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哪吒之魔童降世》:打开这部电影的10种方式 都与亲子教育有关

《哪吒之魔童降世》:打开这部电影的10种方式 都与亲子教育有关

时间:2021-09-02 03:44:56

相关推荐

《哪吒之魔童降世》:打开这部电影的10种方式 都与亲子教育有关

哪咤一举“封神”,又双叒叕破纪录了。

截至8月4日10:00,《哪咤之魔童降世》累计票房23.47亿,近6500万观影人次,再创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新纪录,此外,猫眼电影预测该片总票房将高达近45亿。

这个长相丑萌,性情乖张的熊孩子成功俘获亿万国人的追捧,《哪咤之魔童降世》究竟做对了什么?

或许,电影对传统神话最大的颠覆和改编,要数李靖和哪咤之间的父子关系了。

爸爸李靖舐犊情深,不再畏首畏尾,妈妈也更加果敢,而儿子哪咤“我命由我不由天”,不再“析肉还母,析骨还父”,而是像玄幻小说中屡试不爽的设定,成了一个逆天改命的少年英雄。

于是,一度作为父权和世俗权力的牺牲品的哪咤,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虽然有些顽劣,但又满满正能量的“熊孩子”,而《哪咤之魔童降世》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一部适合亲子家庭观赏的合家欢电影。

那么,我们又该怎么样正确打开这部关于成长的家庭亲子电影呢?也许,以下10个问题,可以引导父母们思考答案:

1、您和孩子之间形成安全型依恋了吗?

初生的哪咤,活泼、顽劣,但当妈妈将哪咤抱在怀里,安抚儿子说:“别怕,别怕,娘在这。”这一刻,哪咤瞬间安静了,温顺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刻,哪咤与妈妈建立了安全依恋关系。

“依恋”是指婴儿和爸妈间形成的紧密的情感关系,这种情感联结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孩子在之后的人生中其他社会关系的建立。

在安全型依恋关系下长大的孩子,会更加自信地去探索外部世界,与他人交往,而不安全型依恋或紊乱型依恋关系下的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害怕、紧张、拒绝或生气。

所以,对于哪咤之后性情的改变,我们也可以换个方式解释,因为爸妈将哪咤交由仆人和结界兽看管,破坏了之前形成的安全型依恋关系。

2、您遵循权威型教养方式吗?

哪咤任性、不羁,视规矩为无物,他对于遵守规矩的态度和行为,似乎和他所接受的教养方式有关。

哪咤的爸妈似乎属于专制型,管教严格,很少注意到儿童的自主性,而最合理的教养方式,是权威型(也叫民主型),既给孩子设定明确的界限,要求儿童遵守规则,期望孩子有成熟的行为,但又能倾听孩子的心声,告诉儿童遵守规则的原因,并给予儿童更多的自主选择。他们较少惩罚儿童,而是帮助儿童体会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从而,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

3、您的孩子喜欢游戏吗?

哪咤之所以成为陈塘关“过街老鼠”一样的存在,除了百姓们的偏见之外,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他无法和街上的百姓们建立起有效互动和情感体验。

游戏,尤其是扮演类游戏,是让孩子形成与他人的互动,学会信任与合作,认识规则与友谊,体验成功与失败的重要途径,也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关键。

哪咤第一次上街,遇到踢毽子的小女孩,哪咤对小女孩表现出了友好,可惜,小女孩被大人抱走,让哪咤错失了一次学习和他人相处的机会,这又反过来造成了他与“伏魔帮”等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4、您重视过孩子的生理差异吗?

哪咤被人嫌弃,与其说是所谓的魔丸降世,不如说是一种生理上的差异,一句话,哪咤的丑和丧,让他和周围的孩子格格不入,从而,被孤立、被取笑、被嘲讽,造成孩子的沮丧、孤独,缺乏安全感,甚至对抗。

5、您的孩子有自我实现的预言吗?

