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王献之的心思 时人哪得知?——书谱精要(3)

王献之的心思 时人哪得知?——书谱精要(3)

时间:2023-02-21 14:52:43

相关推荐

王献之的心思 时人哪得知?——书谱精要(3)

包世臣说,王献之又何必如此地感到遗憾呢?如果在唐代,他敢这么讲,他是英雄...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148集:“《书谱》精要三”与“谷”字。

主持人:在《书谱》当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想听一下您的真知灼见。我给大家念一下,“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

田蕴章:谢安就是王谢家族,我们学唐诗当中有两句话,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王谢”就是王羲之和谢安这两个大家族,当时都是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是指这两个。

说“谢安素善尺牍”,说谢安非常地擅长于书法,“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就是他看不起王献之的字。他特别崇尚王羲之的字,而看不起王献之的字。

主持人:还有这样一句话,叫“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

田蕴章: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王献之知道谢安非常懂书法,因为王献之跟他父亲也平常有个较量,所以谢安经常收录收藏王羲之的书法,收藏他父亲的字。所以王献之也很用心地写了一篇字,或者是信札,书信嘛,就给了谢安,认为谢安一定感到非常好,保存下来。“谓必存录”,就是肯定要把我藏起来,存录起来是这么个意思。

结果谢安没有满足他,谢安看不起王献之的书法,就是你给我来一封信,我在反面题后答之,就说明当年也没有宣纸,没有宣纸的话反面正面写,因为第一面写过去之后,那反面就洇过去,就没法写。当时那个纸一定是透不过去的,就在反面题后答之,比如说你请我吃顿饭,我在背后写上我没有时间,或者我有时间去,就在背面写完之后,又给送回来了。那么就是根本不存录,就不收藏。

所以王子敬,子敬是王献之的字,姓王,名献之,字子敬。王羲之姓王,名羲之,字逸少,钟繇姓钟,名繇,注意这个字念yóu,别念yáo,只有在钟繇这个地方,这个字才发音念yóu,但是有人有过争议,考证过这个字。天津有一个书法家,韩嘉祥曾经考证过这个字,他是吴玉如先生的得意高足,很有学问,讨论过这个字。我们先不谈这么深,就是说大家都念yóu,我们现在就先暂时念yóu。钟繇叫钟元常,字元常。

主持人:字元常。

田蕴章:张芝姓张,名芝,字伯英,这几个人的字。所以孙过庭《书谱》当中,又是提到钟张,又是提到什么元常,又是提到什么什么伯英,要不提到逸少、子敬,这都是这几个人的名字,反反复复的又是用官衔,一会儿用姓,一会儿用字,一会儿用名,知道是这些就可以了。

主持人:好的,那我接着往下读。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

田蕴章: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谢安故意地有在挑逗这个王献之,就是在问王献之,说卿,卿是以上辈,长辈的这个口气,对下一辈人。因为谢安和王羲之是平辈人,他应该是王子敬,就是王献之的长辈,所以长辈对下人称为卿。

主持人:卿。

田蕴章:这个卿只是上对下而言,不能下对上而言。说“卿书何如右军”,就提到官衔了,因为王羲之王右军,右将军,说你的书法比你父亲怎么样呢?卿书何如右军呢?

这个王献之就说了,“故当胜”。“故当胜”的意思是说,当然我比我父亲写得好,是这么个意思,我比我父亲写得好。然后谢安就说了,“物论殊不尔”。说社会舆论可不是这样。这个“物”是指社会,“物论殊不尔”,就是社会上评价可不是这样,都认为你父亲比你好。这个王献之又说了,“时人那得知”。说一般的人不懂书法,他们哪里懂得这里书法的奥妙呢?只有我这样的水平才能知道谁好谁坏,就是这样。

主持人:“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

田蕴章:这段话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孙过庭就说话了,孙过庭说,说你啊,用这种话,“权以此辞”,就是你很勉强地,你暂时地用这个话来反驳谢安的这个意见,这个“鉴”是“鉴定”的“鉴”,就是反驳谢安对你们父子之间的看法。但是自言胜父,先不说你跟你父亲谁好谁坏,你就说你自己,说我比我父亲写得好,我超过我父亲,不但是书法,哪方面都如此。你敢说你超过你父亲,你本身就是个过错了。这个“过乎”,可以解释为过分了吧。这是一方面,也可以解释你本身这就是个错误,你敢说超过你父亲,本身就是个错误,是这样一段话。

