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给孩子一座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博物馆”

给孩子一座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博物馆”

时间:2022-07-19 16:08:27

相关推荐

给孩子一座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博物馆”

3年前,爱逛博物馆的小美和同事乘坐一趟夜间火车去西安,想去陕博欣赏一下汉唐文明。

列车停靠在中途一个小站时,上来一对母子,坐在了我们对面的空位上。

“妈妈,为什么电视上的火车冒烟,这个火车不冒烟?”

“妈妈,为什么管车厢的阿姨手里的手机那么厚,还带一截小棍?”

……

舔着棒棒糖的小男孩约摸五六岁,像个小猴子一样坐不稳,还连珠炮似的丢给妈妈不少问题。

这么“勤学好问”的“熊孩子”真不少见,不过,有耐心的家长可不多。

谁知,这位妈妈的耐心却出乎小美的意料。

她让孩子别着急,一个一个问题来。同时,她从包里掏出手机,耐心地一个一个“百度”起了孩子刚才问的那些问题。

这对有趣的母子勾起了同事的兴致。

不过,作为一个童书编辑,为这位妈妈的耐心点赞时,同事却担心她在网上随便搜来的答案不准确,把孩子带偏。

可能是为了怕打扰周围的人休息,妈妈压低了声音,所以很遗憾,没能听到妈妈是如何给孩子解释这些问题的。

这时,同事渐渐陷入沉思:手机是个好东西,随手一搜,获得信息很方便。但是,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误导孩子啊。

多年来的职业敏感“作祟”,同事问自己:是不是可以研发一套分门别类、讲解透彻的文明简史图书?

让孩子在有趣有料、脉络清晰的阅读中,了解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一步步发展来的;

还可以介绍从我们的祖先,到我们的父母,他们曾经是怎么生活的;还可以启发孩子思考未来会发生哪些变化。

这样的图书市面上不是没有,但存在着或文字单薄,或偏重外国历史文明等问题。

而我觉得,中国孩子需要的是内容扎实有趣,插画有中国风,将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有机融合的图书。

这真是一个颇有价值、极具挑战的选题,值得好好策划一下。那次旅行归来后,小美和同事就时不时地在脑海里勾画这个选题的蓝图:

这个选题不仅有陕博馆藏这样的中华文明,更要有打破国界的人类历史文明;

这个选题的内容既要脉络清晰,又要深入浅出,不能给小读者走马观花之感;

这个选题的作者不仅得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更得懂得如何抽丝剥茧地捋出历史脉络,懂得如何简明扼要地介绍发明原理;

这个选题的插画要反复打磨,既要形象,又要生动有场景感……

不久,我们就把这个选题落实到了行动上,策划书、约稿函很快就出炉了。

在朋友的推荐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于启斋老师进入了我的视线。这位老作家曾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并参加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

虽已年近耳顺,但他童心未泯,是一位心思细腻、责任心强、有爱又有趣的科普伯伯。

和于老师聊选题之前,心里多少有些顾虑:于老师是否有时间、有兴趣接这个可能需要繁重资料查找和文字打磨工作的“苦差事”呢?

欣慰的是,在详细介绍了这个选题和我的各种想法后,于老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过,他还是表示需要再慎重考虑一下,会尽快和小美再谈。

十多天后,收到了于老师的邮件。

想不到,邮件中,于老师不仅已经列出了8个分册的书名和构想思路,还把每个分册的目录都写好了,并做了详细的说明,同时还谦虚地请我发表意见。

于老师如此认真仔细、谦和友善,小美真庆幸遇到了对的人。后来和于老师聊天才知道,仅仅为了写好这份总体框架和目录,于老师就查阅了大量资料,熬了三四个通宵。

就这样,两个热爱童书、喜欢和孩子打交道的人把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又经过十多天反复讨论,经历至少4次反复修改并完善,和于老师终于敲定了全套8册的最终分册书名,以及各册最终的目录。

不仅仅是目录

还是长诗和时间线

敲定后,分册目录的每个条目由年代和提要词组成,为了简明扼要并朗朗上口,提要词都设置为7个字。

这样,每册的目录连续起来读,仿佛是一首长长的七言律诗。

当然,和律诗不同的是,每个条目都配有年代,比如讲人类照明发展简史的那册,年代跨度长达170万年。

资料虽繁必不敢省脑工

脉络虽细必不敢减寸缕

进入具体创作阶段,由于历史跨度长、空间涉及内容广泛,所以需要去寻找和阅读大量的文献和资料。

曾经和于老师打趣说,能否让稿件一个月“到我的碗里来”一次。

不过,于老师表示,既要信息精准,又要脉络清晰,还要文字童趣,“到你碗里去”的一定得是“够美味的饭”,而好饭不怕晚,要花时间好好打磨。

于是,这一来一去之间,不知不觉竟一年过去了。

掰着指头数一数,每册的文字都反复打磨了不下三遍。

于老师打趣说,翻阅的资料,摞起来恐怕比他还高。

于老师的精神让我想起了同仁堂的匾额——“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对于于老师,我想应该是“资料虽繁必不敢省脑工,脉络虽细必不敢减寸缕”。

