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渭南文坛|潘中伟作品:难忘的红薯

渭南文坛|潘中伟作品:难忘的红薯

时间:2020-08-25 20:29:06

相关推荐

渭南文坛|潘中伟作品:难忘的红薯

和好友党哥、张姐一起去乡下帮老人挖红薯。恰好因烦事郁闷,也想出城透透气,就欣然同意。开车接上赵妈和其他人,我们便相互打趣着往车庄村赶去。

近年来,因农业生产不景气,很多土地都撂荒了,偏远农村闲置的土地更是随处可见,很多人就在闲暇之余利用房前屋后的荒地种上了蔬菜类作物。勤劳的赵妈,也利用门前的空地,种上了红薯、辣椒和包谷。

到达目的地后,在赵妈的帮助下,我们很快找齐了镰刀、耙子和框子,简单分工后,便一本正经的干起活来。我负责挖红薯,好长时间没干活了,尽管只挖了二百来窝,但也累得汗流满面、气喘吁吁,这也许正应了“百无一用是书生”那句话吧!看着挖好的满满两大筐红薯,不觉间就想起了过往的岁月。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正是大锅饭时期,物质极其贫乏,人们饿肚子的境况时有发生。我们村地处旱原山区,土地贫瘠,生活更是困难重重。村里虽有大面积的沟坡地,但靠天吃饭,广种薄收,根本满足不了生活需要。记得最紧张的一年,交过公粮后,一口人才分到了八斤八两粮食,成了远近文明的落后村。每逢收获季节,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遗失”一些粮食,并尽可能地记下“遗失”位置,尤其是红薯等不易被人发现的根茎物。当时,群众普遍吃不饱,干部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地装聋作哑。下晌后,收完红薯的地里,马上就会跑去很多人,大家都努力找寻着土层下埋藏的红薯。于是,蒸红薯、煮红薯、烤红薯、红薯稀饭、红薯面片之类的饭食就悄悄地摆上各家的餐桌。

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后,随着社员劳动积极性的提高,粮食产量相对增加了一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稍稍得到改善,但人多劳力少的家庭依然还得靠包谷、红薯等杂粮补充。我家是村里的大户,孩子多,日子比别人家过得更紧张。我现在还记得,每年三月初,家里都会早早从窖里捞出上年留存的红薯种,育起种苗,等地里的苗栽够后,还会捡食拔完苗子剩下的好薯种。等到红薯秧子长得铺满地面时,红薯叶子、红薯秧子又会成为餐桌上的美食。红薯叶子下锅或焯水后凉调,红薯叶颈腌菜,吃起来嘎吱嘎吱的,竟也别有一番滋味。

每年红薯收获的季节,都是家里最忙的时候,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参加劳动。半干的秧子会被割拾回家,喂猪、喂牛羊,吃不完的晾干后粉碎掺入猪饲料。好的、大的红薯会被挑捡出来,放进深深的地窖里,以备冬春食用和来年繁育苗种。差点的、挖烂不能保存的,会被连夜叉成薄片,撒到窑背上,村头,或沟边的草地上,晾晒成红薯干。有时,为了赶工,家人常常要熬上几个通宵,孩子们也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晒红薯片时,最怕的是下雨。一旦遇到雨天,总是弄得一家老小手忙脚乱,疲惫不堪。要是碰上连阴雨天气,半干的红薯片还会发霉烂掉,白白浪费一家人的心血。

记忆的岁月里,感觉大人都是白天下地,晚上挑灯赶活,昏暗的煤油灯熏得人满脸灰尘,鼻子眼睛里都是黑灰,就连推磨、推碾子这些体力活,很多都是在夜里抽空干的。漫长的冬季里,晒干的红薯片会被碾成面粉,蒸成红薯馒头、红薯窝头,在木制的饸络床子上压成红薯饸络,成为补充的食物。为了让大家吃的舒心,巧手的家庭主妇总是把压好的饸络变着花样给大家调着吃、炒着吃。就这,当时正在上学的小姑和大哥还是被吃得直反胃。

随着生活的逐渐好转,红薯不再是餐桌上的必须品,红薯就又被粉碎机打成浆,过滤出淀粉,漏成粉条,网名打成凉粉。每年深冬闲暇时,村里人都会搭伙请把式漏粉条。于是,街道上,院子里到处都是晾晒的粉条,远远望去,一挂一挂的,白花花的,简直是一种难得的美景。晒干的粉条,人们会卖掉一部分,换成钱贴补家用,再留一部分供过年、过节和来客人时食用。每次,家里漏粉条、打凉粉的时候,都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刚煮熟的热粉条和打好的凉粉,会被变着法地享用,吃到嘴里滑溜溜的,舒服极了。

如今,红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餐桌,但它极高的营养价值和曾经突出的贡献,却始终令人无法忘记。一年四季在大大小小的饭店、商场和街头巷尾,我们都还会看到红薯的身影。

【作者简介】潘中伟(潘忠伟),笔名骆驼草,网名:沁水人生、天高云淡,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白水县文联委员,白水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