泰这样的人来传递异国的“火种”,透露和传播“重商主义”的消息;而中国所受的地理条件的限制,也使国人中纵有伏尔泰之辈,也难实地一睹英国商人社会的风采。中国在近代因闭关自守而落后挨打,在今天因融入全球经贸主潮而繁荣昌盛,这期间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重温伏尔泰的经历,不免令人感慨系之矣。

而能注意到为别人所忽略的方面,我们也要感谢莫罗阿独到的传记意识和眼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