哪咤桀骜不驯,但是,爸爸的一句话却改变了哪咤的态度和行为,这句话就是:“为什么人们都怕你,(因为)你真实的身份,其实是……灵珠转世。”

这种改变,按照妈妈的说法,是“他(哪咤)快乐了两年”,而且,乐于跟着太乙真人学习斩妖除魔的本事。这就是所谓“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是内生动力,也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换句话说,信念和期望,会极大地塑造和改变一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6、您的孩子有健康的同伴关系吗?

“伏魔帮”是一种同伴文化,哪咤则一直被排斥在这种文化之外,而缺少朋友和同伴的孩子,会表现出更低的学业成就、更少的积极社交行为以及更多的不良情绪。

这也是哪咤叛逆和暴戾的原因所在,而结识敖丙,让他判若两人,夕阳西下,沙滩上,哪咤、敖丙和小女孩踢毽子的情景,温馨、欢愉。

7、您的孩子归属和爱的需要满足了吗?

怕哪咤惹事生非,爸妈将哪咤关在府里,却不能封锁起他对外面的向往,因为他有融入他人的需要,有与他人建立关系和友谊的需要,也有爱与被爱的需要。

8、您的孩子正在寻求同一性吗?

哪咤和敖丙这对CP火了,在电影里,他们分别是魔丸和灵珠转世,关于魔丸和灵珠,可以有很多种解释,阴与阳、水与火、善与恶,但更是“本我”与“超我”,而二者的矛盾,让他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抉择,造成了角色混乱。

哪咤和敖丙合体,为拯救陈塘关百姓不惜生命,则意味获得了“个体的同一性”,这是一种由个体的动机、能力、信念和经历组成的一个一致的自我形象,是深思熟虑地选择和决定,包括价值观、对他人的承诺和看法等。

9、您的孩子有健全的自我和自尊吗?

精神分析学认为,自我是“本我”和“超我”妥协和平衡的结果,二者之间的张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力,塑造着人的行为和人格。

哪咤和敖丙,是一对矛盾,又可以互相参照,敖丙被父亲龙王和师父申公豹给予的重负所累,“本我”被彻底压抑,因此,少了个性和创造力,而哪咤虽然过于不羁,但却“超我”不彰,灵活、机智,并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10、孩子的道德意识是怎么形成的?

作为魔丸转世的哪咤,像一匹脱缰的野马,难以驯服,就像片尾一旦没有了乾坤圈的束缚,也就没了对错和是非,也就没有了道德意识,甚至连父母也不认。

现实世界中没有一劳永逸的乾坤圈,又该怎么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呢?其实,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理解我们周围的“重要他人”,是和认知与情感有关的,而哪咤最大的问题,是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和行为。

关于孩子教育的打开方式

我们另外挑选了52个样本

关于哪咤的10种打开方式,涵盖了每一个孩子学习和成长中都将会面临的基本问题和难题。

为此,我们又精挑细选了另外52部亲子家庭电影,为您一一解析:

如果说爱丽丝与花、宫本雅志的故事,是遭遇家庭变故之后,爱丽丝在现实生活中的委屈求全。爸爸的离弃,彻底改变了爱丽丝的性情、行为,爱丽丝开始害怕失去,因此,她处处为他人着想,就像是讨好型人格,而自己则被压抑到最低,所以,她才会对花予取予求,一度舍弃了自我和追求爱情的勇气,因为再也经不起失去花的打击。

——《花与爱丽丝》(关于安全型依恋)

弗兰克为玛丽创造了健康的、积极的成长环境,甚至可以通过在家庭里的教养方式,来预见孩子在学校中的行为表现,玛丽从最初与戴维斯夫人的顶撞,到后来,她对尚克兰教授的所谓“长辈”的尊重,让她甚至懂得了避讳。

——《天才少女》(关于教养方式)

他们在罗伯斯洞穴实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需要学生们相互依靠,而不是相互竞争来达到要求的情景,将抱有敌意的白人、黑人和拉美人组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从而,消除了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

——《光辉岁月》(关于游戏)

“我知道自己不是普通的十岁小孩......我长得和普通孩子不一样……我知道自己永远也当不成正常小孩了。”成为一个“正常小孩”,是奥吉和家人一直以来的期望,但是,直面他的“与众不同”,没有人能做到无动于衷、泰然处之,哪怕是他的爸爸、妈妈和姐姐,也不例外。

