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新时代戏曲需要发展流派艺术

新时代戏曲需要发展流派艺术

时间:2021-09-04 06:37:53

相关推荐

新时代戏曲需要发展流派艺术

近日从网上看过两篇有关戏曲流派的报道,一篇是在7月由文化旅游部牵头在北京召开的一次戏曲艺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经过慎重论证后正式宣布:豫剧旦角新王派成立,其创始人为豫剧第三代艺术家王红丽。另一篇是在5月在山西运城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十一个单位联合举办的《蒲剧新流派俊英腔暨武俊英艺术生涯五十年研讨活动》中,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授予“俊英腔”证书,完成了武俊英艺术流派的最终理论定位。

看完报道不仅生发感慨。大家知道戏曲的一大艺术特色就是流派纷呈。流派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巨大财富,也是后辈学习的丰厚资源;对流派的继承,既是戏曲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戏曲发展的重要依托。流派,曾是20世纪中国戏曲文化一道耀眼的景观。无论京剧还是各大地方戏剧种,不仅原已形成的着名流派魅力不减,新的流派也在涌现,例如京剧界的以张君秋为代表的张派,以赵燕侠为代表的赵派等,评剧界的新派花派马派洪派等,可以说流派的发展是一个剧种生命力旺盛的体现。

然而进入到二十世纪后半期以后,随着戏曲整体不够景气局面的形成,戏曲流派也呈现萧条之势,除了历史形成的几个着名流派还有传人发挥一定的影响之外,新的流派形成似乎已经没人提起,尽管老流派的第二代第三代传人艺术水平已经大大提高,甚至风格已经具有了自己特色,但依然不敢自立门户,怕被指责欺师灭祖。事实上也的确发生了这种现象,据说有些豫剧王派(王素真)的戏迷网友就曾愤慨的指责王红丽“就她也能称派?”其实这些人不懂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道理,那些耳熟能详的着名大师级戏曲艺术家,哪个不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自己门派的?京剧四大名旦梅尚程荀都曾拜师王瑶卿,张派是在梅派基础上形成,赵派是在荀派基础上形成,宋派创始人宋德珠更曾得到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名师的指教,这说明老一辈艺术家没有门户之见,他们鼓励创新,乐见后辈有所建树。现在王红丽、武俊英新流派的出现让我们终于看到了戏曲百花园中新苗的成长。希望更多的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戏曲艺术家能在戏曲流派园地中占有一席之地。人们乐见老花新花争奇斗艳,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诚然,一个流派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说成就成的,除了艺术家自身的艺术修为外,还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一要有师承,唐代大文学家思想家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也就是说凡有成就的人必须要经过名师教导才行。尤其是戏曲艺术更讲究师承,没有哪一个有成就的演员是无师自通的。还有老艺人说过“无门无派风光不在”,这句话既包含流派的继承也包括自创流派两层意思。

二要有传人,就是要有继承者,俗称徒弟和再传弟子。一个好的流派该是桃李满天下的。没有一批追随者,这个流派是不会维持长久的。

三要有代表剧目,俗称看家戏,流派的创始人如果没有创造出若干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个性十足的艺术形象,这个流派是站不住脚的。

四要在表演艺术层面有独特的风格、特质、格调、式样,其中更要以声腔和演唱风格的独特韵味取胜。

五是一个流派要有戏曲理论研究评论者对其舞台艺术进行学术探讨和理论总结,这一点很重要,一个流派的“玩意儿”到底好在哪,演员和观众们很难说清楚。即使流派的创始人也不见得清楚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究竟魅力在哪里。一种艺术只有上升到美学层次才更有价值,而这个任务只有靠理论工作者来完成。

六还要有观众群。戏是演给观众看的,没有相当数量的戏迷票友和普通观众群捧场,再优秀的流派也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再有才华的人也永远不要忘记“观众是演员的衣食父母”这句警言。

