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从零开始学风险管理 教您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方法

从零开始学风险管理 教您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方法

时间:2022-03-09 01:16:54

相关推荐

从零开始学风险管理 教您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方法

【请记得关注本百家号,不然以后就找不到了哦;如果喜欢,请收藏并点赞支持一下,谢谢!欢迎购买本专栏,购买专栏后您可以完整地学习、深入地学习;本专栏“干货”很多、用处很大,不仅可以随查随用,还值得反复学习、时常复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每学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评估

企业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风险评估为中心的,审计风险的评估贯穿了审计整个过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希望在公布已审计财务报表的结论之前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以维持其结论的正确性。进行审计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最关键的是要按审计程序执行,以便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审计程序的性质很重要,对于特定的账户,确认使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工作效率会更高。在不同条件下选择不同审计程序,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确保项目的固有属性和内部控制结构使错误评估财务报表的风险最低而设计审计程序;

(二)为直接证实一个项目,可以使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切有把握将该领域的重大错报查出而设计审计程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同时使用以上两种审计程序。

审计风险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审计风险的结合。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改变固有风险。为了完成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减少其他两种风险。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若了解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及控制程序,并能审计其效能,由可获得控制风险估计水平减少的证据。若证据显示有效,则控制风险可减低。若控制有问题,则控制风险相应增高。若想减少察觉风险,可通过有效的检审计户余额细目或其他程序来实现。

二、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分析被审计企业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一)一般原则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合理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方式及程度,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1.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目的主要包括:

(1)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3)在审计报告阶段,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

2.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分析性复核时应当考虑:

(1)会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2)会计信息和相关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

3.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分析性复核时,可将所审计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与以下各项进行比较:

(1)上期或以前数期的可比信息;

(2)所在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息;

(3)被审计企业的预算、预测等数据;

(4)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估计数据。

在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可使用简易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时,应当考虑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预期关系。如果不存在预期关系,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应运用分析性复核。

(二)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将分析性复核程序运用于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也可运用于审计实施阶段。

在审计计划阶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运用分析性复核,进一步了解被审计企业的业务情况,识别潜在的风险领域。

1.在审计实施阶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将分析性复核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分析性复核的目标;

(2)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3)被审计企业的业务性质及相关信息的可分解程度;

(4)信息的相关性;

(5)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

(6)相关信息的来源;

(7)相关信息的可靠性;

(8)相关信息的可比性;

(9)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10)前期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

2.在审计报告阶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运用分析性复核的结论来印证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所得出的结论,以确定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财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时,应当审阅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并考虑:

(1)针对已发现的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所获取的内审证据是否适当;

(2)是否存在尚未发现的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

(三)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处理

1.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考虑以下因素,合理确定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1)分析性复核所涉及项目的重要性。对于重要的项目,不应仅仅依赖分析性复核程序;

(2)分析性复核结果与针对同一审计目标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的结论的一致性;

(3)分析性复核预期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准确性较低的项目,不应过多地依赖分析性复核程序;

(4)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

对于风险较高的项目,不应过多地依赖分析性复核程序;

(5)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人员的能力与经验

如果分析性复核使用的是内部控制生成的信息,而内部控制失效,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应依赖这些信息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

2.当分析性复核结果出现以下异常情况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进行调查,要求被审计企业予以解释,并获得适当的验证证据:

(1)与预期金额存在重大偏差;

(2)与其他相关信息严重不一致。

打开App,购买专栏解锁全文

打开App,购买专栏解锁全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