——《奇迹男孩》(关于生理差异)

人群中的微不足道,让大眼仔渴望一鸣惊人,成为别人眼里的焦点,而章鱼怪的格外青睐,则给了他追求梦想的勇气,是章鱼怪的那顶帽子。这顶帽子,对于大眼仔考上“怪兽大学”至关重要,这代表着偶像章鱼怪对他的一种期望,所以,才有了他矢志不移地报考“怪兽大学”的决心、行为和结果。

——《怪兽大学》(关于自我实现的预言)

即使在篮球场上,贾迈尔也是一个不被接受的外来者,第一次篮球训练,他仍然想融入,于是,主动接近白人“富二代”哈特韦尔,但对方根本不屑一顾。受挫之后,贾迈尔转向对抗,让对方迟迟无法得逞,哈特韦尔恼羞成怒,而他的同伴将趁机将贾迈尔撞倒。

——《心灵访客》(关于同伴关系)

皮耶尔回归集体,他在合唱团中找到了归属和荣誉感。不只是皮耶尔,即便是五音不全、找不着调儿的佩皮诺和郭邦,也没有被排除在外,马修也在合唱团里给他们分配了位置,使他们能够融入其中。唯一没有被接纳的蒙丹,则继续在乖戾、作恶的道路上泥足深陷。

——《放牛班的春天》(关于归属的需要)

“我只是希望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呢?”

——《伯德小姐》(关于同一性)

“本我”与“超我”的纠缠和胶着,似乎是人生的常态,而基丁老师的诗歌课,则是一次解码“自我”,发掘“本我”的实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尼尔始终处于“本我”和“超我”的天人交战中,托德则长期深受“超我”支配,而“本我”始终被“压抑”着,成为一种自我防御。

——《死亡诗社》(关于自我)

特雷弗创造性地发起了一个接力赛式的爱心传递计划——“让爱传出去”。具体而言呢,自己先去帮助三个人,然后,获得帮助的这三个人再分别去帮助另外三个人,于是,从1个到3个,从3个到9个,从9个到27个,依此类推,爱就会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散播出去。

——《美好人生》(关于道德意识)

我们为什么要和孩子一起看电影?

迈阿密大学教授、中美教育与文化比较专家、《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黄全愈先生认为,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是美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这种自我意识的培养能够在我们的学校中普遍获得吗?

美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

如果美国尚且如此,那么,在集体向衡水一中看齐的社会氛围下,想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实现全面发展和个体成长的目标,显然更是强人所难。

所以,黄全愈先生认为,孩子的自我意识,以及好奇探索、想象思维、自尊自信、道德习惯、个性特征等都是在和同龄人的玩耍中启蒙和完善的。

如果美国的孩子们,是在悠哉悠哉的彼此游戏中培养起这些核心素质的,那么,缺乏玩乐氛围的中国孩子们,又该怎么玉汝以成呢?

也许,看电影就是一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2堂亲子家庭电影课》,服务于3-16岁的中国孩子,紧贴成长主题,关注人格养成,精选52部全球经典电影,既融合了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又兼顾了国内的教育现实。

其实,一部精彩纷呈的成长电影,就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情景教学,而孩子们的每一次代入和投入,都是一次角色扮演,跟着主人公,一起体验和感悟成长。

所以,我们精选的这52部亲子电影,大多根据真人真事和文学作品改编,其中的主人公大都在3-16岁之间。当他们与“他们”相遇,相信这些同龄人的故事,也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获得另一重生命的体验和人生的升华,从而,帮助孩子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52堂电影课,能教会我们什么?

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国民才女”武亦姝考入清华,开挂的人生,谁不想拥有?

《中国诗词大会》风靡一时,可是,诗歌究竟是什么?大语文时代扑面而来,孩子们又该怎么样读诗呢?

