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要不要给宝宝做英语启蒙?是鸡娃还是刚需?几大误区你踩坑了吗?

要不要给宝宝做英语启蒙?是鸡娃还是刚需?几大误区你踩坑了吗?

时间:2019-12-16 20:15:18

相关推荐

要不要给宝宝做英语启蒙?是鸡娃还是刚需?几大误区你踩坑了吗?

"Hello! "

"Hello! Whats your name?"

"Im Melody."

"How do you do?"

"How do you do?"

"See you. Bye bye!”

"See you. Bye bye!"

在今年3月份开始英语启蒙不到半年后,我与两岁多的小桃就可以顺利完成这样类似的小对话了。

“才两岁的娃,中文都还讲不清楚呢!学什么英语?”听到我准备要给小桃开始英语启蒙,家人都是这样的反应。

不过,谁生的娃,谁说了算。今年春节后因疫情原因,宅家时间被迫延长,我也意外地把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关于英语启蒙,我并不是盲目跟风,在这之前,也做了一番功课:

一般一岁多之后,宝宝慢慢进入语言的爆发期,掌握的词汇量慢慢增加,语言理解能力也迅速提高。但他们的语言学习并不是被动获得的,而是在与家长、小伙伴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出学习的愿望,吸引他们主动学习。

可以说,语言学习是一个视听综合发展的过程,在不断学习中慢慢积累,由量变到质变。

中文如此,英文也是。

盖兆泉在《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一书中就尤其强调中国孩子的英语过于注重“学得”,缺少“习得”——通过大量接触和实用,潜移默化地学会一种语言。

但国内家庭普遍缺乏英语“习得”的环境,尤其是很多家长自己的英语仅停留在高考应试水平,在工作后更是荒废多年,开口难、词汇少、说不出口,自认为根本无法做好家庭英语启蒙,还是教给老师、补习班得了。

而且像书中说的,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固有理念里,外语只能“学得”:比如让刚开始接触外语的儿童去学一套教材,听说读写齐上,并从一开始就学习语法。

这么做,其实严重违反了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放弃了儿童与生俱来、比成年人强得多的“习得”优势,弄不好会毁了孩子学习外语的兴趣。

我们这一代80、90的爸爸妈妈们,不妨回顾下自己的英语学习,是不是就是从枯燥的背单词、记语法开始,为了应试被逼而学,自己没有多少兴趣,所以才觉得难。

因此,在没有应试需求之后,我们也就很难坚持继续学习。

现在我们自己当上了爸妈,也要让娃走这条老路吗?

在英语启蒙中,家长不应该是发(威)号(逼)施(利)令(诱)的指挥者,而首先应该是个陪伴者。

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真实自然的语言场景,安排尽量固定的英语时间(如阅读英语绘本、对话练习等),增加娃可理解的、由浅入深的英语输入。

其次,家长还要做好引导者。为娃规划好英语学习路线,精选优质的、适宜的英语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并要做好领读与解释,注重交流而不是仅当成学习。

最后,家长本身其实也是受益者。在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中,也收获了为人父母的二次成长啊!

在我自己进行了近半年的英语启蒙后,有哪些体会与收获呢?且听我详细说一说吧。

在小桃一岁半之前,语言发展得并不快,还只会蹦单个词汇、叠音词,家里老人以闽南语交流居多,也算是本土化双语教学了。

尽管她还不能流利地表达,但基本能听懂普通话与闽南语两种语言,对于各种要求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大概在一岁半后开始喜欢重复模仿大人的语言。

大概在两岁左右,语言积累到达一定阶段后,小桃进入语言爆发期,不知不觉中,很快就可以用“主谓宾”完整的语句来表达了,比如“我不要、让我来、你走开”,进入典型的Terrbile Two阶段。

仿佛一下子“开窍”了,从语言到唱歌,像个小小复读机,根本停不下来。

于是在宅家时间被迫增加的疫情期间,我也就因时制宜,开启了她的英语启蒙。

作为一个佛系妈,启蒙方法也蛮佛,大致以下几类:

线上APP课程、英语绘本、英语动画片、亲子互动游戏等。

大概展开说一下吧:

1、线上APP课程

春节期间,机缘巧合,看到了某APP的推送,抱着薅羊毛的心态兑换了免费试听的几节课。

没想到一开始,就让小桃欲罢不能,天天跟着唱啊跳啊,手舞足蹈,嚷嚷着要“上课、上课”!