这段话当中,我们需要做一点解释,梁代的时候,梁代就是在东晋以后,不是宋齐梁陈,宋齐梁,到梁朝的时候,有一个文学家叫虞和,虞和,他写了一本书叫《论书表》。

主持人:《论书表》。

田蕴章:孙过庭引用的这些话,也不是孙过庭无空造有,他是引证了虞和在《论书表》谈到的这些问题,所以孙过庭拿这些话来贬低王献之。整体说这段话,他是存心到贬低王献之。

王献之《中秋帖》

因为在古诗上面,就是从东晋到唐朝这段时间当中,论是王氏父子书法很多很多,有人会认为儿子写得好,有人认为父亲写得好,但是大家各取所需,我觉得王羲之写得好的人,就拿来《论书表》这些话,来压制王献之,压制这个儿子;有人认为王献之写得好的时候,就用其他的文字一些个书籍来压制王羲之。但到了唐朝的时候,皇帝认为王羲之写得好的时候,那么其他的论述的一些东西,特别是对于王献之有利的话,人们不再引用。

因为虞和,梁朝这个虞和,他是扬羲抑献的人,所以把他的话都拿来给王献之用上,来说明王献之不行。但这些话,我们今天考证一下,就是说都是一家之言,或者是传记有误。因为宋齐梁陈,到了梁的时候,离着东晋时期遥远,有些东西都是道听途说而来的,或者是有人编纂而来的。

不是有一位哲学家,历史上大文学家,有人说就是苏轼所说的,我没有具体考证,说是什么是历史啊?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是任人打扮。还有一个鼓曲的唱词,我小时候听过,好像是金陵大鼓,就说花木兰,其中有一句唱词它说,它说是怎么着,“请君略谈古今事,无非是才子文人信着一耳编”。就是才子文人他是编造了很多东西。

鲁迅先生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原句我记不十分完整,大意是这样。他说你看,一提到秦国,一提到隋朝,没有人说好,秦始皇怎么怎么坏,然后说到这个隋炀帝怎么怎么坏,都说他们很坏,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这个朝代时间太短,没有来自于他那些才子文人们给他们去美化、去修饰、去记录文字怎么夸耀他们的道德,没有来得及歌颂他们的功绩,所以它很快就完蛋了,这个朝代。它完蛋以后,剩下后代的这些才子文人,都是只会骂他们,越骂就越坏,都出成书,很多很多地成为史记的东西,流传到现在,所以说他们很坏很坏,就跟他们那个朝代时间太短有关系。

比如刘邦本来也不是一个什么什么道德君子,可是大汉江山四百年,那么多文人才子们美化他们,给他们修饰编纂一些个文集,所以后来说刘邦有很多很多的优点,所以很多问题就是这样。

那么对于这些个东西,虽然是史书有记载,但是这些东西我们也应该有所质疑,就是说虞和写的这个《论书表》,他拼命地扬羲抑献,这本身就有他自己的一个角度观点。那么在孙过庭他们拿来之后,再进一步地言说,就把这个王献之说得非常糟糕了。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他们读书的时候,不要以为孙过庭既然又有出处,那么王献之当年一定是这样。

王献之《鸭头丸帖》

大家知道后来有一个人叫包世臣,包世臣写了《艺舟双辑》,大家都知道这本书非常有名。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当中,就反驳孙过庭这些观点。他说孙过庭不遗余力地来贬低王献之,为什么呢?就是当初那个道德标准,只要你说你超过你父亲,那么我就要把你说得一塌糊涂,因为这个道德标准在这里,以后我们再讨论这个标准对与不对。

但是包世臣认为,谢安非常重视王献之的字,而且推荐王献之给皇宫宝殿里写牌匾,那么重视王献之,怎么会弄出来“题后答之”?就是你写了一封信之后,我看不起你的字,反面给你写回去拿回去。如果即使如此的话,包世臣认为,即使真的题后答之,因为谢安是王献之的长辈,没有收藏你的东西,看你很年轻,因为王献之又非常可怜的,四十三岁王献之就死了。所以当年谢安在收藏他,看到他信的时候,一定王献之还非常地年轻。即使不去收藏你的东西,又何以为甚恨呢?

这个“恨”字当遗憾讲,不是说恨怨的恨,就是甚以为恨,就是非常感到遗憾的意思。就是即使不收藏,王献之又何必如此地感到遗憾呢?所以包世臣的解读的一些东西,是有益的东西。

但是我们通常包世臣是到了清代这个时间,清代的这个时间,王献之、王羲之父子已经并重了,已经是二王并称的时候了,整个时代的大气候,允许包世臣这样讲。如果在唐代的唐太宗年代,他敢这么讲,他是英雄。到了后来这讲的话,我们认为他说得虽然有道理,但是有时代的不同。

所以对于这个考证这方面来讲,不能够就是各取所需,采用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应该去多方面地分析。从这一点来看,就是客观一点,那么究竟王献之和王羲之父子爷俩书法水平书孰高孰低,是怎么样一个比例关系呢?我们下期再谈。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示范“谷”字楷行草技法 】

相关内容:

孙过庭为何极力追捧王羲之?——书谱精要(1)

孙过庭为什么强调书法之妍美?——书谱精要(2)

【歡迎轉載,转载请注明来源】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大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