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通过近年来的史学研究或考古发现 – 网络

通过近年来的史学研究或考古发现 – 网络

时间:2019-08-26 12:20:59

相关推荐

通过近年来的史学研究或考古发现 – 网络

强行洗白张学良,洗不白的郭沫若。谈及洗白历史这个话题,不得不说一下张学良了。前些年大火的影视剧《少帅》中,虽然全剧大幅描写了张作霖的丰功伟绩,但其中由文章扮演的张学良也是在剧中颇有建树。

并且收获多段可歌可泣的浪漫爱情,概括而得,该剧后半部分可以说是在写《张学良和他女人们的故事》。

全剧以传奇人物张学良的人生自传为主要叙述形式,娓娓道出这位沧桑老人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

张学良是军阀的儿子,自幼锦衣玉食,背后还有老子罩着。饶是如此,也是几经沙场,还遭到过挚友的背叛,经历父亲被日本人谋害而死的悲痛;最终不得不担负起身上的家国重任,成长为东北三省的领导者。

自古名人多风流,影视剧本中的张学良也是处处留情,却最后情归两位奇女子:原配于凤至、挚爱赵四。▲赵四

在九一八事变中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使得沈阳沦陷,却也是他策划西安事变,从而结束内战。但他也因此被软禁长达半个世纪。

读到这里,如果你从未研究或者阅读过有关张学良的历史。哪恐怕单单刷剧,你一定会觉得,张学良不失为一个绝世好男人,有情有义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曾有什么缺点和错误。

那么,历史上的张学良真的如此“完美”吗?

事实上,张学良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张学良晚年说道:年轻的时候,吃、喝、嫖、赌、抽鸦片,样样都干。

作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张学良长相出众,嘴巴讨喜,又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公子爷,这也使得许多的女子趋之若鹜。

“偶从来不追女人的,很少,没有。可以说一两个女人偶追过,其他的偶没追过。都是女人追偶。”——张学良(《张学良口述历史》) “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晚年的张学良如是说。可查资料显示,张学良的一生共与11个女人有过爱恨纠葛,可谓多情多义了。

除其风流,便是他在军事及政治领域的功过是非了。过与非,当属“九一八事变”。彼时,把控全局的张作霖被谋杀,张学良被迫掌权。

九一八事件中,日本军队以区区一万兵力,以少胜多吞掉了装备精良足足二十万的东北军队。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本人知己知彼。

当时的东北军队群龙无首,张学良缺乏经验谋略却过度自信,盲目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陷。九一八事变的主谋石原莞尔在事变之前对张学良有一个评价:此人毫无谋略,只要一根稻草就能推到他。

他之所以毫无谋略正是因为1929年,曾十分冲动的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杨常而去)从而失去了可以给他出谋画策的左膀右臂,直接导致后来事变中的错误判断。

东北的沦陷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沦陷,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巨大灾难的开始。 日本军国主义正是自此开始以战养战,不断扩大,野心渐起,甚至妄图吞并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张学良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促成了中华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但比起九一八,难以功过相抵。

当然,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和历史的高度,不难看出 “西安事变”是其最值得称道的事迹之一。盲目的去否定这段历史是不正确的。

“洗白”话题,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当属郭沫若了,洗白他的倒不是影视剧,而是后来的书籍。

众所周知,郭沫若文学成就方面成果斐然,。关于他,社会上的评价褒贬不一。近年来,不少书籍和文章开始主张客观评价,站在历史角度,考察历史背景来为这个近代大文豪正名。

当然,正如人无完人,这世上也没有完全的恶人,哪怕负面评价满天飞,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偶国教育事业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他作为一位考古学家、书法家,在甲骨文方面也颇有成就。不仅如此,他也是有名的多情浪子,情场,官场,文化场,风生水起,好不得意。

然而,纵使后人努力为其洗白,关于他的风评,大多还是呈现一边倒的批评。

民国的几个渣男才子中,最无耻的当属郭沫若了。可以说没有了文人的傲骨,最擅长见风使舵。

鲁迅还曾嘲讽过他“远看是狗,近看原来是郭沫若”。

首先,其风流才子的美誉,不过是自偶洗白,纵横于童年课本的郭沫若,曾被鲁迅评价为“天才加流氓”。最怕流氓有文化,如若郭的头上没有文化的帽子,那怕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流氓了。

他对于女人,采取说抛弃就抛弃的政策。

对于原配妻子张琼华,不离婚就抛弃;对于安娜,不告别就离去,最为可恨的是,在安娜苦苦等待期间,郭沫若还多次出轨;第三位夫人于立群,后来也自缢于北京故居。

这三位正夫人加上其出轨的多位女子,用三妻四妾形容也有些少了。

郭沫若这一眠花宿柳,风流成性的品行,真的是引人唾弃,不知廉耻,葬送了这三个女人的一生。真的是应了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就和他的道德没有必然的联系。

关于郭沫若另一个难以洗白的槽点就是他曾大力主张挖掘明皇陵。

众所周知,明定陵的开掘,就是郭沫若的一再坚持和主张,打着考证明朝历史的旗号,顶着考古学家的帽子,于公于私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见证浩荡皇陵和陪葬品的一己私欲。

尽管当时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但他还是坚持开墓。然而建国初期,当时并不具有足够的考古挖掘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设备条件,冒失开墓,使得大量文物瞬间氧化,灰飞烟灭。

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让人心痛,惹人深思,也不禁让人怀疑他的动机。

不仅如此,他还曾妄图开采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乾陵和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不过由于第一次冒然开采的惨痛教训,后续提出的方案也遭到了周总理的反对。也正因此,帝王陵才歪打正着得以维护,可谓是万幸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