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静海文化] 呕心沥血半生 留下方言记录乡愁:记静海著名作家 摄影家王强作品《静海

[静海文化] 呕心沥血半生 留下方言记录乡愁:记静海著名作家 摄影家王强作品《静海

时间:2019-05-26 09:49:15

相关推荐

[静海文化] 呕心沥血半生 留下方言记录乡愁:记静海著名作家 摄影家王强作品《静海

由天津问津书院主办的王强《静海方言俚语释义》座谈研讨会,7月13日在南开大学范孙楼章阁厅举行。会上,南开大学教授马庆株,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曾晓渝,南开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刘运峰,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问津书院院长王振良等十多位专家学者,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该书填补了天津区级方言研究的空白,是对天津方言研究的一大贡献。同时,也对书中方言注音以及方言有音无字的造字和替代字如何规范提出了建议。

专家在研讨会上发言

马庆株,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四五届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天津方言词典》主编

曾晓渝,天津语言学会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振良,问津书院院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书中共收入静海方言词汇、静海方言俚语、静海方言歇后语、静海方言歌谣等12400余条,全书69.2万字。

《静海方言俚语释义》是天津方言学研究的一大贡献

王晓龙

《作文周刊》报社副总编辑

读了王强先生所着的《静海方言俚语释义》一书,感到由衷敬佩。

首先敬佩他的慧眼。天津有不少学者研究方言,卓有成就,但还不曾听说天津人编着分区的、具体、详细,充满着学者精神和文化历史营养的鸿篇巨制。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心,汉语言也要走向世界。互通互译的最大难题是方言俚语的翻译。我想,这大概也是《静海方言俚语释义》一书编辑出版的缘由之一。但是,这项工作绝不是一个普通语言文字工作者可以完成的,必须是有志、有识、有趣和有惊人毅力的专门工作者才能完成。

其次佩服他的勤奋。69万字的成书,估计至少需要占有三倍于此的资料、素材。我年轻时曾陪李行健先生编写过《河北方言词典》,60万字。我和我的一个同学,协助李先生一张张卡片积累,经历了多个严寒酷暑,深知其中的辛苦。我也独立出版过《速查学生字典》《中学古汉语九百句》等工具书,将心比心,估计王强先生编着《静海方言俚语释义》也一定失去过许多美好的聚会、轻松的假期,狠下心来义无反顾地把这些宝贵时光换成多年的面壁冷板凳。

三是佩服他的学识。王强先生看起来是研究静海方言,其实也在研究静海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现象。王强先生对静海方言俚语进行分类、甄别和释义,如不是生于静海,长于静海,工作研学于静海,没有深厚的学养是极不容易做到的。王强先生除了收集静海方言,还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静海的历史、地理、经济、行政和文化遗存,把静海方言又划分为南运河沿岸一带,独流镇中心区,台头镇、王口镇子牙镇等西部乡镇,以及王官屯以南和东南部乡镇四个方言片。这是极不容易做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强先生应该是一个静海的文化学者!

下面我不揣冒昧,具体谈谈《静海方言俚语释义》对方言语言研究三个方面的贡献。

第一,《静海方言俚语释义》选编静海方言俚语1万余条,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静海在长达上千年繁衍生息的漫长时间里,纯粹的静海人口估计在30万,而王强先生的静海方言采集地为静海中心部位的集镇人口,估计不会超过20万人。改革开放后的近40年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静海全境人口已达到60万人,而静海方言俚语主要是靠还没有成为静海区时的不到20万静海先人创造的,并随着静海设县、天津设卫和漕运,慢慢影响传播到整个天津和更广大的周边地区。在这个地区收集、选编并释义方言俚语竟达1万多条,编着者如果没有“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信念和刻苦精神,是无论如何完不成的。

第二,《静海方言俚语释义》收录了大量静海歇后语和民谣,弥补了普通话通用语的短缺。如“耳报神:形容嘴快,举例是‘二婶儿是个耳报神,有话背着她点儿’。”这种人我们身边确实有。还真是找不到更生动恰当的词语形容她。有的静海俚语是古今人生的经验总结,如“囤尖儿浪费看不见,到了囤底儿后悔迟。”还有一些静海地区的农谚,如“立夏麦呲牙”“小满不锄田,不过三五天”“芒种三天见麦茬”“碱地不整平,缺苗成窟窿”等,也是这部工具书的一大贡献。袁隆平院士最近非常担忧我国的农业后继无人,指称现在懂农业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农民的儿孙不懂农业,这已经成为新世纪代之怪现状,充满几千年农民智慧的农谚已快消失殆尽。王强先生在《静海方言俚语释义》里尽可能地保存了静海农谚,这是天津市的福气!。因此,我要为王强先生点赞。

第三,《静海方言俚语释义》中的有些方言俚语,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在语言的运用价值方面,几乎等同于成语。如“挨着铁匠会打铁,挨着木匠会拉锯。”“笔勤能使手快,多练能使手巧。”“不到西天,不知道佛小”这些含有哲学意味的地方俚语,其实也是中小学生语文积累的主要内容,用在作文里会使语言更加生动精彩。我还兼任具有39年历史的全国性报纸《作文周刊》副总编辑,也是全国唯一用人工智能自动测评中小学作文的测文网创始人。多年来,我们在负责或承担全国性作文评比活动时,凡是引用民间鲜活语言的作文,我们都会和用了恰当的成语一样,略有加分。在一些重要考试或全国性作文评选活动中,作文加一分,可超越千人。

我们了解静海方言俚语,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了静海的历史、地理、政治和文化。我们经常听说的“先有静海县,后有天津卫”这句话,现在通过《静海方言俚语释义》真正弄清楚了缘由。不要说从东周开始静海就有先民开发这块土地,至少从宋代已经开始在静海设县,而天津这个地名诞生于明永乐二年,只有600余年历史。天津卫在很长一段时间是隶属静海县管辖的,如果不是燕王扫北时带来的安徽凤阳和宿州兵马,我们现在说的地方话很可能就是静海话,而不是江淮方言和静海方言混合的产物。“盐从哪儿咸,醋从哪儿酸”不仅是一句静海方言,而且告诉我们,天津早期小于静海县,是从静海县划分出来的。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静海,人口虽然不多,面积也不算大,但绝不是一个小地方,研究静海方言中的历史和文化非常重要。

最后我想说,静海方言只是全国各地方言的一部分,全国各地的方言研究和整理应该是迫在眉睫的抢救性工作。

媒体报道

王强老师接受广播电台采访

来源:“静海”公众号

[静海文化] 呕心沥血半生 留下方言记录乡愁:记静海著名作家 摄影家王强作品《静海方言俚语释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