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佛教:因果不空 这五种人 最伤害不起!

佛教:因果不空 这五种人 最伤害不起!

时间:2022-12-20 14:21:41

相关推荐

佛教:因果不空 这五种人 最伤害不起!

佛门中有句话,叫做“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佛法普度众生,一个人大彻大悟,却无普度世人的福德,在佛经中称作“独觉”,也就是辟支佛。相反的,平日修行中,我们经常见到,那些修善根、结善缘的人,众生乐于亲近,那是令众生欢喜的菩萨境界,功德圆满。那么,为何要结人缘呢?

《大智度论》中说,世间万有能发生关系的可能性,都被称作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称作人缘。因无缘,果不生;因缘际会,果报现前。因果,具足来说即“因缘果报”,因果不空,有五种人最伤害不起。

第一种,初发菩提心的人。

菩提,来源于梵文音译,意为“觉悟”。发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瑜伽师地论》云,初发菩提心者,即入大乘菩萨的行列。因而,毁谤乃至伤害初发菩提心的人,果报甚重。

佛经中记载,过去有位小沙弥,他随师父外出游学。一日,他见已证得阿罗汉果的师父,相貌庄严,于是心生恭敬,誓愿成就正觉。师父以他心通观照弟子的心念,见他发愿广大,于是将小沙弥身上的行李取下,背在了自己身上。谁知没走几步,小沙弥又想,求道路途艰辛,我还是安心做个沙弥吧。结果,师父又把行李交给了小沙弥。

第二种,清净持戒的人。

戒律在佛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是三无漏学的基础,由戒得定,由定开慧。戒律是佛子的行为准则,严格来说,能圆满持戒的人,只有诸佛如来。因为佛的言行,本身就是戒律。俗话说“宁搅千江水,莫动道人心”,能够清净持戒的人,最伤害不起。

《梵网经》云:“戒名为孝,亦称解脱。”能清净持戒,也能获得解脱。不去伤害持戒的人,就是在积功德。

第三种,德高望重的人。

“德”为德行,“望”为声望,德高望重的人,在佛经中被称作长者,譬如给孤独长者等。

德高望重之人,为世间人树立言行的典范,以言行摄受、教化世人,功德殊胜。伤害德高望重的长者,间接断送他人的善根慧命,所背因果报应也极重。

第四种,出家的人。

佛法能够在世间久住,所依靠的正是出家人的住持。佛说,末法时代,倘若有人形似疯癫,将自己的须发剃尽,穿袍搭衣,那么他的功德无量。因为出家人的形象,就象征了佛法,故而伤害出家人,罪业极重。

出家人不管他修行如何,戒律是否持得清净,都在僧宝之列,恭敬他就如同礼敬三世诸佛。对于破戒的僧人,也不应该出言诽谤,个人因果个人了,切莫造下毁谤三宝的恶因。

第五种,心存善念的人。

古德云:“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学佛,修得就是当下一念,一念清净向善即一念佛,念念清净向善即念念佛。

《阿含经》中说:“诸恶莫作,重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时刻心存善念,就是在践行止恶向善的说教。见他人存善行善而随喜赞叹,则功德无量,但若伤害心存善念的人,恶报也同样重。

曾听师父说过,与人为善,不犯众生,尤其不要伤害上面五种人,就是广结人缘。而结人缘,就是在结佛缘。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