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格律诗的平仄与拗救(5)

格律诗的平仄与拗救(5)

时间:2019-02-25 09:21:46

相关推荐

格律诗的平仄与拗救(5)

格律诗的平仄与拗救(5)

文/周敏

五、如何拗救

对“拗”句施“救”可归结为如下五种方法:

1、本句隔位救

五言:如仄仄平平仄。

(1)一拗三救。即:(平)仄【仄】平仄

例: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格律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正格是仄仄平平仄。而“(松)下【问】童子”的平仄是

(平)仄【仄】平仄。

第1字,该仄而用平了,所以,将第3字变通为该平而用仄。

说明:第1字该仄而用平,不救仍合律,是律格;可救可不救。

(2)仄仄平平仄不可拗为仄(平)平平仄。换言之,仄(平)平平仄为禁格;即第2字不可拗。

(3)第三字拗,即仄仄(仄)平仄,不能用5救。因为5是句脚,句脚改平仄,就破坏了韵。所以,第3字如果拗了,可用第1字救,或实施对句救(后面谈)。

(4)第四字拗,即仄仄平(仄)仄,也不能用2救,因为二是不容许变的。

(5)五拗即仄仄平平(平),是三平脚,不容许存在。

七言:如仄仄平平仄仄平,一拗三救,和三拗五救。

而1、3、5是奇字,可救可不救。如果施救,音律更和谐,不救仍合律。

(1)一拗三救,方法和五言的相同,这里不再赘叙。

(2)三拗五救。

例1:苏轼《新城道中》 :溪柳自摇沙水清

正格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该句的平仄却是:

(平)仄【仄】平【平】仄平。

是一拗三救和三拗五救并用,非但救拗,而且避免孤平。

例2:杜甫《至后》 :远在剑南思洛阳。

正格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的平仄却是:仄仄(仄)平【平】仄平。

第三字“剑”是专用名词很难改动,迫使五字该仄而平,结果避免拗句与孤平“双劫”。

2、本句换位救

本句换位救适用于五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4拗,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6拗。

前面说了,五言的4、七言的6可以不分明,容许拗救。但不宜用隔位救,不能用2来救四,也不能用四来救六。因为2是不能变的,4也是不宜变的。道理是“奇活偶定”。

所以,需在奇字位寻求救。五言的4、七言的6只要和它前面的字调换一下位置即可。

如:平平平仄仄第四个字必须用仄声,平平平(平)仄,成了拗句,只需将3、4字调换一下位置,变成平平【仄】(平)仄,就救过来了,合律了。

例1、 五言

杜甫《月夜》 :“遥怜小儿女”

正格:平平平仄仄。该句的平仄却是:平平【仄】(平)仄。

是:4拗3救,即第4字、第3字平仄换位。

例2、 七言

白居易《百花亭晚望》 :日色悠扬映山尽。

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该句的平仄却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是:6拗5救,即第6字、第5字平仄换位。

余可类推,不赘述。注意,换位的两个字必须平仄相反,即必须是平仄或仄平。因为拗救的原则是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不能以平救平,以仄救仄。

而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的3、4两字,七言的5、6两字同为平平或同为仄仄,不能实施换位救。

另外,这样拗救的句子,五言的第1字,七言的第3字,必须是平声,否则,音节上就出现两个相同的“仄平”,出现单音节雷同,就没有节奏感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

奇活偶定,五言的4、七言的6是偶,是不容许变通的。这里怎么又出现了容许变通的情况呢?

我认为:是避免三连平和三连仄造成的。换个角度,是因为五言的3字、七言的5字出现了应平而仄的情况,迫使五言的4、七言的6作相应的调整。(古人的格律诗中五言的2字,七言的4字没有变动的情况,也是对此的印证。这是我的判断,有待进一步探讨)

对平平平仄仄而言,如果三字出现应平而仄的情况,4字不调整为应仄而平的话,就成了如下的拗格:平平仄仄仄,即三连仄。

对仄仄平平平仄仄而言,如果5字出现应平而仄的情况,6字不调整为应仄而平的话,就成了如下的拗格:仄仄平平仄仄仄,即三连仄。

在实施本句救,有困难的情况下,可寻求对句救。对句救的办法有二种,即对句同位救和对句前位救。

3、对句同位救

指五七言,除2字与句脚不可拗外,其余均可在同一位置,出句该平而仄,对句则该仄而平,形成上下同位平仄相救。

五言:

例1、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正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该句的平仄却是: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出句3拗,对句3救。

七言:

例2、 苏轼《正月二十六日偶与数客野步》 :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烘空红拂桑

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该句的平仄却是: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句5拗,对句5救。

还有一种特少的同位拗救,即五言出3字应平而仄,对句3字应仄而平;七言出句五字应平而仄,对句五字应仄而平。

例3、韦应物《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正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该句的平仄却是: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例4、王维《酌酒与裴迪》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该句的平仄却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虽然形成“三平尾”对“三仄尾”,却符合“双拗相抵,互救归正”的原理。

4、对句前位救

本句换位救中,我们说了,五言的4拗,七言的6拗只适合要换位的字平仄相反的情况,如果要换位的两个字平仄相同,则不能采用换位救。可以寻求对句救。

如仄仄平平仄,第4字必须用仄声,变成仄仄平(仄)仄,就仄拗了,不能采取本句换位救。可以实施对句前位救,即五言出句4拗,对句3救;七言出句6拗,对句5救。

仄仄平(仄)仄,(出句)

平平【平】仄平。(对句)

把对句第3个字的仄声换成平声,就平救过来了。

五言:

例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正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的平仄却是: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言:

例2、杜牧《江南春绝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的平仄却是: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5、互补双位救

指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相结合的互补拗救形式。

五言:

例1、 王维《归嵩山作》 :流水如有意,莫禽相与还。

正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该句的平仄却是: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出句4拗,对句3救;又,对句1拗,隔位3救。

七言:

例2、陆游《夜泊水村》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的平仄却是: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出句6拗,对句5救;又,对句3拗,隔位5救。

这是对句前位救和本句隔位救的复合形式:

仄仄平(仄)仄,这是出句拗,需救;

(仄)平仄仄平。这是对句拗(孤平),更需救;

互补双位救,既可救出句的仄拗,也可救对句自身的孤平,一箭双雕,精彩绝伦。

说明:依据大多数人的共识,孤平、三连平、三连仄的拗字,必须施救;依据奇活偶定的观点,偶字处的拗字必须救,其它地方的拗字为小拗,可救可不救,但最好救。不救,诗中的平声(或仄声)就减少了,不够匀称、不够和谐,救了,平仄声的比例就恢复了新的平衡。正格的平仄比例基本是平衡的。这就是为什么古人,有拗的地方,尽量补救的原因。一句话,追求声调的和谐美。

二〇二一年一月十四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