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木兰诗与花木兰的传说

木兰诗与花木兰的传说

时间:2022-12-10 20:22:09

相关推荐

木兰诗与花木兰的传说

《木兰诗》是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与花木兰的传说,欢迎阅读。

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后收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一般认为是北魏与柔然战争中民间创作的作品。关于木兰其人其事,文献虽有种种记载,但均属民间传说。这首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荣立赫赫战功后重返故乡的故事。塑造了木兰朴素善良、骁勇刚强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不慕荣利的崇高品德,充满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全诗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这一特点来精心选材,中心突出,繁简得当,语言刚健质朴,风格粗犷豪放,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作品之一。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是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与花木兰的传说,欢迎阅读。

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后收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一般认为是北魏与柔然战争中民间创作的作品。关于木兰其人其事,文献虽有种种记载,但均属民间传说。这首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荣立赫赫战功后重返故乡的故事。塑造了木兰朴素善良、骁勇刚强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不慕荣利的崇高品德,充满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全诗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这一特点来精心选材,中心突出,繁简得当,语言刚健质朴,风格粗犷豪放,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作品之一。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注释

1.唧唧(jījī):织布机的声音。

2.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

3.惟:同“唯”。只。

4.军贴:军中的文告。

5.可汗(kèhán):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怡者的称号。

6.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8.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9.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0.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1.溅溅(jiānjiān):水流声。

12.朝、旦:早晨。

13.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4.啾啾(jiūjiū):马叫的声音。

15.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

16.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

17.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8.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十二转为最高的功勋。

19.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20.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1.不用:不愿做。

22.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23.郭:外城。

24.扶将:扶持。

25.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6.霍霍(huòhuò):磨刀的声音。

27.著:穿。

28.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29.帖花黄: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0.火伴:同“伙伴”。同伍的上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3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3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

《木兰诗》-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木兰诗》-阐述故事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了。然其历史年代问题至今众说纷纭,主要有四种说法。

第一:北魏太武帝年,北魏和柔然发生了战事,国家征兵。花家本军人世家,其父当年乃一名将,自然必须应招入伍,这属于国家的法律,谁也不能特殊照顾。因花家无子替代父亲,木兰年迈之父亲只能被迫重新应征。这时候,花木兰则悄然离家替父从军。花木兰身为女子在战争中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之后朝廷授予其尚书郎官职,花木兰请辞,同某位战友隐居结婚,共享幸福生活去了。

第二:据说花木兰乃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姓魏,名木兰。隋恭帝义宁年突厥侵犯隋朝,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战功无数,征战疆场一十二年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花木兰被封为尚书。唐代,花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第三:木兰乃汉代人氏。汉文帝当皇帝的时候(公元前166年),匈奴的老上单于稽粥侵略汉朝边境,文帝征兵,木兰父老迈弟幼。木兰便替父从征。因战功卓著初为卒,在为小校,后为将军,守河北省顺平县。匈奴惧其锋芒莫不闻其名而战栗,遂顺平一带太平。花木兰当了十二兵,战功很多,战友们皆不知其为女子。因其每夜穿衣睡觉,战友劝其脱衣舒服,其曰:“谨慎”,隐瞒之。后汉朝胜利,天子封其为尚书,木兰拒绝,恳请回家。这时才脱掉站袍穿戴女流衣服,战友们大惊。从此,花木兰之事流芳千古了。亳州城东魏村北有木兰墓,甚高大,人们又为其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拜祭花木兰。河北省顺平县人民因感激其功德,汉代起便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高宗和武则天泰山封禅路过亳州,封老君庙里的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祠里的花木兰为“孝烈将军”。

木兰的身世说法很多。最权威的说法为“将军,亳人,魏氏女。汉文帝时,老上寇边,帝亲征,大括民兵,殆可空国。将军以父老迈,不任受甲,身伪其子以行,转战燕山……完(即今顺平县)为古曲逆,当燕山之麓,将军百战收其地,土人庙祀之。” 。”---(河北省顺平县木兰墓碑语)。以上语言是明代巡按御史何出光建河北省顺平县木兰祠的语句。

目前来说,经过的我筛选和总结我以为第四种说法最为正确。

第四:花木兰实际上是宋朝人氏,姓魏。其美貌如花却又自小苦练武艺兵法,因宋朝和外族打仗其代父参军十二年,战功巨大。可无人知道其女儿之身。花木兰自战争结束恢复女儿身后,归朝,皇帝不太可能放过这样的女子出宫,很可能纳为妃子或者皇后。那花木兰何等人物,闻知皇帝之色心,木兰义正言辞地说:“我替父从军是因为孝和忠,为天下的女子争气。因我自小习练武功兵法,浑身功夫无处施展,正当国家危亡之时,我当杀敌报国。从前,军事无女人已成习惯,好象是理所当然之规则,现在我带父从军,并且立功无数,这就证明,男人干的好的事情女人同样能干好。”。

皇上闻言更加喜欢花木兰了,喃喃:“讲下去,讲下去。”

木兰接着说:“现在的天下,女子裹足,不裹足便嫁不出去,穿高履鞋以讨好男人。未嫁时在家里无地位,洗碗弄饭,还不能慢,洗衣和面,活不少干;却还是不得父母欢喜。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何等的不公平呵!”

皇上听的越发仔细了。瞳孔开始放大,精神异常兴奋。

木兰接着说:“出嫁时跟从夫君姓氏,两不相识便被父母送出家门进入夫家,哪怕其夫君瘸瞎也无从选择,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王八就成鳖了。夫君随时可变心,男人可随意休弃妻子,三皇五帝之时倡导的“不放弃不抛弃”难道君王忘记了吗?这么对待我们女人公平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