这是因为课程是从儿歌开始的,比如《Baby Shark》《Finger Family》这样能配合动作唱跳、经典有趣的英文儿歌,加上可爱的卡通图像和老师手势丰富的讲解,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

儿歌童谣本身就是以押韵为主,韵律感丰富,琅琅上口;语言浅显易懂、句式多重复、好听易学,配合对应的画面,孩子们更能容易理解,能引起很大兴趣,非常有利于他们英语的学习。

儿歌的反复以及大数量的刺激,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和寻找生活中对应的情景,在产生共鸣的同时增加词汇量。

我和小桃的第一支儿歌是《Baby Shark》,当画面上呆萌可爱的小鲨鱼游来游去的时候,她乐得咯咯直笑,魔性的“Dudududu”余音绕耳,让她连着好几天一直嘟个不停。

也许你会问:如果单单是儿歌而言,其实网上免费的资源很多,家长直接搜就好了,为啥还要花钱买APP呢?

对于我这样平时要上班的妈妈来说,扣去亲子陪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其实很少很少。

如果要利用好免费资源,家长必须要提前做足大量的功课,搜索、整理、归类(比如讲家庭人物关系的、讲身体部位的、讲用餐习惯的),与娃再进行重复、多样性的互动,才能加强记忆。

不然所谓的“磨耳朵”,可能就只是当个背景音乐,并没有什么大用处,像我们听印度宝莱坞的歌,听上一百遍,也是不知其歌词所以然。

懒妈如我,时间精力实在有限,还是花钱买个省心吧。

我很喜欢APP里直接贴心地归好类分单元,除了经典的儿歌外,每单元还有小动画、故事课、场景课,多元化加强记忆认知。

比如第一课讲到的《自我认知-身体部位》,是从《How many fingers》开始入手,到场景句《Give me five》,再回到儿歌《How many toes》。

每节课里既有正式课程(儿歌带唱或场景故事),还有手工课、绘图课或者互动课,在每个单元后还有复习课,反复重复练习,加强印象。

这样的形式,对于小桃和我而言,不是在硬生生地逼着学,而是另一种方式的“玩”,用游戏的方式、在欢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简单的英语单词与句子,完成英语启蒙的最初阶段。

我先后也有试听过几个类似的英语启蒙APP,发现每个APP侧重的内容不同,除了儿歌外,还有侧重认知单词、分级绘本、解锁通关等不同类型。到底选择哪款APP好?我觉得具体还是得看娃的性格与喜好来定。

2、英语绘本

入门级英语绘本字都以图为主,字都不多,每本页数也不多,价格却不菲。

穷妈如我,只能趁着自己开团的好价,入手了《甜心英语》一二辑,又另买了一套《小鼠波波》。

英语绘本怎么读?每人的方法也不一样,比如放手让娃用点读笔、亲子陪伴阅读、刷分级绘本等,每个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以及鸡娃水平来选择。

我是用亲子+点读笔的方式,边陪边学边演,没有太大的目的性,还是兴趣乐趣为主。

这短短几页的小绘本,说简单也挺简单,一般是同句式的押韵与重复;说不简单却也真不简单,常会有不少日常单词把我这个硕士生所难倒。

我们以前学的应试单词有的很长很难,却有点脱离实际,往往没有日常的“吃喝拉撒”用语来得实用。

滑滑梯、挖沙子、拉便便……这些与娃每天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词,恕我无知,真的无法脱口而出。

从这个方面而言,陪娃读英语绘本,也是我自己实用英语的一大提升。

拿到新绘本,我会先查查不懂的词,用点读笔,与小桃一起听音、重复、跟读,再融入生活场景之中,不断提醒,重复记忆。

比如《甜心英语》中《A peck》这本书,就讲到莉莉做错事惹家人生气时,她会亲亲大家的脸蛋,让原本气愤的情绪变得欢乐起来。

读完后,我会让小桃不断重复“Give Daddy a peck on the cheek. Give Mummy a peck on the cheek……" 让她不断加深这个动作与词汇的联系,也是进一步复习家庭成员的英语说法。

一举多得,还非常有趣呢!