电影《死亡诗社》基丁老师关于诗歌和自我的六堂课,也是一条通往诗歌王国的进阶之道。

《千与千寻》登陆中国大银幕,“活见久”系列又添“回忆杀”

这是一则关于冒险、成长和自我认同的寓言。

之前,我们曾经以为自己就是电影里的“千寻”,可是,之后,我们不知不觉地都活成了被嫌弃的“无脸男”。

是“自我”太不堪一击,碎了一地,还是我们从未建立真正的“自我”?因而,我们才会像无脸男一样,需要“实体自恋”来装点空虚的自我?

电影从不落幕。

江西省上饶市第五小学的10岁男童刘某宸被一位女同学的父亲杀害!

起因竟然是这个男孩“皮了点”?可是,我们又该怎么看待刘某宸所谓“皮了点”背后所折射出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边界呢?

事发之后,那些刘某宸的同学们又怎么样了呢?

电影《拉扎老师》中,小学生西蒙把马丁妮老师的搂抱视为一种冒犯,这也是法律和校规所禁止的,结果马丁妮老师不得已在教室上吊了。虽然这个情节不太会在中国发生,但这部电影的解读,会告诉父母、老师,也包括大点的孩子,校园中行为边界与治愈的法则

校园里,“网瘾”少年日渐增多,“网瘾”甚至成为两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可是,“网瘾”真的是一种病吗?

与其关注杨永信的“临沂网戒中心”究竟错在哪里,还不如反躬自问,我们的“问题少年”又是怎么炼成的呢?

《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问题少年”也不例外,他们或者失去父母,或者被父母放逐在炼狱一样的“池塘之底”,因此,只有在小伙伴们之间相互效尤,而越陷越深。但电影里马修老师的做法,会让我们相信善的力量、音乐的力量。

“补偿心理”,是为了克服自身的某种缺陷或缺失,寻求或发展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势或长处,从而赶超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

“补偿心理”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是勇往直前的动力;有时候,又是剑走偏锋的赌注。

那么,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潜在的“补偿心理”,又该如何因势利导,化危为机呢?

相信,《爆裂鼓手》、《十月的天空》的解读会让家长茅塞顿开。

课程老师

一个被电影改变命运的人

28年前,他的命运被一部电影改变。

1991,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映。

这一年,在鲁西南的一个小县城里,有一位中学生偶然看到了这部电影,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篇电影观后感,竟被语文老师意外当作了范文,在不同班级的课堂上朗读,并相处流传。

从此,这个中学生开始爱上电影,爱上作文,爱上语文课,而语言的共通性,又让他爱上英语。

1993年寒假,高三年级全省统一考试中,他的语文考了143,英语考了136(满分均为150分),语文、英语总分全班排名第一。

1994年,他因为这次考试,被推荐、保送到山东大学,不必再挤高考这座独木桥。

1998年,电视剧《水浒传》播出,他的一则小小的剧评被晚报登载,第一次变成了铅字,再之后,又有一篇影评被系刊登载。

同年,国家第一次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不再“包分配”,他却因为几篇影评文章,率先被一家报社录用。

后来,他又成了一家新创刊的都市类报纸文娱版的编辑、记者。

2000年,他又考入北京大学,读研期间,又因为曾经的记者经历,成为一家影视公司兼职的公关经理。

从此,他终于跨入了梦寐以求的影视行业,将爱好和职业融为一体。

转眼,又是一个,他想将30年的观影经历和感受,分享给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

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自我......

他,就是“北大才子”,哲学硕士王正伦。

他是中国民营影视行业起步与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2001年起,参与创办了国内最早的海外影视资讯栏目——《娱乐纵天下》;

,策划、组织了影视行业顶级盛会——“首届中国影视制作业发展与展望高级研讨会”;

,参与了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晚会国内联播运营、推广;

,参与了国内最早的选美大赛——“阿诗玛·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策划与组织、推广;

,参与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影视周边产品连锁经营机构——“标炫部落”;

,曾任好莱坞三大权威电影杂志之一《Variety China》(《综艺》中文版)主任记者,撰写多篇封面文章;

-,策划、组织了国内最早的编剧培训计划——“华语电视剧新锐编剧腾龙计划”;

,策划、组织了国内最早的“中国电视剧编剧创新论坛”;

-,参与了《老公的春天》等20多部电视剧的宣传、推广;