以上六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艺术贵在创新,失去了创造性艺术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如果一个剧种的所有演员演出来的戏都是一个模样,这个剧种在艺术上是不会有发展的。所以不同流派的出现就说明有不同的创造,对艺术的发展有不同的贡献。在发展流派艺术方面,京剧无疑是领军者,几乎各行当都有不同的流派;豫剧、评剧、越剧等在地方戏曲剧种中也是在注重流派艺术方面做出了榜样,以豫剧为例,他们在弘扬流派艺术方面下足了功夫,不仅在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就开始定期举办全省性的戏曲流派艺术汇演活动,还多次邀请专家开会,对知名艺术家的流派特色进行研讨总结,并给各位流派创始人出版专着进行学术性的分析总结,媒体也全力跟进宣传。得力的措施让作为地方戏曲剧种的豫剧影响不断扩大(据原文化部在统计,全国有十多个省市区有近300个专业的豫剧团在演出),迅速成为国内外最知名的剧种之一。而与之相反的某被称为省剧的地方剧种,曾一度名声盖过豫剧,但由于几十年不重视流派艺术的继承发展,至今仍没有树立起叫得响的流派,虽然近几年在一些活动中也经常打出某某派的旗号进行炒作,但由于没有实质的措施跟进,所以在社会上不仅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在学术界更没有得到多少关注,面临整个剧种的活动范围不断萎缩,演出队伍不断流失,排名不断下滑的局面,管理层似乎仍然没有制定有效措施。纵观戏曲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凡影响大的发展势头良好的剧种,几乎都是流派众多注重创新新人辈出的剧种。这说明流派不是可有可无。流派的出现一方面标志着一个剧种的繁荣,另一方面又会推动这个剧种的发展,一个剧种越是流派众多,就越是标志这个剧种生命力旺盛。

也许有人会说我这个剧种虽然没有个人流派,但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风格,可以称之为地域流派,同样影响力不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地域风格不能等同于个人流派,地域流派是整体风格,不是个性风格。京剧最初分为皖派、鄂派、京派三种地域流派,后来随着艺术家个人艺术成就和风格特点的突出,逐渐形成了一批以个人为代表的艺术流派;豫剧最初也是分为豫西、豫东、祥符、沙河四个地域流派,随着一批有为演员艺术家的创造性发挥,到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已经不再以地域划分流派,而是以个人的艺术成就艺术风格来体现流派了。许多剧种基本都经历过这个过程。个人流派的确立,让剧种呈现出多姿多彩空前繁荣的景象。中国的戏曲艺术还有一个奇妙特点,就是不以嗓子的好坏论输赢,言菊朋本来学的是嗓音清亮的谭派,由于他的嗓子条件差,不可能按谭派方法演唱,他就根据自己嗓子条件创建了注重咬字吐音,强调人物情感表达的言派艺术;同样周信芳是沙哑嗓子,却创造出独特的麒派艺术;艺名银达子的河北梆子男演员,在女演员争霸竞相比高调门演唱的时代,他独辟蹊径,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了真假声结合,以铺叙为主,多用低音的达子腔,成为银派创始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观念在更新,戏曲的流派艺术同样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面对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文化现象,和老一代戏迷票友观众躲不过的自然规律的制约,戏曲艺术如何争取年轻观众认同,已经是摆在戏曲界不可回避的严肃问题。年轻人的特点是求新求变,参与意愿强,现代流行音乐舞蹈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口味。作为传统艺术的戏曲如果还不转变观念,还在为迎合老戏迷观众方面动心思,那将离年轻一代的欣赏需求越来越远,走向衰落是必然的。戏曲流派作为戏曲魅力的体现手段,是否可以在吸引年轻观众方面有所作为?笔者认为现正处于中年的第三代戏曲艺术家,他们在继承上一代流派艺术基础上完全可以加入自己特色,给继承的流派注入新鲜血液来吸引年轻一代观众的认同。事实上已经有人这样做了,梅派第三代传人李胜素胡文阁等,程派第三代传人张火丁迟小秋等,他们不仅发扬了本派的艺术特色,更注入了与现代气息相接的靓丽因素,因此收获了大批中青年粉丝。被誉为越剧王子的赵志刚,主要师承尹派艺术,又吸收了徐、范、陆等派演唱特色,形成了独有的圆润厚实韵味隽永的演唱风格,在国内外拥有三个戏迷协会,其成员很多是中青年人,还被一些专家和观众认可为赵派。豫剧新王派蒲剧俊英腔等剧种新流派已经诞生,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剧种跟进,这是个好势头。国家已经出台了若干弘扬传统文化,支持地方戏曲发展的政策文件,这些都标志着戏曲扭转衰落局面的时代即将到来。戏曲界只有那些顺势而为,增强信心勇于创新者才会更好生存发展;那些抱残守缺碌碌无为守株待兔者,被时代抛弃将成为必然,但虽然遗憾也并不可惜,因为适者生存是人世间永恒的法则。

作者:杨广金 高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