3、英语动画片

关于能不能让娃看电子产品,也是一个一向争议挺大的话题。

小桃是一岁多后,在保障户外活动时长的基础上,陆续开始看一些动画片,但每段持续时间不长。

而英语动画片是跟着线上APP中的《Peppa Pig》开始,每集几分钟,加上老师的讲解,差不多她都能理解。

没过多久,小桃盲目自信地让我们选择平时在看的国产动画片《萌鸡小队》《超级飞侠》的英文版,纯英文,居然还看得津津有味。

当然,没有讲解的话,对她来说就是看图连蒙带猜,要像《Peppa Pig》这种对话简单、情节简单的动画片,经过老师或家长解释,才能多少理解一些,

目前,我在这部分上没有过多引导,爱看就看一会,但感觉这样有画面输入的“熏陶”,会比光有声音的“熏听”来得有效得多。

4、亲子互动游戏

不要以为现在科技发展,有了点读笔、APP、动画片,就能轻松代替家长的陪伴。

亲子互动,永远比电子产品来得更温馨、更有趣。

我这个懒妈是采取跟着APP思路,不断重复+根据场景添加创意来完成。

比如小桃在小区玩不愿意回家时,我会问她,会不会唱《Walking Walking》。她一定是充满自信地回答:“小桃会的!”

然后我们就会跟着歌词,一边跑跑跳跳地顺利回家去。

再比如学完身体部位的单词后,在夏天给她洗澡时,我会一边念单词,一边用小水枪喷她身上的对应部位,让她用手来挡水。

小桃从一开始被喷得到处是水,到后面能提前预判挡水,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把几个单词掌握起来了,这就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呢!

趁着这次更文,回顾自己的近半年内的启蒙,结合平时与其他娃友讨论体会,我发现很多爸妈有以下几点小误区,我也尝试着结合自己的体会来分析看看吧:

误区1、大人的英语不好,有口音,是不是就不能自己教?

很多家长(比如桃爸)觉得自己英语水平不够,不敢开口,怕自己蹩脚的口音“带偏”孩子。

但其实,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口音也非常重。比如印度人普遍口音非常感人,但他们敢说敢练,英语水平普遍不错呢!

英语是语言,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而口音并不太影响交流。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具有自动正音的能力,在标准音输入量大于非标准音时,孩子能自动趋于标准音。

因此发音是完全可以依靠优质语音资料予以矫正的,先开口说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2、买了线上或者线下课,直接交给老师就行?

对于非英语专业、没在国外生活过的家长而言,想在家里搭建完全的英语环境确实不太现实。

但是如果过分依赖培训班或APP,由孩子自己跟着学,家长一窍不通、不陪不练,这样娃也很难坚持学习,往往听完课就放羊了。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需要遵循的发展规律,中文如此,英文也不例外。

语言学习都有静默期,不能指望孩子一开始就自觉跟着读跟着练,更不能硬逼着孩子开口,而是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课程上完后不断陪着重复听与说,同时还可以用游戏和鼓励激发他们开口的意愿。

比如一起看完动画片,可以和孩子讨论剧情,用中文复述一遍,看看孩子是否理解;再挑出几个出现过的图案,问问中英语该怎么说。

误区3、过早开始英语启蒙,会与中文混淆,导致两种语言都学不好?

有研究表明,儿童是用不同的脑区掌握不同的语言,多种语言的输入并不会造成语言混乱,反而会比单一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得到更快的提升。

所谓的多种语言输入混乱,可能是孩子还处在语言静默期,在度过这个阶段,愿意输出之后,整体输出量远大于单一语言的孩子。

我在家平时语言是闽南语+普通话并行,我发现对于小桃而言双语切换是毫无压力的,我们用闽南语问,她一般用普通话回答;但有些物品她先入为主了闽南语发音,就会习惯性以此为主。

开始英语启蒙后,我发现也是如此。

如果一开始她脑海中就输入了某个物品的英语发音后,并不会经过我们大人“学得”过程中普遍的“中翻英”的过程,而是能直接蹦出英语单词。

比如我在连续几晚唱《Teddy Bear》哄睡之后,她看到小熊玩偶就自然而然地直接叫Teddy Bear,这点蛮让我惊喜的。

《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一书中指出,家长在外语学习中的总角色是策划师兼后勤人员,要做到“脑中有理论、心中有目标、手中有资源、脚下有路线”。

对于普通家长而言,真的是很不容易啊!

我自己也不是鸡娃妈妈,没想到半年来的英语启蒙感受,啰里啰嗦也写了近5000字。

目前而言,我还只想着在小桃还没有应试压力的时候,边玩边学,多接触一门语言,也多一个接触世界的方式(上学后,会不会变得鸡血起来,我也不敢保证啊)。

也希望我能通过亲子陪伴启蒙的方式,与她一起,完成自己二次成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