他是中国影视行业的观察者和研究者,自2001年起,为《广州日报》、《中国经营报》、《国际广告》、《南风窗》、《南方都市报》、《综艺报》、《香港经济导报》、《台北电视节特刊》等国内主流报刊撰写影视产业分析、影视剧评论及专栏文章近数十万字,广为转载、引用;

他是资深影迷和影碟收藏、爱好者,自起,收藏蓝光、D9影碟上万张,阅片无数;

他是国内较早的驴友、背包客,起足迹遍及闽、黔、湘、桂、川、滇、藏、新、甘、青、蒙、陕、晋、浙、皖、鲁等大半个中国;

他是一位酷爱阅读和写作的文学、文字爱好者,个人藏书万余册,并且出版《帝国的酒色》(文史)、《私奔》(公路小说)、《像张曼玉一样风情万种》(时尚)、《公司就是朝廷》(与人合集,收录部分专栏文章)等图书。

这些经历造就的,就是《52堂亲子家庭电影课》的主讲人、资深电影人——王正伦老师。

《人民日报》曾刊登过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其中提出的家长层次论有五层: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然而,很多父母将钱花错了地方,白白浪费。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然而,很多父母的“陪伴”反而成了孩子的负担。

第三层次: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然而,很多父母却不知道那条路才是正确的方向。

第四层次: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然而,很多父母想提升自己,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第五层次: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并以身作则;然而,很多父母一心驱使孩子,从未想过自己也需要改变。

您处于第几层,又在第几层走错了方向?

您知道怎样找到正确的路,重新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实现家庭和人生的双赢吗?

那,就和王正伦老师一起在电影里找答案吧!

● 想告诉孩子怎样实现目标吗?

《当幸福来敲门:自助才能他助,自救才有他救》

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地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

● 想知道如何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吗?

《垫底辣妹:做好这九步,学渣逆袭不是个事儿》

影片讲述了学年垫底的女高中生用一年时间将偏差值提高40,并考入日本庆应大学的故事。

● 想知道如何处理原生家庭关系、对待叛逆期少年吗?

《地久天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王小帅导演的《地久天长》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而王源饰演的叛逆少年也深入人心。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就一定会叛逆吗?

电影《地久天长》的解读,会给出启发性的答案。

● 想知道怎么引导与激励孩子的梦想吗?

《摔跤吧,爸爸》:摔跤冠军的成长之路

《摔跤吧,爸爸》是印度版主旋律,但它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攻城略地,成为脍炙人口的一部现象级电影。这部电影打动家长的,可能更多的是对女儿摔跤梦想的引导,以及教导她们如何应对失败与挫折。

想学习家庭教育——没时间、没精力、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学习了家庭教育——带入难、记不住、不得要领寓教于乐无门——看电影,笑着泪着,不言而教的教育良方工作忙分身乏术——碎片时间也能听完一节电影课

52堂音频电影解读每集13-18分钟

成就一名明智的家长定价129元!现仅需99元两张电影票的价格,收获52个家庭教育的真谛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课程目录

52堂亲子家庭电影课服务3-16岁中国孩子紧贴成长主题,关注人格养成

为您提炼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正确理念

碎片化的时间教您快速成长为优秀的家长,教出优秀的孩子,打造优秀温馨的家庭。

课程亮点

•专业解读:电影达人精选全球52部经典电影,国际理念和国内现实兼收并蓄,精准获得家庭教育核心内涵• 含金量足:52部中外经典获奖电影,豆瓣均分(8.7)• 匠心打磨:8大教育模块,52个亲子教育心法,娓娓道来,生动有趣•快速吸收:简单明了,每部电影十几分钟,碎片化时间高效吸收教育精华•学以致用:代入感强,快速把握重点,获受益终身的教育理念

适用人群

•想陪伴孩子成长,提升自我能力和亲子教育认知的家长•想从电影中汲取经验,更好帮助下一代的父母•家庭不和谐,亲子、夫妻矛盾重重的家长•想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没时间、无从下手的人

52堂音频电影解读,每集13-18分钟

成就一名明智的家长定价129元!现仅需99元两张电影票的价格,收获52个家庭教育的真谛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