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电影讲述的是60年代台湾的故事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电影讲述的是60年代台湾的故事

时间:2020-03-25 15:28:10

相关推荐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电影讲述的是60年代台湾的故事

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以其史诗品格被很多人推崇,最近断断续续又把修复版看了一遍,感觉从前的版本和修复版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真的非常感谢修复技术和做这份工作的人们,是你们让众多喜欢杨德昌的观众看到了他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时代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60年代台湾的故事。1949年,大陆数百万人迁居台湾,“戒严”的几十年里台湾民众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以前读过的《我们台湾这些年》对这段岁月进行了细致描绘,但那时就当听故事而已,这部电影却让我更直观地看到历史,每次看都觉得心头堵了什么,头上吃了一记闷棍。

记得有一场戏,小明和小四在路边大声对话,路上接连驶过一辆辆坦克,小四的手电筒照亮黑暗的夜空,他们的声音几乎要湮没在坦克的轰隆声中,但是孩子们已经习惯这些,就跟我们看到普通汽车开过去一样。备战,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日常。

最能展现时代的莫过于小四父亲被“警总”抓走秘密审讯了。张国柱的表演非常精彩,将一个老实人受到极权政治压迫后的状态表现地非常真实。

警总的人把他关到一间房子,让他交代有关夏老师和同学们的事情,白天写晚上写,一遍一遍,写到最后竟使得那样一个走路都挺着腰杆的人变得疲惫不堪、目光呆滞。

回到家后,小四妈妈怀疑是“汪狗”告密,他发了脾气,骂道“你们女人就不懂男人之间的感情”,但后来他和老婆相拥而泣,说道“我只有你了”,说明他也默认了这个猜测。这个人人自危、相互揭发的时代,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电影中的小四跟父亲,现实中也是张震的爸爸张国柱

杨德昌曾说,要把本片献给他的父辈,因为“他们吃了很多苦,使我们免于吃苦”。但即使父辈拼了命想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比如小四爸爸戒烟省钱给小四买眼镜,托人帮他进学校,但是大时代决定了孩子们仍然无法拥有无忧无虑的生活。

大人们惶惶不安,有像小四爸爸一样的老实人,不改初心,臭骂势利眼老师,告诉小四“自己的命运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掌握”,直到被摧毁;有像汪狗那样随波逐流、顺势而为的人;也有从前在部队如今落魄做小生意的街坊。

小孩子们则根据家庭情况扎堆形成217眷村帮、小公园等,依靠帮派的势力在动荡的时代寻求庇护,靠打架和“泡Miss”打发时光。

这个时代太需要光明。

但是反讽的是,影片的英文名字却叫做“A Brighter Summer Day”。

爱情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主线简单说来就是一个情杀的故事。小四喜欢小明,小明却周旋于几个男孩之间,小四觉得小明“不要脸,没出息”,临时起意杀死了小明。但是杨德昌想说的远远不止这些。

小明是现实的,她的生活经历决定了她的思想。体弱多病的母亲对她说“你要赶快长大,照顾这个家”。

看到她们娘俩没有钱租房,提着包袱投靠舅舅,忍受抱怨和白眼,就知道这个女孩承受了多少苦难。她过早的看到了人情冷暖,学会了如何在这个冷漠无情的世界上生存。

相比之下,小四简直太幸福了。爸爸妈妈爱他自不必说,大姐二姐都对他好,二哥甚至愿意为他被父亲暴揍,在学校也有小猫王、小马这样的朋友,相比小明,他生活在一个有爱的世界。

小猫王和他的小公园乐队

小四有“很多大道理”。他信奉从前的那一套价值观,如他的父亲一般,正直、善良、纯真。但是因为小明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他一步一步陷入帮派争斗之中,心中的价值观逐渐崩塌,小明的游移更让他痛苦。

他觉得小翠和小明那样会“让人看不起”,殊不知小翠本来就是和男孩子玩玩而已,她根本不在乎那些道德评判,她讽刺小四“你怎么不去找小明讲你这些大道理,我比她差远了!”小明则坚信只有依附强者才能生存,她说“我和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被改变的”,还质问他“你以为你是谁?”

爱情至此破裂。他们当初走到一起,是因为什么呢?小明觉得小四和别的男孩不一样?小四觉得小明需要他保护?面对这个世界,小四茫然、无力,在愤怒之中杀死了自己心爱的人。被抓进警局仍然在吼叫“她是我的!”

爱情的折磨让小四崩溃,即使身入帮派、参与砍杀,变成哈尼那样的人,他都无力拯救小明。他的人生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并不能改变什么。

他笃定的那些东西全部崩塌,那些“大道理”仿佛一点用都没有,连自己尊敬的父亲,在经历秘密审讯之后都屈从于现实,寻求新的谋生方式,开始对官僚的老师低声下气。

被杀死的,岂止小明一个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