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如何预防南美白对虾“肠炎”病

如何预防南美白对虾“肠炎”病

时间:2023-04-16 17:44:18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南美白对虾“肠炎”病

受天气影响,随之而来养殖风险系数也不断提高。水体不稳定,倒藻等现象伴随,一旦对虾摄食死藻后,立即出现轻微肠炎,严重的红体或空肠空胃,从而导致大面积死亡,损失惨重。然而在福建地区,虾农正受肠炎症状困扰。

肠炎病是对虾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整个养殖周期均常见。病虾的消化道变红色,急性感染时胃部最明显,中肠后部也变红或肿胀,直肠(后肠)变混浊。失去弹性,肠道内无食物,严重者肠粘膜坏死脱落,肠道内积脓或积液。肠壁红色素细胞扩张,有大量血细胞聚集。肠道出现断节,拖便等情况,病虾不活泼、厌食、生长缓慢。

1

肠炎原因

肠炎是对虾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整个养殖周期都可发生。一般而言,肠炎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1 细菌感染

近年来爆发性虾病主要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被普遍认为会引起对虾肠炎。当这些致病菌在肠道菌群中占据数量优势时,就会引发肠炎。因此,在感染病菌前,需要提前打造肠道有益菌群,彼此竞争、抑制,保持稳定的动态平衡。众多一线高手验证,从放苗开始即拌喂活菌制剂,对虾肠道更健康,发病几率更小。

1-2藻毒素

据一线观察,池塘出现有害藻相后,虾子发生肠炎是大概率事件。实际上,在养殖过程中有一定比例的有害藻是较为常见的,但当有害藻在池塘中占绝对优势后,因絮凝成团或黏附饲料上被虾子摄食或有害藻衰亡释放藻毒素到水体中,才会导致对虾中毒诱发肠炎。一般而言,高盐度的土塘、高位池常见甲藻,低盐度土塘常见蓝藻爆发,容易引发肠炎。

1-3 饵料当中的毒素对对虾肠道的影响,诱发肠炎

如变质的饲料当中存在的氧化油脂和黄曲霉毒素,被对虾摄食之后,对对虾肠道的黏膜上皮细胞具有毒害作用,导致对虾肠道组织出现损伤,进而出现炎症。

(1)气候:中晚造养殖,一般时间在5~11月,这期间气温偏高、雨水多,容易引起不良藻相(如甲藻、蓝藻),倒藻应激、弧菌滋生等问题,肠炎更易发生。

(2)水源:5~11月多雨,河水带入大量有机质,加上养殖污水排放,外海水源条件较差,病菌滋生、有害藻横行。抽水入塘,感染风险大。

(3)投喂:中晚茬虾水温高,摄食快。养户大多本着“吃完就加”的原则,持续不断加料,加料量少则五斤,多则十多斤。长期饱食,不仅肝胰脏遭受重荷,肠道亦会拉伸变形,蠕动能力变弱;肠道粘膜损伤,发炎。

2

肠炎症状

2-1 表观症状

发生肠炎时,对虾的消化道呈现红色,胃部最明显,肠道后部也变红或肿胀,后盲囊混浊。进一步恶化时,肠道出现断节,拖便等情况,病虾活力差、慢料、生长缓慢。严重时,肠道内无食物,肠粘膜坏死脱落,肠道内积脓或积液。肠道韧性变差,易断,虾子少量偷死。

2-2 微观镜检

正常情况下肠道上的色素细胞是呈点状,扩散较少,当虾子应激较大或者肠道发生炎症时色素细胞扩散呈雪花状,当比较严重时色素细胞与炎症发生时产生的一些氧自由基反应而呈现红色。

3

肠炎带来的养殖问题

3-1 长速慢、体质弱

发生肠炎后,肠道对饲料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虾子营养不良,出现瘦身、脱壳困难、长速慢;时间一长,体质与抗病力随之大幅度下降,出现损耗偷死或其他病害。

3-2 速败坏水质

饲料经胃部磨碎,肝胰脏消化后,需要进一步在肠道消化、吸收。虾子肠炎后,肠道消化吸收利用少,大量需要进一步消化的微粒和可溶性蛋白直接排出水中,难以集污排出,水中快速恶化。

4

预防方案

4-1、缓加料、多喂菌

天气好时,平稳加料,并每天投喂一餐使用“乳酸菌”拌料的饲料,减轻虾子消化负担;天气差时,减料或停料,避免饲料污染。

4-2 少应激、多修复

养殖过程中,应激和损伤是经常发生的,高位池高密度养殖更是如此。一方面尽量避免应激,比如水温变化、倒藻等。

4-3 勤排污、多换水

环境极大影响致病因子发展和对虾体质。养殖中后期需勤排污,每天8-10次,配合换水和补菌,改善水质环境。环境改善不仅能降低肠炎发生率,也利于肠炎的恢复。

5

虾肠炎的处理建议

肠道既是对虾消化器官,具有改善消化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抵制对虾疾病的发生。肠道中的微生物长期生存于一定的空间内,彼此竞争、抑制,最后保持一定比例的动态平衡。

但由于对虾肠道受到饲料、水质等因素影响,一旦弧菌等条件致病菌成为优势菌群,对虾就会发生疾病。对虾养殖中出现的部分偷死、蜕壳不遂等等,大都与对虾肠道水肿有关。所以要想对虾健康生长,就要维持肠道内微生态的相对平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