定稿后的文字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语言风格活泼。

全书融入了2200余条历史文明常识,还精选了许多考古探索、科技发明、文献典籍、诗词等等,可谓是文化中有科普,科普中有文化。

不仅抓住了文明发展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节点,还提炼出了文明发展的大方向和小脉络,且几乎都有趣味的事例穿插,趣味性很强。

最可贵的是,有些地方对文明还进行了辩证分析,让孩子明白,文明有时并不那么“友善”,运用不当,就会成为一把“割伤人类的双刃剑”。

好的插画不仅是一种语言

还饱含着情感

人人都说,给孩子看的书,插画是第一要素,因为好的插画本身就是一种语言。

其实,不仅如此,好的插画还需要饱含情感。

为了打造好这套书的插画,插画团队邀请了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的专业插画师来参与。

无论是绘画功底,还是人文修养,抑或敬业精神,都首屈一指。

在和他们将近两年的插画磨合中,我们一直在向融合语言、情感的插画方向努力,结果也很令人欣慰。

以一张讲述月亮、农事和农历的插画为例。

画手精心构思了一幅渔民劳作图,有拉网的,有撒网的;上半部分设置了一月之内月亮的圆缺变化,左侧的栈桥上,还有观月的人。

粗看之下,要素具备,文字要表达的意思都涉及到了。

不过,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斟酌了三天后,突然如开悟一般,我的目光凝聚在了月亮上。

对,自古以来,月亮不仅仅是一颗可以指示时间的天体,更寄托了无数人的情感。而这张插画,缺少的恰恰是情感。

月亮之下的人物画面一味求全,却显得有些麻木。月亮对于他们,仿佛是毫不起眼的路灯一般。

当我把这个意见转达给画手后,画手表示也有同样的感受。

交流到深夜,最后画手表示,给他一星期的时间,一定出一版完全颠覆前作的插画。

于是,7天之后,就有了下面这幅充满柔情的一家四口渔民画面:

还未上色,这幅插画就一下子把小美拉到了3000年前的一个小渔村的夏夜,我看到了一位勤劳朴实的丈夫、一位吃苦耐劳的妻子、两个懂事的孩童……

远隔数千年,我却仿佛来到了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将心事托付给了那皎洁的月亮。

他们仿佛是曾经真实存在的一家四口,虽寂寂无名,但正是像他们这样的无数劳动人民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

正是由于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农历——这个根据观察月亮圆缺规律而产生的历法,才历经千年检验仍流传于世。

调整目录版式

拯救阅读强迫症

目录是读者翻开封面,打开一本书时,最先看到的内容。小美一直在思考,这套书需要什么风格的目录呢?

真希望这套书会开口说话,告诉我它自己的想法。

但是,还是集思广益为好。

为了打造一版美观大方、得体适用的目录,我把作者、美编、插画师们集结在了一起,大家群策群力。

这是初排的目录。看着非常热闹,但给人以凌乱之感。假如读者想寻找某页内容,可能要费一番小小的工夫。

调整后的目录版式简洁大方,指示性强。以这册目录为例,一条时间线串起了10000年的历史,线索清晰明了。

更别出心裁的是,美编把这条时间线做成了羽箭状,既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又表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速度。

另外,页码一字排开,阅读和查找起来非常轻松。

封面设计不只要技术

还要艺术

先上几张因为各种原因被无情pass掉的封面:

为了打造好这套书的封面,经历了反复6次打磨。

最初,设计师看了内容后,很快就做出了两版方案。本以为两手准备,必定“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谁知,这两版方案在一天之内被我相继否定。

沟通后,设计师颇有些心绪难平,但还是耐着性子做了第三版……设计师接下这份工作时,完全没料想到,这套书的设计,竟然做了6版才完全定型。

最终的封面是令人满意的,设计师也长出了一口气。

本以为我会就此被拉进设计圈的“黑名单”。

谁知,敬业的设计师表示,最终的封面将抽象艺术和具象元素融合,咱不敢说完美,但一定是最符合这套书气质的。虽然破记录地做了6版,但一个字:值!

三年磨一剑,从策划这个选题到最终出版,将近三年。

在创作和出版过程中,这套书得到了中国科普作协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支持和肯定,赋予了这套书更加光辉的使命。

我想,讲人类文明简史的书将来一定会更多更好,下一次我乘火车去博物馆参观时,座位对面也许会有这样的景象:一位妈妈指着一本书告诉孩子,这个东西原来是那样的,现在是这样的,你猜猜,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呢……

《给孩子讲人类文明史》

共8册

三年磨一剑,清晰人类史

长按识别下图即可购买▼▼▼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及时予以致歉/删除。

荐 书

2000集国学视频库

关注

操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