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西安87岁老人立遗嘱死后捐献器官遗体 生命最后一刻也要奉献

西安87岁老人立遗嘱死后捐献器官遗体 生命最后一刻也要奉献

时间:2020-10-20 03:10:37

相关推荐

西安87岁老人立遗嘱死后捐献器官遗体 生命最后一刻也要奉献

“我的身体不属于我个人,属于人民群众。”87岁的陈锦章老人,年轻时为国家的电力事业付出了青春和热血,老了之后他立下遗嘱,“百年之后,我的器官和遗体全部捐赠,为医学研究做贡献。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只要我的器官还有人能继续使用,我的生命就得到了延续。”

被华商报报道震动 希望捐献器官和遗体

12日,家住西安市西勘社区陈锦章老人拨打华商报热线,表达了自己希望捐献器官和遗体的心愿,他说,自己身体不太好,希望趁着脑子还清醒的时候,让华商报记者见证自己捐献的强烈意愿。

华商报记者来到陈锦章老人的家里,他坐在轮椅上,虽说行动不便,但是大脑很清楚,“我的病主要是关节炎,关节都变形了,现在只能坐轮椅,不能自由行动。别的病也没有。我去医院检查,血压、血糖都正常,我的角膜、心脏、肝脏、肾脏也都没啥问题,所以我想百年之后,把器官和遗体捐献出来,能救人就救人,能做医学研究就做,留给自己家属有啥用,捐献了还能造福人类。”陈锦章老人说道。

他说,自己是华商报的忠实读者,最近看到华商报上几篇捐赠器官和遗体的报道,很受震动,“有一个是产妇捐献器官的,还有一个是老人捐献遗体的,都是正能量,我觉得她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我要学习他们伟大的奉献精神。”

曾为国家建设走南闯北 生命最后一刻也要奉献

陈锦章老人,年轻时为了国家建设,走南闯北,虽然已是87岁高龄,但回想起自己的工作经历,依然思路清晰。

“我是上海人,1952年参加工作,去了东北长春,在东北电力局工作;1956年到北京,加入了黄河工作委员会,主要参与三峡水电站的建设;1964年支援大西北,我又来到了甘肃;1976年三线建设,我又被调到安康水电站;1986年到西勘院工作,直到退休。回想我这一生,也算是为了国家建设,发挥了自己应尽的能力,如今年龄大了,眼看着距离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越来越近,我就想着,把能奉献的都奉献了。”

陈锦章说,他希望当着华商报记者的面,立下遗嘱:“在我百年之后,我的器官和遗体全部捐赠,为人民群众和医学研究做贡献。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收礼金,不收花圈,遗体使用之后不留骨灰,骨灰撒入我出生地附近的黄浦江。”老人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人红了眼圈。

家属心声:最开始不支持 现在也接受了

陈锦章老人在说这番话时,他的老伴儿赵笑雅一直微笑着看着他,两人结婚60多年,一切的默契都在不言中。

“我支持他的决定。”赵笑雅说,“他一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和我的两个女儿都不能接受,因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入土为安。但是他的性格很倔强,他给我们看了很多新闻报道,讲了很多道理。慢慢的,我们改变了观念,觉得他说的对,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遗体留下也没什么用,捐献了还能帮助他人,或者帮助医学研究,所以对这个事情,我们家人都决定支持他,完成他的心愿。”

赵笑雅说,陈锦章现在除了关节炎,没别的病,他还特别注意保养自己,就是希望自己的心肝肺都是健康的,可以捐献给需要的人。

遗体捐献还有缺口

12日,华商报记者就此事联系了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负责人徐自力,徐自力介绍说,近两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捐献遗体的人越来越多了。对这些无私的老人,他想先表示感谢和敬意,“人体标本是医学教育必不可少的材料,陈锦章老人主动捐献是的行为对医学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

徐自力说,虽说现在捐献的人逐年增多,但相对于教学需要,还是有一定的缺口。徐自力表示,遗体捐献的过程并不麻烦,“遗体捐献完全遵守‘自觉、自愿、无偿’的原则,捐献者先在遗体捐献中心领取一份申请表,申请表一式两份,捐献者本人及接受捐献方各持一份;填写完毕后签字盖章等,接受捐献方向捐献者颁发一份’感谢状’;最后,在捐献者正式捐出遗体后,还会向捐献者家属颁发’捐献证书’。”

徐自力说,确定捐献的老人可以拨打029-82656008或者他的手机13991899086联系,他们可以上门签署捐献申请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