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中国禅茶 茶道思想与禅茶文化交流会

中国禅茶 茶道思想与禅茶文化交流会

时间:2020-12-12 21:50:05

相关推荐

中国禅茶 茶道思想与禅茶文化交流会

佛教在线10月13日讯 10月19日—21日,“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会”将在河北赵州柏林禅寺隆重举行,来自各国的茶禅友人将举行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与精彩的茶道和歌舞表演。

一、史海沉钩说禅茶

禅文化、茶文化皆兴发于唐代。时出“茶圣”陆羽撰《茶经》规茶入道,而同时期的赵州从谂禅师则以“吃茶去”接引学人,从此禅茶一味,是为不二矣。

赵州从谂禅师(778~897),唐代著名禅僧,自幼出家,师事南泉普愿禅师二十余年。悟道后,遍参诸方尊宿。八十岁时,应信众之邀请,始驻锡于赵州城东观音院(即今柏林禅寺),大播禅风。据《赵州禅师语录》第“四五九”条记载: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注①)自此,禅茶法门始出。

赵州禅师“吃茶去”的禅茶思想不仅影响着唐以来的中国禅人、茶人,也随着历史上禅、茶交流传播到了其它的国家。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居士在听闻其师一休宗纯复述“吃茶去”公案而契入禅道;韩国茶道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吃茶去”公案的影响和启发,今日韩国茶人亦尊赵州禅师为源祖。

二、茶甘如荠味禅意

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简而言之,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恒。

中国文化视道为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而与佛教中的般若法门——禅宗相提并论频次最高的,也非茶莫属。是什么将茶之一事推到了如是地位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纯粹生理方面。茶自神农氏以来,一直是解渴的佳饮,其芳香、醇厚的口感能够带给人生理上的享受;二、感觉层次。自古至今,名茶何止万千?不同的茶品有着各式各样的汤色、条形、叶底,而茶具茶器更是美仑美奂,在满足了解饮这一需求的同时,耳听茶曲,目阅茶色、鼻取茶香,舌赏茶味,身在茶气中,这是全方位、立体的感受,带给人以美的、艺术性的体验;三、精神方面。茶中亚圣卢仝以其诗中一段“七碗茶诗”传世,文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首诗将人们从简单的解渴、品饮(喉吻润)带到精神的层面(破孤闷),再到联想(平生不平事),以至于幻想(通仙灵、两腋清风生云云)直要上冲碧落了;四、体证“禅”方面。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有诗云:“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古来禅堂皆吃茶,茶之为用,为禅最宜,故赵州三遣“吃茶去”。

中国的艺术家、文人相会多以茶聚,《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有烹茶的描画。在中国的艺术家心目中茶与酒不同,它是脱俗的、圣洁的,在多人聚会的品饮过程中能够引发一种崇高的、友爱的情操,促进人际之间心灵的沟通。所以文人墨客品茗聚会也在某种程度上充当着文化沙龙的形式。古代传流下来的茶图、茶诗、茶文、茶典等等无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南茗北茶演禅心

近代以来,禅茶文化受到海内外各届人士的一致关注,茶文化、茶馆一时蔚为摩登。这是东方文化、亚洲文化在近现代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浪潮向本民族本地域传统的回归,是传统文化的复兴。它是人们对提高生活品质,渴求精神家园的表现形式。人们渐渐从网上、电视前回到了电影院、戏院、回到了书本前、回到了茶馆、禅院,这是新世纪对新文化方向的探索和寻求,也是人们对构建和谐生活、和谐社会的一种追求。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为四谛,韩国茶道以“和、敬、俭、真”概括本国茶道的精神。中国古代以《茶经》中“清、行、俭、德”四字为四谛,而近今大陆、港台各地对茶道四谛各有说法,究其核心是一个“静”字。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洞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我们常说:“禅茶一味”,只有心静如水,才能心地澄澈,才能照见生命中每一个当下。正是在一个“静”字上,茶与禅通,也与传统文化相通。

四、寻根溯源觅禅茶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对禅茶文化的关注,赵州从谂禅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景仰与朝拜,虽历代尊为茶禅之祖,而近代尤甚。

1998年以前,日本禅僧就经常来此祭塔拜祖,在他们心目中,赵州禅师是禅的作家巨匠,是他们的恩人。在京都、大阪以及日本各地的吃茶馆中,都可见到供奉的赵州禅师法像和“吃茶去”匾额,日本的茶人是将赵州禅师作为茶道的祖师来尊敬的。

2001年10月19日,由河北省佛教协会、赵州柏林禅寺和韩国佛教春秋社、韩国茗园文化财团共同举办了“韩中友谊赵州古佛禅茶纪念碑铭揭碑仪式”以及“中韩‘禅茶一味学术研讨会”。中韩两国都进行了茶道表演,千年赵州塔下又新泛茶香。禅茶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为韩国禅文化界及茶文化界所称道,因此荣膺本年度“茗园文化财团”所设立的“茗园茶文化奖”。柏林禅寺的净慧老和尚、明海大和尚将一盏赵州茶带到了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法国等地,为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五、灵根妙种育禅茶

赵州茶名为赵州而实无茶传世,引为憾事。1994年,净慧老和尚就尝试将云居山的茶苗移载在赵州柏林禅寺,想培育出真正的“赵州禅茶”。然久试不果,尽管精心照料、多方求教,赵州茶树仍是一苗难发。此事被当时农科院蔬果研究所张占义所长知晓后,决心要为寺里培育出生长在燕赵大地上的“赵州茶”,最后百历挫难,“赵州茶”终于在2001年,在灵寿茶园试栽成功了!张占义实验的成功将当时中国种茶的纬度北移一度,在媒体和茶叶界引起不小的轰动。明海大和尚带领明安法师亲至茶园采茶、炒茶。据明海大和尚回忆:“张占义兴致勃勃地忙于茶树移载的那段时间,我们每次见面,总要讨论‘赵州茶的虚实问题。不管我怎样‘谈禅论道他坚持认为‘赵州茶一定实有其茶。我嘴上一边解释,心里一边暗笑他的迂。直到有一天,这燕赵好汉突然扔给我一条资料,顾元庆《茶谱》品司条载:‘今茶产于阳羡,山中珍重一时,煎法又得赵州之传,虽欲啜时入以笋榄瓜仁芹藁之属,则清而且佳。因命湘君设司检束而前之,所忌真味者,不敢窥其门矣。由此看来,赵州茶非仅是茶之禅,而且也是禅之茶。真正是茶禅一味,天下赵州矣!”(注②)

结语:“欲得天下之大美者,必先得其心,必先得其志”,茶禅之美,在今日赵州演于形,赋于辞,歌于律。10月18日至21日,将有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禅茶界知名人士,茶道表演队,佛乐歌舞团,宫庭乐团等举行学术交流与精彩的茶道与歌舞表演。此次盛会由中国河北省佛教协会、韩国《茶的世界》杂志社主办,承办单位有赵州柏林禅寺、河北枫叶红文化传播公司以及河北茶文化学会。相信此次活动不仅能够推动旅游、文化发展,更是本地区的文化遗产、精神遗产的一次历史性亮相,也是促进中国禅茶文化、世界禅茶交流,传播新文化、尝试新形式、促进各国和平友谊的一次良机与盛会。当然,这样的活动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和文化品味,对构建和谐社会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①:《祖堂集》卷十八,《联灯会要》卷闹市区,《五灯会元》卷四,《古尊宿语录》卷十四,《指月录》卷十一

注②:摘自《天下赵州吃茶去》序言,明海法师撰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